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路徑

時間:2022-09-06 08:07:45

導語: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路徑

摘要: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既有不同于研究型大學的學術理論特征,又有不同于高職高專的純技能型特點,它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較強的實踐技能,以及一定的創新意識,因此探討構建“五化融合”模式,提出通過實踐教學場景化、課程設計模塊化、實踐操作標準化、現場教學創新化和考核體系立體化五個路徑進行實踐教學的優化和提升,從而實現院校、學生、企業多方共贏。

關鍵詞:“五化融合”模式;實踐教學;優化路徑

服務產業的快速增長和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推動了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也開設了酒店管理專業,并取得了一定辦學成效,但整體而言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院校有開設實踐教學課程,但是偏技能,缺職業素養和中基層管理訓練,培養的專業學生層次較低,難以滿足社會和企業的真正需求,因此亟須優化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以適應現代社會經濟和企業發展的要求,也符合國家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1“五化融合”模式

基于酒店管理專業較強的實踐性特征,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筆者在此基礎上以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為研究對象,構建“五化融合”模式(見圖1),即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原則,從實踐教學場景化、課程設計模塊化、實踐操作標準化、現場教學創新化和考核體系立體化五個路徑進行優化和提升,從而在企業、院校、學生等多方共贏的基礎上,實現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創新。圖1應用型酒店管理專業“五化融合”實踐教學創新模式該模式系統構建校內實踐中心、校外實踐基地協同培養人才,教學科研互促共進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建立“實踐+體驗+創新”的多元化育人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施要點主要包括:將教學科研項目、社會技術服務成果、學生實踐成果等融入實踐教學內容中;將企業真實項目和最新產品轉換成教學案例;將省賽、國賽標準嵌入實踐教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企業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培養貫穿實踐教學過程;借助協會平臺,搭建學校、學生與企業合作的社會實踐平臺;將優秀實踐教學成果應用于企業。

2“五化融合”模式構建意義

2.1實現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酒店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行業結構層次明顯,人才需求層次不同,但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一線部門的服務人才上。本模式根據行業發展需求,依據行業人才發展要求,科學合理地設置培養目標、課程模塊、教學設計等,培養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從而無縫對接行業需求。2.2實現學生素養與職業素養“無縫對接”。酒店業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對各級管理層的綜合素養要求比較高。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中基層管理人員為主要目標,本模式通過校企協同育人,行業、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管理素養和綜合能力,實現與行業對人才要求的職業素養動態“無縫對接”。2.3實現實踐能力與職業能力“無縫對接”。酒店業對人才的實踐能力一直有著較高的要求,本模式通過“實踐+體驗+創新”的教學理念與運行機制,整合優化了培養目標、課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學內容、評價體系等,形成了“認知—實踐—創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系統構建了校內實踐中心、校外實踐基地共同服務人才培養的教學平臺,有效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個性的發展,更加貼切市場需要和企業需求,實現學生實踐能力與行業要求的職業能力動態“無縫對接”。

3基于“五化融合”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路徑

3.1實踐教學場景化。實踐教學一般安排在校內實踐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進行,實踐中心內所有實訓場景均為酒店工作場景,實訓設備也均為真實的酒店產品;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更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親身體驗,因此保證了實踐教學的場景化。教學活動以及實踐作業、考核等,也都圍繞酒店場景而展開。本模式注重校企合作,學生在場景化學習的同時,能夠無形中接收到酒店企業文化、品牌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能現場親身感受酒店員工的愛崗敬業、微笑待客、職業操守。企業將規章制度、服務意識、管理理念、職業道德等貫穿實踐場景化教學過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親自授課,提供工作酒店為教學場景,在場景教學中提升學生道德情感,并讓學生站在職業人角度,感受企業制度和文化,從而達到約束與熏陶的效果,將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培養落在實處。通過真實項目不斷強化,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素養的高度融合。3.2課程設計模塊化。酒店管理專業實踐課程的設計主要是依據行業崗位對專業能力、素質的需要和市場、企業的需求,從而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歸類,組成理論化、系統化的模塊教學體系。課程設計的模塊主要包括技能知識模塊(酒店基本實踐技能知識)、服務訓練模塊(酒店基本服務標準和酒店服務規范程序)、創新能力模塊(酒店產品和服務創新)和管理素養模塊(酒店中基層管理人員素養)。每個模塊根據主體內容不同,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形式。技能知識模塊,雖然是以基本技能知識為主體,但區別于高職類技能操作,會要求學生能根據基礎技能進行創新或創造。服務訓練模塊,不僅要掌握服務標準和規范,更要求學生能表演、評價,能理解標準和規范制訂的原因以及它們的適用性。創新能力模塊,要求學生課后根據既定主題,去設計相應產品,并能做展示和評價。管理素養模塊,因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培養中基層管理人員為目標,因此“五化融合”模式的目標應是圍繞學生思辨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師資以酒店高層管理人員為主。通過模塊化實踐學習、情景表演與評價、創新設計展示、校外具體崗位實踐、優秀成果匯報、社會實踐、課余走訓等形式,讓學生在“創新”與“開放”中提高對專業的興趣,在“樂學”中提升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同時實施開放式實踐學習制度,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延展式”實踐,對每一個模塊不間斷學習以大大提高實踐教學效果。3.3實踐操作標準化。實踐技能的操作標準,既可以參考酒店行業標準,也可以參考教育部指導下的全國酒店技能大賽標準或是全國旅游院校飯店服務技能大賽(中國旅游協會主辦)標準,院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制訂標準。目前面向應用型本科院校開放的主要是協會主辦的國賽,因此實踐技能的操作標準可以采取和國賽、省賽接軌的方式,按照大賽評分標準來開展教學和考核,包括理論知識和專業英語授課內容都可以進行無縫對接。實踐服務與管理知識的教學標準和規范,可以參考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標準,聘請基地專家來校授課,按基地標準進行實踐教學,依據酒店標準化服務規范提供指導和培訓,從而實現與企業需求對接的無縫化。3.4現場教學創新化。實踐教學主要以中基層管理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主,兩者的教學均需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所有知識的融合貫通。教學采取在校內酒店實踐中心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聘請校外企業專家為兼職教授。在中基層管理理論知識教學方面,主要以酒店董事長、總經理、部門總監為兼職授課專家,通過現場講座、來校授課、酒店現場教學等形式來進行,結合酒店的各類活動,如年夜飯設計、主題餐廳設計、美食節活動等,讓學生在體驗與創新中不斷汲取知識,并了解行業前沿知識,提高專業興趣。校內教師教學主要開展服務與管理情景模擬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和創新能力。在專業技能知識教學方面,主要邀請校外酒店一線部門服務專家授課,采取校內外結合教學的方式,校內開展如斟酒、中西餐服務、中式鋪床等技能的現場教學;校外安排學生在基地酒店體驗真實工作崗位。課余“走訓”實踐形式也是倡導的,學生課后靈活安排時間不間斷學習,可以自主設計和創新實踐內容,并應用于學校美食節、學校餐廳、企業主題活動等。3.5考核體系立體化。將單一的實踐變為“全程式”的分散實踐,貫穿整個大學,全程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1]。實踐教學考核,區別于高職類側重技能的考核,在保證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重點考核學生對于服務意識、管理理念的領會,對于服務規范與標準的理解,對于實踐設計的大膽創新和應用。科學設計考核主體(學生、教師和行業導師)、考核方式(過程+結果)、考核過程(全程式考核)等各環節,注重能力培養的銜接,運行模式體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相結合,實施平臺體現校內外深度合作特色,師資隊伍體現校企攜手共同育人[2],使考核體系更趨立體化和科學化。鼓勵學生在校內進行實踐創新,技能大賽沿用國賽標準,各種實踐創新設計采用行業標準,鼓勵學生與校外基地合作創新,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考核體系中也綜合考慮學生諸如國賽、行業賽、學校專業大賽等各類賽事的參與和獲獎情況,校外實踐學習的效果與企業評價等,保證考核體系的立體化。

4保障措施

4.1實踐場所保障。校內建設酒店實踐教學中心,改善學生專業實踐課程的學習條件。如果沒有條件,可以考慮實踐教學外包形式,依托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將實踐課堂真正搬到酒店,充分利用其豐富資源和實踐場所,實現學生的實踐教學目標[3]。校外加強基地建設,目前大部分酒店企業對實習生、畢業生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會很大力度地支持院校校外基地的建設,包括提供場地、師資等。這樣就解決了部分教學內容無法在校內實踐中心開展的困境,無形中也成功灌輸了企業理念和文化,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4.2師資隊伍保障。組建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團隊,校內專業師資送出去掛職與培訓,提高自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校外專家請進課堂,現場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壯大專家型師資隊伍。校內外的聯合教學,“以創新促教學”“寓創新于實踐”,提高實踐創新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教學的質量。同時將教研科研項目、社會技術服務成果、協會實踐成果、學生優秀創新設計等融入校企合作實踐內容,無形中也提高了服務地方的能力。4.3企業支持保障。實踐教學的開展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除了在實踐場所、師資等方面提供保障,企業品牌與文化的輸入、職業素養的引導、學生實習的輪崗、交叉培訓、職業生涯發展等,也都需要企業支持。同時將院校優秀的實踐教學成果及時反饋給酒店,體現教學效果的同時,又能幫助酒店改進服務缺陷,提高服務質量。成果的應用很好地服務了企業,這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4.4院校制度保障。體系的構建實施依賴于院校的重視與支持程度,以及各項配套制度的落地。院校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加強教學控制與信息反饋,從學校或者學院層面設立相應的經費保障項目,對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支出的各種費用,如材料購買費、教師指導費、場地租賃費等進行支持[4]。優化實踐教學用人制度,建立權責明確的管理、教學人員職責體系,充分發揮教職隊伍的整體優勢來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開展[5]。

5結語

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五化融合”模式的構建,有助于優化體系、完善平臺,從而達到協同培養、提升素養的目的。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職業道德水平、專業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重視與社會、市場、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從而為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奠定高質量就業基礎。應用型本科高校也應加強與酒店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把精心培養的學生“推銷”到社會之中,實現知識鏈與產業鏈的銜接[6]。

參考文獻:

[1]馮安睿.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研究:以遼寧省高校為例[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54.

[2]喬淑英,金磊.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瓊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大學教育,2014(11):128-129.

[3]杜金玲.“實踐教學外包”在應用型本科轉型中的應用探索: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文教資料,2016(26):160-161.

[4]仲明明.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三個課堂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滁州學院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5(4):149-151.

[5]王麗敏.酒店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7:30.

[6]徐徐.基于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定位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提升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218-219.

作者:詹嵐 詹佳莉 謝新麗 鐘榮鳳 單位:寧德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