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探討

時間:2022-07-12 10:56:37

導語: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探討

摘要:在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體系中,績效管理是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很重要的一環,預算績效管理又是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助于實現單位資金使用的經濟最大化,單位在關注預算收入的同時也要關注預算支出,做到收支平衡。將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管理的全過程,以績效評價為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本文對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全過程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預算績效;績效管理;事業單位;探討

一、前言

績效一詞,源于企業管理,進而融入公共管理,最終成為一個政府和市場的通用概念。“績效”就是強調績與效,就是指我們工作的成績和效果。預算是經法定程序審核批準的國家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計劃。它規定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和數量、財政支出的各項用途和數量,反映著整個國家政策、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事業單位(尤其是全供事業單位)的資金活動要嚴格按照政府的預算批復情況來執行。但是在以往的預算執行過程中,很多單位只重視預算資金的審批和使用,不重視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因此引入績效管理,有助于加強單位的憂患意識,明確責任意識,提高工作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預算績效管理的內涵

預算績效管理就是對預算實施績效評價管理。績即產出,具備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效即效果,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可持續影響、社會公眾滿意度等,效果影響效率,政府看產出的效果,政府的投入是多少,產出和投入比是否正常,產出是否有效果,經濟效果是否最佳。因此,預算績效管理就是以提高財政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效益為目標,將績效管理融入制定、執行、監督和評價的全過程,運用一系列績效管理方法實施管理活動。

三、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現狀

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缺乏健全的制度體系和完善的基礎設施,進而使得我國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水平比較低。首先,表現在事業單位的部分管理者和職工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受到事業單位機制的影響,我國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體制。有些事業單位只考慮自身利益,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其次,制度建設不夠健全,覆蓋面不廣,缺乏統一規劃和長效機制,對于預算績效管理沒有出臺相關的法規。第三,預算績效管理比較復雜,對專業要求較高,要求實際工作者責任心強。

四、預算績效管理對事業單位改革的意義

首先,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預算績效管理強調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并注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其內容和意義實際上已經超越了預算管理本身,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現階段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其次,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增強職工的責任和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政府花錢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社會效益,根據“誰支出誰負責”的原則,迫使預算單位在使用預算資金時變得謹慎,從而增強事業單位的責任意識。同時,可以增加職工的服務觀念,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追求辦事效果,從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最后,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透明度。預算績效管理關注產出效果、目標的實現程度,本質上與高效、透明政府建設的要求相一致,有利于擴大公眾的知情權,從而促進政府改革管理理念,提高決策管理水平。

五、事業單位進行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

1.事業單位推動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思想是建立以實現績效目標為導向,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結果應用為保障,以推進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控制節約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為目的,覆蓋所用財政性資金,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的具有中國特色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主要工作是建立預算績效目標,實施事中績效跟蹤,開展績效評價,推動結果運用。2.強化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途徑。任何制度的建立,都要有可操作性的路徑選擇。首先,目標是一切管理的源頭,事前設立績效目標是明確支出責任的一個過程,缺少了這一過程,預算執行進度就不會從根本上得到提高,時候的績效評價就沒有了依據。其次,開展事中績效監督是預算績效管理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通過事中監督可以對財政支出的過程、結果進行有效的制約,從而不斷完善項目管理,加強預算執行進度,更好的實現績效目標。第三,建立單位自評、財政部門重點評價、中介機構評價等多層次的評價組織體系,讓財政部門、預算單位和中介機構懂得如何評價,逐步將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細化為各部門的日常工作。3.預算績效目標的設定:績效目標是評價單位一定時期內達到的產出效果,是預算編制、調整和監督項目執行以及開展績效評價的主要依據。績效目標應根據具體情況由財政部門和單位具體情況共同設定,評價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使用財政資金達到的效果,績效目標應編入部門年度預算。績效目標要符合部門職能和事業發展計劃,并與相應的財政支出范效果緊密相連,績效目標應當從數量、質量、成本和實效等方面盡量細化,要經過科學預測和調查研究,目標符合客觀實際。主要包括:預期的產品和服務的數量目標、質量目標、時效目標、成本目標以及服務對象的滿意度,預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可持續的影響以及評估相關產出的考核指標等。4.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指標的建立。績效評價指標是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考核工具,它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直接反映,是衡量、檢測和評價財政支出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的量化手段,設立科學的評價指標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著重要意義。績效評價指標設置的原則是:相關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統性和經濟性。績效評價指標按適應對象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性指標是指適合財政項目共有性質評估的指標,由財政部門統一制定;個性指標是指在共性指標的基礎上各部門根據行業特點制定的一套指標,個性指標由財政部門會同預算部門制定。按指標能否量化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定量指標是可量化的指標,有確定的數量屬性,具有客觀上的確定性;定性指標往往不能以確切的數量反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非可比性。5.事業單位績效評價的方法與內容。績效評價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眾評判法、專家評議法。評價的內容主要有:資金管理情況,包括資金到位情況、資金使用情況、撥付是否及時、使用是否專款專用等。項目管理情況,包括項目管理辦法的制定、項目申報資料程序是否合法、項目目標完成情況等。項目成效情況,是指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通過項目的完成所體現出來的效果。項目完成情況,是指通過具體活動而實現的既定目標。6.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及應用。在績效評價過程中采取評分和評級相結合的方式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評價而確定結果,評價結果以報告的形式提交實施評價的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評價報告經組織實施的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審查后,將評價結果反饋給被評價部門,并將績效評價報告作為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優劣的重要依據。對評價結果優秀的單位,在安排財政項目資金時可以優先考慮。對評價結果良好的單位,在項目預算中存在的問題整改后,從寬編制財政支出預算,安排財政資金。對評價結果合格的單位,在要求糾正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安排項目財政資金可以相應的減少。而對評價結果不合格的單位,可以暫停已安排計劃資金的撥付,對新安排項目資金時要從嚴考慮或者不安排資金。

財政預算績效的實質就是政府投入與支出效果的比較,簡單地說就是“要干什么事,這件事要花多少錢,花錢是不是有效,效果是不是好”。目的是改善預算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控制預算和成本。因此,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做好績效評價,對我國政府資金的合理使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瀟丹.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與績效管理探討[J].財經界,2019(03)

[2]王琳.分析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J].財會學習,2019(05)

[3]王洪.淺談強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建議[J].經營管理者(上旬刊),2017(06)

[4]趙媛.淺談對預算實施績效管理認識[J].企業導報,2015(03)

作者:謝崗 單位:河南省榮軍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