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護理價值分析

時間:2022-03-02 10:33:10

導語:輔助生殖護理價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輔助生殖護理價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輔助生殖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診治的90例輔助生殖助孕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干預后出現的風險事件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醫囑執行錯誤率、病案未及時歸檔率、使用假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1.11%)更高于對照組(75.5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輔助生殖護理中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并明顯減少風險事件發生及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輔助生殖;護理滿意度

輔助生殖指的是通過醫學技術對配子、胚胎及合子等進行人類操作,最終實現受孕目的的一種技術。輔助生殖技術流程較復雜,且每位患者接受的治療及病情都不一致,因此極易出現差錯。目前,國內很多的大中小型醫院仍未制定出一套較完善的生殖專科護理方案,導致護理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及護理風險[1]。由此可見,在實施治療的同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也同樣重要。故為保障患者能夠順利治療,本研究通過對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診治的90例輔助生殖助孕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旨在探討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該病患者中的護理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抽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診治的90例輔助生殖助孕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43歲,平均年齡(36.24±3.25)歲;不孕時間3~10年,平均時長(7.41±1.1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1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6.41±3.35)歲;不孕時間2~11年,平均時長(7.65±1.2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3例。兩組患者以上各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2]:所有患者均符合不孕癥診斷標準,且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已簽署研究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該研究已審核通過。排除標準[3]: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存在精神疾病無正常溝通交流能力者。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首先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應由1名護士長及5名專科責任護士組成,并明確自身職責及目標,將管理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做好預防工作。(2)護理風險分析。分析護理風險是風險管理的重要一步,首先是分析護士因素:由于輔助生殖技術中心的護理工作量較大,往往出現人員分配不齊的問題,并且護士長時間處于一種高壓的狀態下,很容易出現差錯。此外,輔助生殖技術中心涉及的專業較廣,護士的工作量比較綜合,加上個別護士經驗不足及專業性缺乏,因此,極易出現醫囑執行錯誤的情況。其次是病歷管理復雜:進行輔助生殖治療的患者通常先在門診治療,但患者除了需要門診病歷外,還需要一份完整的輔助生殖治療病歷,主要包括:女科病歷、手術記錄、實驗室記錄等。若患者在第一個治療周期治療失敗后,需借閱已歸檔的紙質病歷來作為分析失敗原因的依據,找出原因后再進行第二周期的治療。但這種情況極易造成借閱出的病歷未及時歸還及病歷丟失等情況,且護理人員在病歷管理方面也欠缺專業性,因此,易造成護理風險[4]。最后是患者身份識別系統不健全:國家有關規定明確指出,接受生殖輔助技術治療患者須提供準生證、結婚證及身份證。但由于身份識別系統未健全,導致多數不符合條件的患者鉆空子使用假證。(3)制定護理風險管理措施。①要不斷充實護士的數量,并通過嚴格培訓后再上崗,確保其掌握熟練所有治療方案,在注射藥物及采集標本前應細心核對醫囑,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杜絕出現醫囑執行錯誤現象。②做好周期病歷管理,及時回收歸檔;建立電子病歷,降低病歷管理的風險,并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使用方法的培訓。技術中心的醫生及技術人員可相互瀏覽病歷信息,但不能私自篡改信息。病歷出入應做好登記,以防丟失。③引進第二代身份證閱讀器及證件掃描儀以鑒別患者身份證真偽,在其建檔時留下證件復印件,在手術時再與原件進行核對。發現問題及時與當地計生部門聯系,減少假證使用率,確保醫療安全。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出現的風險事件,包括醫囑執行錯誤率、病案未及時歸檔率、使用假證率等。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等;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1.4統計學方法。研究中涉及的數據均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用(%)表示,檢驗值用χ2表示;以P<0.05判定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后風險事件比較。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的醫囑執行錯誤分別為8、2例,總醫囑執行錯誤率分別為17.78%、4.44%,統計學計算(χ2=4.05,P=0.04);病案未及時歸檔分別為20、9例,病案未及時歸檔率分別為44.44%、20.00%,統計學計算(χ2=6.16,P=0.01);使用假證分別為12、3例,總使用假證率分別為26.67%、6.67%,統計學計算(χ2=6.48,P=0.01)。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各項風險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24例,滿意10例;不滿意11例;總滿意度為75.56%;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28例,滿意13例;不滿意4例;總滿意度為91.11%;統計學計算(χ2=3.92,P=0.04)。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更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近年來,選擇輔助生殖的患者越來越多,但一些護理風險事件也隨之增多,如醫囑執行錯誤、患者使用假證及病歷頻繁丟失等。此外,在治療期間因患者不了解相關的準備,會產生焦躁、煩悶等負面情緒,極易引發護患矛盾。因此,臨床應對于存在的風險事件及早進行預防處理,以提高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5]。本次觀察中,通過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發現,其出現醫囑執行錯誤率、病案未及時歸檔率、使用假證率等事件均比對照組低(P<0.05);由此看出,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輔助生殖護理中可有效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及提高醫療安全性。其主要原因是輔助生殖護理是一種較特殊及專業的工作,而通過護理風險管理對護士進行專業性的培訓,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采取人性化的護理措施,并隨時排查護理中潛在的危險因素[6]。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對患者病歷進行嚴格管理,同時,引進先進儀器已鑒別患者身份的真偽,避免出現使用假證現象,以實際行動提升護理質量,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性。本文還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1.11%)更高于對照組(75.56%)(P<0.05);說明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對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起到了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輔助生殖護理中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并明顯減少風險事件發生及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陳文娜,伍慧麗,陳曉燕.標準化患者管理護理流程在輔助生殖助孕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18):100-103.

[2]廖光華.輔助生殖中心理護理對不孕癥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1):89-90.

[3]席軍花.綜合護理干預對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不孕癥患者焦慮及受孕情況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16):154-155.

[4]霍紅煒,高麗芹,龍敏.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8,11(24):52.

[5]傅利芹.輔助生殖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50):160-161.

[6]劉禹.護理風險管理在輔助生殖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0):208-209.

作者:周 臻 郭紅霞 單位: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輔助生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