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評教在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回歸

時間:2022-03-23 02:41:22

導語:學生評教在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回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評教在高等教育管理的價值回歸

摘要:學生評教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有效監督手段,通過學生評教促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從立德樹人、教學相長、尊師重教、回歸教學本真四個方面發揮學生評教功能。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學生評教;應用價值

以學生為評教參與者,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進行評價與監督,如對教師教學準備情況、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進行多元評價,利用學生評教來考評教師的職業效能,并與教師的職稱評審、崗位聘任、年終考核、津貼發放等切身利益掛鉤,能最大化激發教師的工作潛能,以及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綜合效能。

一、學生評教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活教師工作潛能。在學生評教中,指標的設置關系到整個評教工作質量的高低。除了關注教師日常教學行為,如教學態度、教學方式、教學準備等,還要體現對教師“如何教”進行衡量,如備課是否充分、課外指導是否認真、教學思路是否清晰、重難點是否講得透徹等。學生評教,從“教”與“學”的辯證關系上,立足學生視角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及結果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學生評教成為衡量教師工作績效的重要參考。(二)有利于改進教務工作。讓學生參與評價高校教務體系的完善度,能夠推進高校教務管理部門改進工作模式。高校教務工作中對教師的評價占重要內容,通過學生評教,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規范與提升。通過搭建學生評教工作平臺,建立由學生評教為中心的教師崗位績效信息反饋機制,尊重和收集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建議和意見,將之作為改進教務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立德樹人:學生評教工作的目標

學生評教作為高校教學評價的一種手段,其評教功能應滿足立德樹人育人目標。(一)學生評教,體現教師育人的操守。對于高校教師,要突出學術良知和學術誠信,并將之作為教師績效與職業操守的重要評判標準。高校教育管理引入學生評教模式,在學生評教方法、學生評教結果的使用上,要關注教師切身利益,要促進教師隊伍的全面發展。言傳身教是教師育人價值的最直接體現,也是評價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在學生評教中,將對教師言行及教學實踐的考核結果,作為評定教師教學成績、育人價值的標準。教師是學生的表率,誠實不欺是基本道德要求,學生評教如果偏離對客觀證據的尊重,就會偏離教育的初衷。因此,學生評教要樹立求真、求善、求美的評判理念。(二)立德樹人,是學生評教的立足點。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目標,貫穿高校育人實踐的全過程。在大學教育里,教師是育人者,承載著對科學知識、優秀思想的傳播重任,肩負著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的偉大使命。學生評教,從教育功能的發揮上與立德樹人具有相同的價值基礎。立德樹人是學生評教工作的立足點,通過學生對教師教學、師德的評價促進教師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如:通過“四有教師”評價,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引路人”;通過對教師“教書育人”評價,讓教師將“教書”與“育人”“育才”結合起來;通過對教師“職業操守”評價,讓學生從中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大計,在高校教學評價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評教的積極作用,實現學生心智鑄造與德行養成相融合。

三、教學相長:學生評教工作的目的

學生評教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除了對教師的知識、技能評價外,還要對教師的道德、職業品格等進行評價。學生評教,要從學生視角提出多項合理化建議,從而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一)師生互動,增進教師與學生間深度交流。學生評教,不能單純依靠學生來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而是要將學生與教師兩個角色激活,“教”與“學”進行深度互動交流,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學生要關注教師的想法,在師生互動中構建良性的師生關系。學生評教工作不是單向而是雙向的,在學生評教的同時,教師也要與學生坦誠相待。通過與學生交流,教師可以從中明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在教學的哪些環節存在問題,以及應該如何改進教學方式等。課堂是師生交流的平臺,教師通過教學預設,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與學生的交流逐步完善,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讓教師從自我改進、提升中完成育人任務。(二)教學相長,實現師生共同發展。開展學生評教工作,其關鍵在于通過學生評教,讓教師能夠反思自我,反思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教師要從學生評教結果中,深入挖掘分數背后所對應的教學不足,并主動改進。學生評教除了關注教師的教學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在高校教育管理實踐中,學生評教賦予了學生對教師教學成效的評價權利,學生通過行使自己的權利,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意見,讓教師能夠改進教法,優化教學組織方式,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通過評教增強了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真實地感知到教師教學的改善,促進了師生之間情感、認知的雙向互信,實現了教學相長。

四、學生評教:回歸教育本真

(一)敬畏學術,激發學生的遠大志向。教書育人是教師崗位的基本職責。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引領者、組織者、實踐者,擔任著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使命。對于知識的傳播,教師是供給者。對于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具有決策權。在學生評教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有責任向學生講解學科知識,將治學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培養學生的學術品格。學生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激發自主學習意識,參與學科知識的探索與實踐。學生在追求真理、追求知識的過程中,要敬畏學術,恪守學術良知,練真本領。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促進學生人格和德行的養成,激發學生的遠大志向。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違規行為,有責任給予懲戒與規制,對學生不良行為進行批評和教育。尊師重教與學生評教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做到尊師重教,才能更好發揮學生評教功能。(二)堅守教育本真,構建有溫情的學生評教體系。高效的教學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息息相關。學生評教,并非讓教師迎合學生的喜樂。教師教學要尊重教育規律,做到對教育本真的堅守。學生評教,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手段,其評教功能的發揮,要服務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建設上,要銜接高校教學質量目標,要符合學科教育教學實際,能夠兼顧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成效,既關注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又關注學生學業的發展。學生評教,要體現有溫度的師生關系,學生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意見,通過評教彰顯“教”與“學”的溫度。

五、結語

學生評教,涵蓋教師全部教學活動,包括師德師風、教學行為多個方面。高校要結合教育管理實際,科學設計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從“教”與“學”雙向視角完善學生評教聯動機制,為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錢夢岑.學生評教對高校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基于國內某高校學生評教結果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8(10):81.

[2]周進.大學理念的文化論爭與價值訴求:金耀基先生《大學之理念》的思想解讀[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4):81.

[3]李盼道,孟慶瑞.高校學生評教結果緣何失效:影響因素、逆向選擇機制及其治理路徑研究[J].教育學報,2020,16(2):85.

[4]任紅杰.高校學生評教制度的功能障礙及消解路徑[J].高教論壇,2020(4):66.

[5]鐘鑫,李如夢.學生評教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過程控制研究[J].教育評論,2020(2):61.

作者:許愛瓊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