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的組織與設計綜述

時間:2022-03-02 02:33:00

導語:路基施工的組織與設計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路基施工的組織與設計綜述

摘要:制定施工方案能使施工管理人員在施工前就能分析和掌握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施工難點,并且通過人員、機械、材料的合理調配及采用必要的技術措施及預防措施,使工程施工能夠順利進行,避免出現工程質量缺陷。

關鍵詞:路基施工組織管理

0引言

施工方案是承包人在施工前按照合同、規范的規定對其所用的材料、工程設備和操作工藝等進行的具體計劃和安排。施工方案的目標必須以技術規范的要求為基礎,操作工藝必須切實可行,并能保證為施工人員所執行,不僅涉及到施工技術,更主要的是施工管理問題。本文試以某工程段為例探討路基施工組織與設計。

1工程概況

本標段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河浜密布,水田為主。本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多雨,雨季較長等,給施工帶來了諸多不利條件,必須制定周密的施工計劃、詳細安排機械設備、施工人員及施工周期,以確保路基施工優質、按期完成。

2路基施工

2.1施工準備

2.1.1施工測量:路基施工前進行現場恢復和固定線路,其內容包括線路、中線的復測,水準點的復測與增設。將設計單位交給的水準點和導線點進行全線復測,并將測量結果報監理,對于誤差在規范允許范圍內的,可直接用設計單位交給的成果值。對于誤差超過規范的,由設計單位補測后提供新的成果數值。利用復測的導線點數據,用全站儀放出路線的中樁和邊樁,并在路基外設引樁,引樁設60米征地用線內,放出征地邊線,確定征地范圍。測量原地面標高數值,繪出橫斷面圖,并將測量結果報監理。

2.1.2挖臨時排水溝:在路線兩側距路基坡腳1.5m以外,各開挖一條寬0.5~1.0m,深0.5m的縱向臨時排水溝,每隔20~30米挖寬0.3m深0.2m橫向排水溝,并將水引出路基外或引入河渠內。以利于降低路基水位,加速路基原地面土的含水量的降低。

2.1.3清除耕植土:填土前,原地面上雜草、樹根、農作物殘根、腐蝕土、垃圾等必須全部清除。耕植土清除采用推土機、人工清除相結合的方法,清除后的耕植土存放在路基左側的臨時邊溝以外的征地范圍內堆放,部分耕植土晾曬后擬作預壓土用。

2.1.4施工便道的修建:根據取土場的位置,確定線外運土路線,并與地方政府協商,確定線外便道。對于線外小橋,按承載力要求確定是否加固,對需加固的橋梁,應先行加固,確保行車安全。線內便道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結合施工要求,初步擬訂施工便道設在紅線內,主線路右側,寬度為3.5m,每隔150~200m設一會車道。便道路槽挖好后,鋪筑0.35m的毛石,便道頂部鋪筑15cm厚的碎石面層。

2.2路基施工

2.2.1填前處理

對于一般土基,先清除地表農作物的根莖、樹跟等雜物,用推土機推平,然后用平地機整形刮平,壓路機壓實至合格壓實度。當原地面橫坡在1:10~1:15時,將原地表土翻松,再進行填筑,原地面坡度陡于1:5時,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2米,厚度0.5米的臺階,并向內傾斜3%,臺階保持無水,但砂性土可不挖臺階,只需將原地翻松。河浜回填。①開挖清除淤泥:我部擬用泥漿泵吸淤及機械挖淤兩種方法清淤,結合實際情況在河浜小挖掘機易進入的地方采用機械挖除的方法,在河浜較大挖掘機不易進入的地方采用高壓水泵射水,泥漿泵吸淤的方法。河浜內的淤泥一定要完全徹底清除干凈,直到清挖至河底原狀土完全暴露為止。清除浜內淤泥,以及坡上雜草、雜泥后,河岸邊坡按不小于1:1.5的坡度挖成階梯狀,每層階梯高20cm、寬不小于30cm。在基坑內設置一個積水坑,積水坑內放置一臺泥漿泵,及時抽干地下外滲水,防止基坑原狀土含水量上升,破壞原土土質。②二灰間隔土填筑:在清除淤泥后的河床上鋪土工格柵,土工格柵搭接寬度不少于15cm,并采用“U”形釘固定;在土工格柵上鋪筑30cm厚的0—75mm的礫石砂,礫石砂用振動碾壓等方法壓實。在回填二灰間隔土時,由河坡開挖的階梯狀為依據,分層回填,分層碾壓,一層覆蓋一層,直至填筑到原地面標高,間隔填土要求層層密實,每層做好密實度試驗,并報監理工程師認可。

2.2.2路基填筑

制作路基填筑工藝流程圖。土方存放:土方從取土場運至現場后直接堆放到需要鋪筑的路段進行翻曬,在土的含水量達到最佳含水量時攤平壓實。另外在不同地段的低填方路段,結合實際情況設臨時土方堆放場,翻曬后進行二次倒運。低填土路基:若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則原地表以下:0~30cm范圍內的壓實度不應小于95%,特殊路基土層上的低填筑路床面,應按圖紙或監理工程師的要求進行換填、改善或翻拌、晾曬,并分層壓實,其壓實度應達到規范要求。填土路基:①填土路基土方要求含水量接近最佳值,并清除土料中雜質,運至現場后進行攤鋪壓實,先用推土機大致整平,為保證路基橫向排水流暢,每層要有2%~4%的橫坡,再用6T壓路機靜壓2遍,然后用平地機細致刮平,根據實驗路段的施工參數,遵循先輕后重、先低后高、順路線方向壓實到規定壓實度。碾壓成型的填方路基,如遇雨淋,無論驗收與否,應在雨后重新碾壓,再填筑上一層。②填土路基必須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壓實,不同種類的土,必須分層填筑,不得混淆,優質土應填在上層,移挖作填的土,如含水量符合要求,應隨挖隨填,并及時壓實。每層土的松鋪厚度,不宜超過30cm,公路式斷面路基填土,其填筑寬度在修整邊坡后不得小于設計寬度,嚴禁貼坡補足寬度。③填方段原地面標高以下的各種管道、涵洞及其它構造物應先期完成,地面下各種管、涵周圍及頂面回填土應按路基、溝槽壓實度要求對稱,均勻進行,薄鋪輕夯,分層回填密實。對淺埋管道必須加固處理。④橋臺與路基結合全部填土應認真,分層填筑壓實,層厚不應大于20cm,并略向橋外方向傾斜。⑤原地面若為斜坡或老路基拓寬,應先將邊坡挖成階梯形,然后分層填筑壓實,分段作業或同時分段填筑的路基,其接茬處應分層留階,其每層搭接臺階寬度應≥1m,高度不應大于30cm。⑥壓路機碾壓時,應遵循先輕后重、先靜后震、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輪跡重疊等原則,二輪壓路機前后輪跡應重疊20cm,三輪壓路機為后輪寬度的一半。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分,應采用小型機具分層夯實,土方路基壓實須達到設計規定值。

3試驗及沉降觀測

3.1試驗部分

3.1.1路基填方材料,應經野外取土試驗,符合有關路基填方材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方可使用。

3.1.2路基填土不得含有草根、樹枝等雜物,粒徑超過10cm者應打碎。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凍土塊、鹽漬土。土的有機質燒失量(550)不得大于5%,土的可溶性鹽含量不得大于5%,超過10cm粒徑的土塊應打碎。

3.1.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過規定的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堤填料。

3.1.4對于原地面壓實,二灰、粉煤灰和路基土均由試驗室提前取樣,做最大密實度試驗和最佳含水量試驗,其數值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采用。

3.1.5現場試驗主要測定現場土的含水量,用灌砂法測定壓實后的干密度、含水量以及測定實際壓實度是否合格。

3.2沉降觀測

對于橋臺接坡路段及高填土路段,由于本工程淤泥質土較深,故軟基處理采用超載或等載預壓。

4其他注意事項

4.1搞好文明施工,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4.2施工中注意對沿線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不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