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道路過水路面運用
時間:2022-07-03 10:03:30
導語:山區道路過水路面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山區公路的建設中,由于公路的等級較低,受到地形、地質和投資不足的限制,修建橋涵十分困難,而過水路面作為一種排水構筑物,因其工藝簡單、施工方便、造價低廉、建筑高度低、抗震性能好,從而在山區道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對過水路面的形式和特點分析,結合山區實際的地形、地質、水文條件,給出山區公路過水路面位置的選擇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過水路面形式及特點
1.1過水路面的形式
過水路面與橋涵等構筑物相比,具有受地形限制小,可因地制宜選擇設置的優點。考慮到山區的實際水文以及地形條件,由于山區為平時無長流水地區,以及受到道路路基高程的限制,修筑橋梁或者涵洞又會使得工程量以及成本增加,此時可以選擇修建過水路面。常見的過水路面形式主要有兩種:混合式過水路面與漫水橋結合過水路面。
1.1.1混合式過水路面混合式過水路面是指圓管涵和過水路面的結合形式。它適合修建于平時流水量很小,但雨季水量增加較多,地勢較低的峽谷性河流上。一般來說,在這樣的地形上,若修建小橋,可能會因雨季水流量的突增,導致流水漫延沖刷橋兩側路基或田地等;況且建橋的投資成本也大。而修建混合式過水路面,既可以保證平時的少量流水從圓管涵中流過,當山水傾瀉而下時,又可以從路面上很快流過,不會因淤積而沖毀路基;并且混合式過水路面比小橋的建設成本節省近75%。目前,山區公路建設中由于橋梁投資額嚴重不足,因此,這種混合式過水路面被廣泛使用。
1.1.2漫水橋結合過水路面所謂漫水橋是指在低等級公路上,跨越常水位與洪水位高差較大且不通航的河流,同時洪水時間較短、交通允許暫時中斷的條件下,橋梁標高可按常水位設計,洪水時允許水流從橋面漫過的橋梁。在近幾年的山區公路建設過程中,由于受到資金、地形等限制,不能修建百米以上大橋。對于山區河流,雖然平時無流水或者流水量很小,但在雨季則會爆發山洪,河中水流不僅流量大,而且流速很急,為了保證一些重要的山區公路不再成為斷頭路,也為了百姓能在雨季安全順利的通行,可以嘗試在百米以上大橋的橋位上,采用漫水橋加過水路面的形式來代替百米以上大橋。
1.2過水路面的特點
過水路面作為路面的一種結構形式,這種結構最大的優點是成本低,既可解決通暢問題,又可解決排水問題,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其主要特點如下:
1.2.1工藝簡單、施工方便、工期短與修筑橋涵相比,由于不需要建設橋墩、涵洞等,故過水路面的施工簡單、方便,從而也就縮短了施工期限。
1.2.2造價低廉、經濟效益高過水路面最大的優點就是造價低廉,對于低等級的山區道路而言,是十分適合的。這不僅解決了山區道路建設過程中的資金不足,而且能夠充分發揮山區的地理優勢。因此,過水路面在山區道路建設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1.2.3抗震性能好、社會效益好過水路面的路基穩定,因而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因此,過水路面具有很好的通達性,尤其是抗險救災時期,能夠保證交通暢通,進而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2過水路面位置的選擇
過水路面位置的選擇是過水路面設計的重要步驟,過水路面擇位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路基的穩定、過水路面的使用功能以及工程造價的高低。因此,只有合理的選擇過水路面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確合理的設計。過水路面的位置選擇基本上應服從路線走向,但當河溝寬淺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結合選線共同確定其位置。一般要求要與洪水位流向垂直,斜的過水路面會增加工程量和阻水面積,但也不要強求正交,造成橋頭線形標準過低,行車不便。此外,過水路面所處的位置,還需要考慮以下幾點:(1)河面寬、河床穩定、水流順道。(2)平時無水或者水很淺,洪水時整個河灘流水,水流慢,不向一邊沖深。(3)上游兩岸堤壩堅固,做過水路面后,不至于沖坍堤壩,淹沒農作物和村莊。(4)與修建永久性橋位結合考慮,使改橋時改線不長。綜上所述,過水路面位置的選擇應根據其用途和近、遠期交通流向和流量的需要,結合路線平、縱面和水文、地形、地質等條件,以及對鄰近構筑物和公用設施的影響大小等要求綜合考慮來確定。
3山區道路過水路面設計施工要點
過水路面雖然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主要有:a.混凝土面層易破損;b.和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連接處跳車嚴重,易破損;c.較短的過水路面使縱坡變換頻繁,易造成顛車;d.阻水攔沙,易造成上游淤積、下游沖刷;e.洪水時造成短時間阻車;f.受河流地下水位影響出現凍脹,導致橫縱裂縫等。但只要在設計施工中加以注意,以上缺點也會迎刃而解。比如跳車問題一般是由于過水路面的長度過短或者是豎曲線的半徑和位置不當導致的,如果能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就能避免這個問題。針對混凝土面層易破損的情況,需要施工時選擇合適的配合比,同時加強振搗,保證所用原材料的數量和質量。修建混合式過水路面時要注意防止沖刷,一般可采用修建攔水壩或進行河道鋪砌等措施。此外,過水路面在行車和洪水作用下容易遭到破壞,應特別重視日常養護。
(1)經常保持路面整潔,及時清除淤泥雜物,保持順適,整潔。在路面兩端設立水準標尺以及禁通水位標線。
(2)對于松動、沖失的鋪砌層石塊,必須及時用水泥砂漿填塞或座漿砌石平整。
(3)過水路面發生沉陷斷裂,應及時修理、挖開鋪砌層。首先處理好基層,使其達到90%以上的密實度,然后將原填料更換為20-30cm厚的水泥砂躒,最后修復鋪砌層,必須平整加固。
(4)過水路面的護坡易沖刷破壞,尤其是下游坡腳。除修復外,還應增設柔性護坡,隨沖隨沉,防護效果好。總之,如果能夠精心設計,精心施工,過水路面也能長久的發揮它的功能。因此,在投資不充足的低等級山區公路建設中,還是很值得推廣和采用的。
4結論
通過分析探討過水路面形式及特點,針對山區公路的特點、建設資金嚴重缺乏等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在山區道路建設中相對于修筑橋梁而言修筑過水路面更切合實際、經濟可行。過水路面的造價低、工期短,施工組織靈活、工藝簡單,不僅能起到以小代大、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應大力推廣使用。
- 上一篇:談論科技計劃項目監管
- 下一篇:教育局全年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