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策略在醫院科研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9-02 10:03:12

導語:心理學策略在醫院科研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學策略在醫院科研管理的應用

【摘要】醫學科技是保障公眾健康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只有推動醫學科技進步,才能保證臨床診療水平持續提高。醫學科技進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廣大醫務人員在臨床一線工作中具有科技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大型研究型綜合醫院臨床任務繁重,醫務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時間和精力不足,極易產生科研倦怠心理。研究心理學理論在醫院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分析醫務人員投身醫學科技研究的動力、能力和潛力,并對研究型醫院在科研能力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進行闡述,旨在為進一步提出建立基于心理學視角的醫院科研管理模式提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群體動力理論;積極心理學;醫院;科研管理;影響分析

加快醫學科技發展,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提高公眾健康保障水平,支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培育發展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改善民生服務,以及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1]。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社區服務于一體,為躋身并建設高水平大學、高水平醫院,需要在科研和學術方面有一定的競爭力[2-3]。醫院科研績效考核指標主要鎖定在科研成果上[4-5],醫院學術地位的提升,依靠的是全體醫療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前沿醫學創新研究方面的學術水平,需要群體動力[6-8]。醫院是知識型員工群體,他們擁有醫學專業知識、特殊技能和創新能力,工作自主性增強,善于應對環境的變化,努力尋找能促進自我成長的空間,而且追求專長的發揮、事業的成就,和諧的人際關系,渴望贏得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以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人生奮斗的最高目標[9-11]。醫院傳統科研管理模式流程上極少考慮醫療科技工作者群體的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課題管理上也常出現重申報、輕結題的現象[12]。科學研究工作周期長、動態性,短期內成果不顯著,并且耗費相對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極易使醫療科技工作者心理上產生倦怠,甚至現實功利。真正的醫學研究需要研究者和團隊對所研究事物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和使命感,積極的心理能提高人的敬業度和創造力。因此,了解當前醫療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心態,探索積極、健康的管理模式,對整個醫學發展和醫療事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探討基于心理學的醫院科研管理策略

1.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包括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愛和歸屬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闡明人在滿足低層次需求的基礎上,才會產生高層次需求[13]。從個人發展意愿來看,醫療科技工作者希望能夠通過工作獲取相應報酬和情感滿足,但科技發展的特點決定了科學研究工作不會直接獲得經濟回饋,也很難使醫療科技工作者能在短期內實現研究價值,獲得個人成就感。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尋找思路并據此建立相應多維度激勵機制:科研幫扶政策、科技績效獎勵政策以及科學誠信管理制度,保證醫務人員在一定程度受到從事醫學研究激勵,分層分級滿足需求。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在激勵研究中發現,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的能力是發揮到20%~30%,而受到激勵后可發揮至80%~90%。

1.2群體動力理論

群體的領導方式、組織形式和結構性質決定群體行為的動力和方向[14]。醫務人員群體均受過至少5年以上的高等教育,教育經歷及工作經歷使其具有包括自我決定、創造性、智慧等積極的人格特征,適合進行高水平醫學研究。“以人為本”的醫院組織管理形式和規章制度利于醫療科技工作者的個體需要與醫院人文環境外力高效相互作用,產生最大科研生產率。在人才引進上,注重挖來一顆樹,植成一片林,使科研人才隊伍有和諧的團隊關系、一致的價值取向,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科研動力。1.3積極心理學Peterson等提出的積極行為分類評價(thevaluesinactionclassificationofstrengths)系統,將24種性格優點分為6項核心長處,而培養這24種性格優點就是獲得核心長處的途徑[15]。醫院定期開展科研論壇、科研導報、學術沙龍、科室內部學術早讀會,能使醫務人員及時跟進、掌握最新科研動態,共享科研成果帶來的喜悅,減少心理倦怠,提高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與信心,獲得積極的情感。Seligman等認為,每個個體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運用與生俱來的一系列優點,將會最大限度地促進個體的參與感與意義感。

2總結

醫院科研管理的對象及核心是有自主感情的醫療科技工作者,因此醫院科研管理模式也漸漸從原本生硬嚴格的規章制度管理模式向注重心理情感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轉變。利用心理學把握科技工作者的預期偏好,深入研究綜合醫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醫學科研管理體系,滿足醫療科技工作者從事科研的成就感、尊重等自主性和自我價值,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被動的為職稱晉升等進行醫學研究,變為主動的帶有科研愿望和科研熱情去從事此項工作。建立健全科研保障體系,同時為滿足臨床科研需求,配置流動PI、科研助手和科研秘書崗位,增大科研投入,建立中心實驗室、專科實驗室、實驗動物中心和臨床生物樣本庫等科研平臺,使醫療科技工作者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同時也為單位鑒別培養人才,實現醫學研究的長足發展。借用2018年4月11日國家主席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時強調的一句話:我們要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理,醫院科技發展,要有基于醫護人員心理的成熟的科研管理制度,為科研活動保駕護航,讓醫療科技工作者有從事醫學研究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推動醫院醫療進步和科研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安靜 楊建欣 王穎峰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