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廣論文:農科轉型發展與創新建設思索
時間:2022-02-18 09:10:21
導語:科技推廣論文:農科轉型發展與創新建設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武東平王曦王曉萍工作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科技引領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的應用水平結合各地農業資源、經濟發展與環境條件,山西省農機化科技工作采取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相結合的技術路線,組織全省農機技術力量,精心實施了機械化旱作農業及保護性耕作、節本增效和兩茬平作項目,大力示范推廣了機械化精少量播種、深施化肥、秸稈粉碎和整稈還田、地膜覆蓋、牧草種植收獲、干鮮果品生產、設施農業機械化和中小型工廠化養豬等機械化技術。這些示范工程、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大大提升了山西省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促進了農機與農藝技術的密切結合,加快了農機化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據統計,“十一五”以來,全省共引進推廣各種新型農機具18萬臺,比“十五”期末增長了30%,農機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農業機械的大量增加,大幅度提高了農機裝備水平,促進了先進農業技術的應用,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動山西省農業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重視基礎建設提升科技型農機企業核心創造力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營農機生產企業,由于經營機制、產品開發和質量等原因相繼轉產或淘汰,一批以民營或股份制為主導的農機科技性企業脫穎而出,如山西信聯集團、山西飛象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山西卓里集團、山西河東雄風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山西天海泵業有限公司。這些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與有關科研、院所單位聯合,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共同開發、研制出山西省農業生產中急需的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少免耕播種機械、玉米薯類收獲機械、復式作業機械、飼草飼料加工機械、排灌機械等產品,實現了科研開發、制造與生產應用的對接,加快了新型農機具開發和成果轉化速度,已成為山西省農機新產品研制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試熟化基地。1.4培育發展主體推進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多年來,各級農機部門從普及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入手,根據全省各地農事季節,適時召開現場演示會、觀摩會、培訓會,通過這些活動,對農民、農機手、農機推廣示范戶開展大量的宣傳發動和技術培訓。同時,各地結合科技下鄉入戶、機具補貼、重點項目實施等內容,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以及農村集會、傳統節假日,適時將各種新技術、新機具、新成果傳播和傳授給基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農機戶等。2005年以來,深入開展“農機科技年”和“農機推廣示范戶”活動,著力建設基層農機推廣隊伍,完成了20萬多名農民群眾和5000多名農機操作手的培訓工作,分層次、有步驟地對基層技術人員、農機大戶和農戶進行了專業培訓,培養和造就了一支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隊伍,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
山西省農機化科技創新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
當前,山西省“綜改試驗區”建設已全面鋪開,調結構、促增長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保持農業穩定生產,維持社會穩定的形勢發展變化對山西省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重點要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的創新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提高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上取得新提升,增強山西省農業科技發展后勁;在強化企業創新體系建設上取得新進展,推動科技創新主體能力的建設;在人才隊伍建設、政策環境營造等方面取得新收獲,為山西省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堅實保障;要在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上取得新思維,以全球視野推動山西省農機化的跨越式發展。山西省農機化科技創新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在許多重點環節與關鍵技術上與其他省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對農機化科技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二是對農機化科技投入嚴重不足;三是農機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薄弱;四是專業技術隊伍不穩,激勵機制尚未有效形成。這些問題和困難嚴重制約著全省農機化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加以重視和解決。
對搞好山西省農機科技創新工作的建議
2012年8月,山西省農機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科技創新工作,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農機科技創新工作基本思路,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等措施,加強農機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及中試基地建設,強化農機新裝備和新技術開發研究、熟化工作,加大農機制造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逐步建立科研開發、中試轉化、裝備制造、示范推廣緊密銜接,產、學、研、推多方協作,農藝與農機技術相融合的科技創新工作機制,推進全省農機化和農機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農機化事業的科學管理與發展要把創新發展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內容,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明確農機化科技創新方向,著眼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加強農機化重點環節與關鍵性技術研究,在農機化共性技術、基礎研究方面要有新突破。加強山西省農機科研宏觀管理,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深化科技評價和獎懲制度改革,建立項目入庫、公開選優、科學評價、注重實效的管理體系,以促進農機科研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與高效化。協同創新完善農機化科技創新條件要加強協同創新,豐富農機化創新體系新內涵,完善農機化科技創新條件,推動農機化創新體系的協調發展。加強統籌部署,推進各類科技計劃的結構調整,加大各級財政向農業領域傾斜支持力度,在保障公益性科研機構運行的基礎上,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鼓勵多源化投入與發展,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實現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激發科研工作者的主動性、創造性農機化人才的內涵豐富多樣,科研、鑒定、推廣、培訓與服務構成農機化發展的主體。必須因地制宜,統籌各類人才工程與政策,在項目中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完善人才。通過人才推進項目的科學發展,形成發展有序、各盡所能,并且以科研能力與成果應用為導向的新型人才發展機制,實現農機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發展環境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當前,國家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為山西省農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與良好的發展環境。要重視各類農機企業尤其是農機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設,充分利用政策杠桿,推進各類科研機構的陣地的延伸,引導各類科研力量向企業匯集,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企業研發中心,把企業打造成新思想、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平臺,示范引領全面提升山西省農機化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與質量,夯實農機化發展基礎。
- 上一篇:科技轉化論文:小議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
- 下一篇:科技思想論文:解析工業化的科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