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系統待遇問題的研究

時間:2022-05-02 11:00:54

導語:農業科技系統待遇問題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系統待遇問題的研究

離休干部與在職的同志一樣,需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但其重點和難點是離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實問題。在落實離休干部待遇問題上,主要是六個“不平衡”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存在。1標準不平衡。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之間或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單位之間離休干部生活待遇標準存在差距。熱科院離休干部分別居住在海南、廣東兩省,存在部分待遇標準不一樣;機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企業離休干部福利待遇標準也存在一定差異[5]。2資金不平衡。熱科院屬中央駐瓊單位,離休干部補貼執行屬地政策,資金需要逐級申請國家財政支持。由于資金來源渠道不同,與海南省本級離休干部相比,在享受待遇上存在時間差;離休干部醫療費不能納入海南省統籌,由其本人原工作單位負責承擔,隨著離休干部雙高期的到來和醫院醫療費用的提高,離休干部醫療費呈逐年上升趨勢,獨立承擔離休干部醫療費舉步維艱。3心理不平衡。不少離休干部對當前存在的不良現象看不慣,尤其對腐敗現象、行業不正之風、社會治安秩序不穩問題等反映強烈;個別離休干部覺得自己功勞大,離休較早,該享受而未享受到,產生攀比心理;個別院屬單位忽略了離休干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導致離休干部心理上產生了失落感[6]。4管理不平衡。個別院屬單位機制體制工作銜接等管理性因素產生一些問題,如老干部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機制不完善,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政策解釋不全面、不及時、不到位,造成離休干部誤解。5服務不平衡。各院區離退休文化活動平臺建設較滯后,缺少必要的學習場所和活動陣地,活動室較小,且設施、設備較陳舊,不適應新時期文化設施的要求,活動陣地建設有待加強。此外,精神慰藉服務落后,導致離休干部在思想上有困惑,在精神上有困難時無處訴求[7]。6高低不平衡。離休干部高年齡與工作人員低齡化差別產生問題。在職領導同離休干部之間相互交流少,缺乏感情基礎;老干部與年輕同志之間的溝通理解存在障礙等。上述原因產生的問題,需要老干部工作部門積極努力爭取上級領導的重視、理解與支持,把離休干部工作上升到一定的政治高度,以更高的定位、更寬闊的視野、更強烈的責任感,解決好離休干部的共享成果和落實待遇問題。

總體思路

1982年,《中共中央關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指出:“老干部離退休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顧,基本政治待遇不變,生活待遇還要略為從優,并注意很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這是黨和國家堅定不移的政策原則之一[2]。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指出:“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讓老年人共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8]。2008年,中共中央組織部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指出:“建立健全離退休干部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離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9]。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農業科技系統離休干部工作要堅持“按政策、講感情”的原則,緊緊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依”的目標,堅持以“讓黨放心、廣大離休干部滿意”為標準,堅持把讓離休干部共享改革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和單位發展等五項成果,貫穿于離休干部工作的全過程,落實好政治、生活、社會、精神和親情等五項待遇,真正做到對離退休干部政治上多關心、思想上多溝通、生活上多照顧、精神上多關懷,進一步把中央關于離休干部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讓離休干部安度晚年、頤養天年,為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農業科技事業發展創造良好、和諧的環境[9-10]。

主要對策

落實離休干部的政治待遇要把落腳點放在“老有所教”、“老有所為”上。各級領導班子要把老干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離休干部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對涉及離休干部的事要及時研究,優先解決。政治待遇不僅是在職時所享受政治待遇的簡單延續,而且要隨著情況的不斷變化,調整和保持離休干部應該享受的政治待遇,從政治上信賴他們,尊重他們,真正把離休干部作為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而不是“包袱”。離休干部在長期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中鑄就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形成了優良的工作作風,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因此,要進一步拓寬離休科技人才“建言獻策”、發揮作用的渠道,積極創造條件,讓離休干部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熱帶農業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貢獻余熱。落實離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要把落腳點放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上。一是完善“兩費”保障機制。在落實離休干部生活待遇時,要堅持略為從優,宜寬不宜嚴、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各項資金、經費的及時足額到位,是做好離休干部工作和落實好離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基本保證。積極爭取國家財政對離休干部“兩費”資金的支持,特別是解決醫藥費統籌金缺口和超支問題,使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就醫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真正做到對離休干部高看一眼、厚愛一層,逐步提高離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讓老干部切實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二是形成困難幫扶機制。要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形成關愛和幫扶生活困難離休干部的機制。特別是對于一些德高望重而又體弱多病的離休老干部,要按照黨一貫堅持的從優照顧的原則,采取措施,盡量不使他們的晚年生活受到影響,要時刻把他們的冷暖記在心上,主動出面協調解決離休老干部的實際困難,力爭做到在老干部最需要的時候及時給他們送去關愛和溫暖。落實離休干部的社會待遇要把落腳點放在“老有所樂”上。要適應社會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和離休干部對社會服務的需求,積極構建老干部工作部門、單位、干休所(社區、家庭“四位一體”的離休干部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網絡體系,使離退休干部能夠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安寧的晚年。此外,要進一步研究確定與離休干部就醫需求相適應的醫療管理和服務模式,爭取將離休干部醫療費納入地方醫療統籌,讓離休干部與其他職工一樣享受統一的社會保險醫療待遇。落實離休干部的精神待遇要把落腳點放在“老有所學”上。著眼于豐富離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推進老年大學、老干部活動中心等活動、學習陣地建設,組織廣大離休干部開展積極向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滿足離休干部對提高生活質量、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加強老年大學、老干部活動中心建設,增加投入,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開展活動,是黨和政府對老干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關心、生活上照顧的具體體現。此外,要積極爭取將老干部活動中心的建設納入條件建設規劃,滿足離休干部不斷增長的學習、活動需求。落實離休干部的親情待遇要把落腳點放在“老有所依”上。要努力提升單位離休干部的管理服務水平,積極營造適合離休干部舒心、愉快安度晚年的環境。各級各部門要“常懷敬老之情,常盡為老之責,常興助老之風,常辦利老之事”,始終堅持服務為本,熱情周到,努力為離休干部提供各種方便,解除其后顧之憂,確保老干部滿意[4]。老干部工作人員要進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水平,對離休干部要有愛心,為離休干部服務要細心、給離休干部辦事要誠心、接待離休干部要耐心、做離休干部工作要熱心,及時掌握離休干部的基本情況,摸清離休干部的實際需求,傾聽他們的心聲,使離休干部分享單位發展成果,享受黨的組織關懷和大家庭的溫暖。

老干部工作努力的方向

各級領導、老干部工作部門要不斷加強學習,加深對離休干部工作的認識,繼續關心和支持離休干部工作,積極探索農業科技系統離休干部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此外,要加強調查研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真正把農業科技系統離休干部共享成果,享受各項待遇這一政策執行好、落實好,從根本上解除離休干部的后顧之憂,共同推動離休干部工作再上新臺階。

本文作者:白菊仙歐陽歡張燕工作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