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督模式研究

時間:2022-11-30 02:55:38

導語:會計監督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監督模式研究

眾所周知,會計信息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經常被用于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加強企業治理,服務于國家宏觀的調控,但是,這些功能取決于會計信息質量。在當今社會,根據國際國內形勢,會計信息質量令人擔憂,許多人將其歸咎于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所謂的“會計師信譽危機”。信譽無疑是會計信息質量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效的會計監督才是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手段。因此,該文通過探討會計管理體系與會計監督模式的關系,重點查找并分析我國現行會計監督中的主要問題,從而尋求合理的會計監督模式,促進會計信息的有效運用,使會計信息的質量得到保證。

1會計管理體系和會計監督模式

1.1會計管理體系。會計管理體系是指某一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為參與、干預、控制會計活動而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機制上的安排,以及為此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會計行為準則,并設立專門的管理組織并規定會計人員的權利義務。會計管理體系取決于所處的社會環境,特別是經濟體制。會計管理體系一般可以分為3種:①自我管理型的管理體系,其特點是:由非政府會計機構來負責全國會計工作,包括制定會計準則、制度,組織會計學科研究,實施會計監督措施等,經濟組織管理所轄的會計人員;政府則很少干預會計活動,除必要立法外,基本由會計職業團體自行管理會計活動。②政府主導型的管理系統,其特點是:政府負責國家會計事務,而非政府會計機構則是通過建議的方式來影響政府的會計政策的制定;會計監督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政府的利益,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由會計組織負責管理所轄的會計人員;③政府強制型的管理體系,其特點是:政府全面負責國家會計事務,由政府制定統一的會計準則及制度,由政府負責對會計人員的管理;政府負責會計監督,在這種體系下,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會計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1.2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指會計監督機構對會計活動過程及結果的再管理和再監督。其實質是一種管理活動。根據監督主體的不同,會計監督也可以分為3種模式:社會監督,國家主導監督和國家強制監督。這3種會計監督模式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國家的會計監督模式。根據監督的不同運行機制,包括3種具體形式:①社會監督為主導的監督模式,其特點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等社會中介機構依法對委托單位的會計行為進行監察,從而提出客觀全面有針對性意見的一種監督形式,注冊會計師監督單位的業務,政府負責處罰違法違規行為;一方面,由注冊會計師監督單位,另一方面監督單位的治理結構。②國家監督為主導的監督模式,其特點是:強調政府在會計監督模式中的主導作用,目的是社會監督機制的不足進行彌補;由社會組織負責會計監督;并對企業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實施監督。③政府強制監督模式,其特點是:強調政府對會計監督的獨立地位,社會監督和企業自我監督作為對政府監督的補充及延續。1.3會計管理體系與會計監督模式的關系。會計監督模式作為會計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又取決于國家會計管理體系。一個國家推行哪一種會計監督模式往往取決于政府在整個會計監督管理體制中的地位,政府強制性的強弱也造就了3種會計監督模式所對應的會計管理體制。一個國家所采用的會計監管模式往往反映了其會計管理體系。會計管理體系是受制于社會環境,特別是經濟環境,所以當一個國家的社會環境,特別是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會導致會計監督模式的變化,甚至是會計管理體系的變革。

2我國現行會計監督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會計監督模式雖然已經存在,但面對利益的驅使,仍會存在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賬務違規違紀、弄虛作假的現象,極大程度上損害了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的權益,乃至破壞了經濟整體的發展規劃。為了完善會計信息,監督會計活動,我國已建立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相結合的會計監督機制。我國的會計制度是由政府會計監管部門對各單位的會計活動的情況進行監管。我國的會計監督和會計管理體系之間關系緊密,會計監督是會計管理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之一,而會計監督與會計管理制度相輔相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以下一些主要問題。2.1會計監督實施主體職責劃分不明確。會計監督出現多部門管理的問題,審計,財政,稅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包括政府授權機構),中央銀行,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監事會和金融機構等在法律上都被賦予了監督會計信息的職責。可以看出,會計監督的本質是多重監督。但是,多重監督方式存在2個問題:①各部門(組織)的職責重疊,主要的監督部門和次要部門混合起來,有關部門難以協調一致,最終導致監督無效。②政府監督的效率低下,違法者被發現和查處的幾率較低,不可避免地使會計領域的違法行為逃脫處罰。2.2政府會計監督范圍的差異。應該討論兩個問題:政府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應該監督客體什么?在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一般來說,監督的主要是受監督對象的活動的結果,即以財務會計報告為主的監督會計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我國的會計管理體制在具體的管理模式上主要表現在企業會計(主要是國有企業會計)和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組織管理形式、規則上的制度安排。對其他組織來說,監督主要是通過制定會計法規、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來實施的,以要求會計主體依法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在我國,政府的會計監督內容主要體現在監督對象的會計活動過程,重點監督的是會計材料、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法》等有關規定,我國已建立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機制,國家要對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公共機構等組織進行會計監督。廣泛的監督范圍使政府無法完全體現自己的意愿,有效的會計監管困難重重。即使政府設法做到這一點,當會計信息扭曲的時候,成本就會過高,從而導致監督的不足。2.3政府會計監督責任未落實責任制度不完善,未能建立和落實質量監督責任制,是監管不力,監督不當的重要原因。例如,企業財務報告批準后出現嚴重問題的,監事會的責任沒有明確規定。

3結論

考慮到上述問題,我國會計監督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強。3.1明確會計監督的主體。由于歷史原因,由于會計人員素質和職業道德等因素,我們的會計監管體系在未來仍然是國家監督占重要地位。在這種模式下,解決問題的主要問題是明確會計監督的主體,解決目前多重監督的問題,提高政府的監督效率。首先要明確會計監管機構是設在財政部門還是審計部門,或者是會計師事務所及協會,還是按行業區分,如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這是會計監督的第一要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稅務部門、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在履行職責時,只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嚴格來說,并不適合成為會計監督的主體。3.2明確會計監督范圍。從其他國家成熟市場經濟的經驗來看,會計核算的主要目標應該從會計活動過程轉移到這些活動產生的結果,即監督財務會計報告的會計信息質量。政府重點監督會計活動的結果可以提高監督效率,而會計活動的過程可以通過有關規定和制度對作為監管對象的會計人員的行為進行控制。在監督機構方面,政府應著重監督對國民經濟和公眾利益產生重大影響的單位及組織。對于其他組織,政府應制定會計法規、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指導和幫助其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及真實性。3.3落實監督責任。監督責任從兩個方面落實。首先,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加強對被監督對象的會計信息質量出現問題的處罰。這方面可以通過進一步詳細修訂《會計法》和《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來落實對被監督對象的處罰;二是建立監督責任制度,在監督審批企業財務報告后出現嚴重問題的監管部門或組織,其監管部門和有關人員應負責,應受到一定程度的處罰。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型期,要實現經濟發展,企業的組織形式、政府的監管職能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會計管理體系,會計監督應根據所處的社會環境的變化,配合會計管理體系實現管理目標,在發展過程中適應我國國情的變化。

[參考文獻]

[1]俞玉玉,李丹生.會計學基礎理論研究[M].經濟與管理出版社,2001.

[2]李新和.現代企業會計關系[J].財務與會計,1999(10).

[3]王廣明,龔凱頌.會計監督理論與實踐[J].會計之友,2000(3):15.

[4]王虹.對我國會計監督現狀的認識和思考[J].經濟師,2008(4):150-151.

[5]黎明.新形勢下會計監督現狀及對策分析[J].商業時代,2011(12):68-69.

[6]盧劍貞.對我國企業會計監督現狀的思考[J].棗莊學院學報,2012(2).

作者:何堃 單位: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