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18 11:48:38
導語: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產業融合視角下,構建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不僅能夠增強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中的規范性,還能保證賬目的規范性,防止因操作不合理、賬目信息不真實而出現財務問題,起到重要的監督作用。在農村產業融合視角下,分析了合理建設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的意義,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旨在增強財務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和專業度。
關鍵詞:農村產業融合;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
農村產業融合主要是各地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健全企業與農業的利益聯結機制,以農民為中心,增加經濟效益。在農村產業融合視角下,財務會計工作不僅涉及產業資金,還與農村的效益存在直接關聯,如果不能合理執行財務會計工作,將會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在此情況下,為增強農村產業融合環境中農村財務會計的規范性,應構建相應的監督體系,在嚴格監督的基礎上增強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效果。
1農村產業融合背景分析
目前,在企業與農業利益聯結的過程中,主要采用新型訂單、股份合作與服務帶動等模式。地方政府部門嘗試將農村的一二三產業整合起來,堅持以農民的利益為中心,通過產業融合提高農民的效益,使企業與農業共贏。農村產業融合可以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使農業生產向著市場化的方向前進,無論是農產品生產、加工還是銷售,都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為農民解決各種問題,促進經濟發展。農村財務管理是農村產業融合中的重要部分,一旦在財務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就會對農村發展產生制約作用,因此創建財務監管體系勢在必行。在對農村各個產業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構建和完善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必不可少。可以通過良好的監督方式增強財務管理、賬目管理與資產管理的規范性,預防在產業融合期間發生資產流失問題。構建這一體系的具體意義如下。
2農村產業融合視角下構建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的意義
2.1增強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
當前我國部分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存在規范性不足的問題,負責財務會計工作的人員缺少一定專業性,甚至非專業院校畢業,業務能力較低,很難在工作中良好地履行職責,甚至會出現款項不清、歷史遺留問題等,難以規范相關工作。構建相關監督體系之后,能夠利用相應的監督方式動態地監測每一位財務會計人員,明確是否存在財務管理不規范、不專業的現象。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及時消除財務風險,起到警示作用,使得每位財務會計人員都能深刻認識到規范執行財務會計工作的重要性。
2.2增強賬目管理的規范性
部分農村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存在問題,無法結合上級與本級部門的要求梳理賬目內容和信息,不能合理完成賬目建立、記錄、上報和核對工作等,很容易引發賬目信息不準確、不合理的問題,難以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良好的賬目保障。構建監督體系之后,可以安排專業人員對會計賬目處理工作進行監督和管控,及時、動態掌握具體賬目的建立、核對與上報情況等,明確有無記賬不規范的問題。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針對性地審查會計賬目內容,使會計人員在監督之下提高賬目處理的規范化與標準化程度[1]。
2.3預防資產流失
目前,部分農村的財務工作中存在資產管理不規范的問題,部分區域還存在隨意支配資產的問題,很容易出現資產流失的現象。在不合理管理資產的情況下,容易引發產業融合中的資產負債問題,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融合產生不利影響。在此過程中,構建相應的監督體系是增強資產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徑。創建較為良好的監督模式和系統,安排相關的監督工作人員審查資產及資產帶來的收入情況,及時準確地掌握具體的資產管理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以此保證資產管理的規范性[2]。
3農村產業融合視角下構建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的措施
3.1合理設定監督工作的主體
在創建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期間,應結合相關的規范標準,將農村財務會計人員設定為監督對象,在監督期間要求所有的會計人員必須規范執行工作,不能出現違規違法的行為。在設定監督主體的過程中,結合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情況,將鄉鎮、村集體的管理部門當作第一主體,要求其直接監督財務會計人員的日常行為及工作情況,全面監管財產使用和管理狀況。可以將群眾當作具體的監督主體,在農民民主決策下推選出村委會成員,共同監督產業融合過程中的財務會計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項,還可以組建相應的監督小組和組織機構。國家也需要全力開展有關的監督活動,無論是國家有關部門還是會計行業,都應該深入參與產業融合期間的財務會計監督活動,在科學執行監督任務的同時,找出問題所在并全面解決和防控處理[3]。
3.2合理設定監督工作內容
在開展監督工作的過程中,應按照國家法律的要求、會計工作制度和準則、政府推行的制度要求、產業融合過程中的各項產業制度等,規范性開展監督活動。在完善監督工作制度的同時,應合理設定日常監督工作的內容。首先,要對農村財務會計人員日常工作的專業性、操作的規范性等進行調查和檢查,通過監督的方式了解有無違反規定、違反準則的現象。每一位財務會計工作者都需要結合規則和要求執行自身的任務,發揮監督的作用。其次,在日常監督期間,應該詳細并全面檢查財務會計工作中賬目原始憑證、單據保存、現金支出、固定資產盤點、財會報表等情況。在監督的過程中,群眾以小組的形式了解具體的村集體財務支出、資金收入、負債等情況,在合理監督的情況下,了解財會工作中是否存在問題或者不足。再次,在監督期間需設定資產信息真實度、財務數據真實性的監督內容,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在合理設定監督內容、綜合執行有關工作的同時,保證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期間,財務會計工作的專業性執行、高標準落實[4]。
3.3健全有關監督工作制度
在構建監督體系期間,應該著力健全其中的制度內容,通過制度保證財務會計工作在農村產業融合期間得到規范執行和落實。首先,應健全財務會計審批工作制度內容,要求在監督期間檢查財務支出狀況,對民主小組職能作用的發揮狀況進行監督和控制。村委會在具體的監督過程中,代表村民開展日常事務管理、財會收支審批等,審批之后將有關的信息公示出來。一旦發現需要財務開支的事項,必須由村委會集體會議決定,探討支出的可行性、金額等,這樣才能在合理的監督管理之下增強財務支出的規范性。如果在監督期間存在開具虛假發票的現象,需要嚴懲,這樣才能起到震懾作用,使農村財會工作人員不再有違規操作、違法操作等行為,從根源上規避財務會計工作問題[5]。其次,制定公開化的財會管理和控制制度。需要在建立監督制度的期間,明確財會公開的具體內容、形式、渠道與程序等,對公開的情況進行監管。無論采用何種公開形式和程序,監管部門必須深入各個程序中進行監督和控制,確保工作能夠高標準執行。
3.4構建審計監督模式
審計監督模式的構建是新時期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有效監督的基礎保障,因此在具體的工作中應強化有關審計監督模式的建設和完善。首先,應增強國家層面的監督工作效果。根據我國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內容與要求,鄉鎮政府需要嚴格開展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審查與監督,鄉鎮的財政、紀委等部門應實時、針對性地執行財務管理監管活動,定期開展審計工作,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發揮職能部門在監督工作中的優勢。其次,強化會計行業的監督工作效果。聘用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員執行審計任務,在專業、客觀審計的同時,提高審計監督工作的質量和強度。再次,在審計監督期間需設定完善的審計模式。明確審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遵守的標準、履行的職責等,明確各審計監督人員在自身工作領域中的責任,通過責任與獎懲掛鉤的形式增強審計監督工作的有效性[6]。
4結束語
在農村產業融合的環境下,合理構建相關的農村財會監督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是及時掌握與了解財會問題的必然手段。在工作領域中應該重點研究和調查有無財會監督及其他問題,通過一系列監管,及時、系統化地掌握財會工作中的不足。健全有關的工作制度、審計模式和管理體系,保證有關監管工作的有效性,發揮監督方式和措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寶真.農村產業融合視角下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構建[J].農業經濟,2020,22(7):101-103.
[2]王真偉,劉智勇,唐佳慧.新農村建設中村級財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286-288.
[3]黃碧燕.廣西農村“三資”財務管理制度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7):112-114.
[4]謝宏斌,紀卓.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湖北省隨縣農村集體“三資”清理試點工作側記[J].財政監督,2017,11(19):56-89.
[5]詹孟于,曾子涵,劉金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會計職能需求及其體系構建[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20,41(6):94-100.
[6]金靜嫻.東臺市村會計隊伍建設的調研與思考[J].江蘇農村經濟,2019,16(12):63-64.
作者:王瑩莉 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構建與完善
- 下一篇: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