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文獻與知識產權研究

時間:2022-09-17 05:12:00

導語:中國科技文獻與知識產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科技文獻與知識產權研究

本文作者:李勵工作單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科技文獻資源數字化是建設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的基礎,目前,我國對信息資源數字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研究還比較薄弱,不少問題還未形成共識,而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過程中首先必須正確處理知識產權問題。因此,知識產權研究將是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1浙江省科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主要內容

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分2個階段:第一階段,建立全省科研院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聯合省內主要科研院所、信息機構,根據各自的地區特點、專業特點和重點學科的建設發展方向,建設特色數據庫,合力建設全省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為全省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奠定基礎。第二階段,建立全省公共、高校、科研三大圖書信息系統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根據浙江省科技經濟的發展需要,按照統一協調、規范加工、聯合上網、資源共享的原則,實現所有成員館信息系統互聯,開展聯合采集與資源建設的館際協調,館藏書目數據的聯網檢索,充分發揮館藏優勢和資源共建共享公共網上信息優勢,為建設浙江經濟強省、科技強省和文化大省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服務。目前,為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科研院所圖書館三大系統的信息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實現三方的文獻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浙江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和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三家根據各自的資源配置和網絡建設情況,合作建設的浙江省聯合知識導航網,于25年12月26日向廣大讀者正式開放。

2浙江省科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

要建立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必須以數字化為基礎,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必然涉及知識產權。對知識產權的擁有者實行知識產權保護與為用戶提供合理利用已有知識的權利和機會同等重要。在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的過程中,必須妥善解決兩者之間的關系。

2.1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數字化技術是利用光電掃描技術把文字、數值、單色和彩色圖形、靜止和活動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轉換成二進制數字編碼輸入計算機系統。關于信息資源數字化,國家版權局1999年發的第45號5關于制作數字化制品的著作權規定6中第二條將制作數據化制品規定為復制行為,最近國務院法制辦和國家版權局共同起草的5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6也十分明確地將作品數字化定為復制權。這表明,對信息資源數字化屬著作者的權利。因此,浙江省在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應按照法律規定尊重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合法權益,爭取知識產權擁有者主動授權,否則就會構成著作權侵權行為。

2.2特色數據庫自身的知識產權的問題

加強網絡信息資源特色化的建設,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文獻信息數據庫,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是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由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牽頭的全省重點科研院所信息資源建設的其中一個重要成果是根據各院所的專業特色建設一批特色數據庫。特色數據庫的開發制作需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傳播時則易被復制且隱蔽性強,如果開發者權益得不到合理保護,則會抑制特色數據庫的生產。因此,利用法律手段、技術手段與管理手段保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數據庫是十分必要的。

3解決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中知識產權問題的主要對策

3.1建立強有力的組織管理和協調機構,完善知識產權的集中管理

任何一項工程,沒有嚴密的組織管理和健全的協調機構,都不可能得到持續和穩定的發展。科技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樣需要嚴密的組織和科學的管理。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調機構在實施嚴密組織時,應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的集中管理組織部門,聯系知識責任者與知識使用者之間、圖書館與出版界、傳播媒體、其他網站之間的關系,一方面使作者的著作權得到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也免去了共建共享過程中各環節的困難和麻煩,同時有力地保護共建共享自身信息資源體系的知識產權。共建共享協調機構通過這種集體組織的形式去爭取有關信息資源建設、傳播和利用的授權,從而解決信息數字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同時以集體組織的形式及時與有關方面協商解決出現的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矛盾和爭端。

3.2加強與出版界合作,以規避版權

隨著版權保護措施的總體走強,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調機構必須加強與出版界進行合作,簽訂相關的合作協議,優先從有關出版社獲得一些科技信息資源的使用權,或以酌量交版稅、分級次交費等方式規避版權。這樣出版社利用自己專業編輯的專業優勢及經驗進行優化選題,并利用授權上的優先和經濟性為浙江省的科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而共建共享通過網絡技術優勢,通過數據、展示平臺、信息數字化傳輸來對出版社形成良好的宣傳效應。因此,加強與出版者的溝通,以適度合作的方式妥善解決浙江省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3.3充分利用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

隨著數字資源的不斷普及,因其可直接在網絡上進行傳輸、下載、打印等非法獲取科技文獻資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國已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5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6中權利的限制條款規定了12種情況允許公眾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為了特定的目的,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采用法律規定的方式,不必征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而使用著作權人作品的正當的合法行為。因此,通過充分利用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可以解決浙江省部分科技文獻信息采集和信息資源數字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對于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界限的,我們應該在立法上爭得5著作權法6賦予法定許可。法定許可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以不經過著作權人的許可而使用其作品,但應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一種制度,也是著作權制度下的一種權利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5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6已將法定許可延伸到了網絡媒體,且確認了網站信息傳播者的法律地位,賦予了其類似報刊社享有的法定許可權利。為了解決新的版權問題,在浙江省科技文獻共建共享體系建設中有必要更多的享受法定許可的權利。

3.4建立浙江省科技文獻共建共享信息資源

自主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措施根據各自的地區特點、專業特點和重點學科的建設發展方向,以需求為導向,形成的各類特色數據庫,以其實用性和新穎性,從整體上提高了浙江省科技文獻資源的保障水平。作為浙江省科技文獻共建共享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成果,建立特色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措施十分必要。這些特色數據庫需要通過采用一系列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如訪問控制技術、數據加密技術、信息確認技術、智能技術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訪問控制技術是一種訪問者對特定網絡資源是否能訪問或者訪問的深度和廣度的技術。數據加密技術即將需要在網絡上傳遞的信息先進行加密,當加密信息到達目的地之后再解密的一種技術。它是保護數據庫知識產權的主要手段之一。信息確認技術通過嚴格限定信息的共享范圍來達到防止信息被非法偽造、篡改和假冒。智能技術-.用戶控制的范圍內外散布和移動在各關鍵部位,具有部分的自治和自保護功能。因此利用法律手段、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保護自主知識產權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