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與東南亞旅游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5 03:48:00
導語:廣西與東南亞旅游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業被稱為“無煙工業”。當今世界,旅游業迅猛發展,令人刮目相看。據聯合國推薦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進行的測算:1990年世界各國旅游業總收入為29010億美元,1993年為近35000億美元,旅游業已上升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與此相適應,旅游業為全世界提供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據統計,旅游業每隔2.5秒就制造一份工作,目前全球直接和間接依賴旅游業的就業人數達到2.12億人。因此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旅游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年來,東南亞各國重視發展旅游業,其中東盟各國的旅游業比較發達,印支三國和緬甸的旅游業也有所發展。本文擬把廣西與東南亞的旅游業作一比較研究,探討東南亞(特別是東盟各國)發展旅游業的經驗,為廣西旅游業再上新臺階提供一點參考。
一、廣西與東南亞國家旅游業的比較分析
1.旅游資源的比較。廣西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桂林至陽朔漓江風景區在世界上享有較高聲譽并吸引著大批中外游人,廣西海岸線長達1595公里,有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北海市有觀濤旅游勝地冠頭嶺,有被稱為“大小蓬萊”的潿洲島及斜陽島嶼風光,有“灘長平、沙白細、水溫凈、浪柔軟”的白虎頭長灘,有欽州市的龍門七十二涇,以70條水道環繞100多個島嶼,十分引人入勝。廣西的文物古跡眾多,有年代久遠的柳州白蓮洞、桂林甑皮巖、南寧豹子頭等古人類遺址,有壯族先民的花山崖壁畫,還有興安靈渠、桂林王城、柳州柳侯祠等古建筑。廣西的花木禽獸觀賞資源也十分豐富,廣西已鑒定的植物就達6000余種,其中銀杉、鐵杉等為世界珍稀種。已發現的獸類130多種,禽類500多種,兩犧爬行類12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40多種,這些是供人們科學考察、探險、避暑等綜合性旅游活動的天然場所。廣西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有壯、瑤、苗、侗、仫佬、毛難、回族等,各個少數民族都有濃郁的獨特風情和各具異彩的民族特色,各民族有獨具特色的建筑藝術、歌舞樂曲、工藝特產、風味佳肴以及斗馬、斗牛、斗雞、斗鳥等習俗活動。
為了使旅游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廣西建起了5個既具特色、又相互聯系的旅游區,即突出山水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桂林旅游區;突出少數民族風情風俗特色的柳州旅游區;突出亞熱帶風光、邊關景觀和壯族先民文化特點的南寧旅游區;突出僑鄉、寺廟、古跡特點的桂東南旅游區;以濱海風光為特色的濱海旅游區。目前,廣西已初步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北海向全區各地幅射延伸的旅游線路,開辟有觀光旅游、濱海旅游、度假旅游、民俗風情旅游、森林旅游、古文化旅游以及各種特殊旅游項目。
東南亞各國的旅游資源也斑斕多采。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東南亞國家(除了老撾這個唯一的內陸國外)都有漫長的海岸線,泰國的帕塔雅海灘,馬來西亞的波德申海灘,菲律賓的馬尼拉海灘是著名的海濱游覽地。特別是泰國的帕塔雅海灘,原是一個荒涼的漁村,由于泰國政府的積極開發,帕塔雅已成為世界有名的旅游度假中心,每年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收入占泰國全國旅游業收入的1/5,超過10億美元。東南亞有眾多島嶼,印尼有1.3萬個島嶼,菲律賓有7000多個,許多島嶼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保留著地方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風光和民族風情交融,如巴厘島已成為印尼最負盛名的游覽勝地,到印尼的外國游客有1/4是到巴厘島旅游的。東南亞有許多奇特的火山,每年吸引著大批游客。東南亞地區的植物和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森林覆蓋率在70%以上;東南亞植物種類達數萬種,擁有大量奇花異草,香蕉、菠蘿、木瓜、山珠、榴()等熱帶水果常年不斷;東南亞約有4萬種動物,其中大象、老虎、犀牛、巨蟒、鱷魚等珍稀動物都有分布,東盟國家利用這些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建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等,東南亞地處低緯地帶,除緬甸北部地區外,基本都屬熱帶氣候,由于全年無寒暑交替,終年都可開展旅游活動。
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東南亞地區擁有稱為古代東方四大矢奇跡的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和柬埔寨的吳哥窟。緬甸的仰光大金塔據傳已有2500年的歷史,東南亞各國擁有眾多的古跡,如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猿人”遺址,越南的“和平文化”、“東山文化”遺址。此外,所有的東南亞國家都屬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世代相傳的習俗和民族特色增添了游人的極大興趣。如泰國各民族有多姿多彩的節日,主要有宋干節、水燈節、大象節等,還有聞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別具一格的泰拳,以及賽象,斗雞、觀魚等等。近年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它們的建設成就也吸引著許多國家的大批游人。
從以上的敘述可見,廣西與東南亞國家的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雙方有著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條件,與東南亞相比、廣西的旅游資源非但不遜色,反而有著許多獨有的資源和景色。
2.旅游設施的比較。經過10多年的大力發展,廣西的旅游接待設施已具較大規模。到1993年底止,廣西有旅游涉外飯店67家,其中四星級飯店4家,三星級16家,二星級3家,一星級5家,旅游交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北海機場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開迎了北海至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桂林、香港等空中航線,南寧機場擴建完工;鐵路交通更為方便,開通了桂林至廣州的旅游專列和南寧至廣州的特快列車;修通了南寧至北海的二級公路,公路運輸四通八達;水上運輸有梧州直通香港客輪;又開通了北海至海口、越南的海上航線;旅游通訊進一步現代化;廣西各地市縣基本實現國內外直撥電話以及全區開通無線移動電話和尋呼服務。
東盟各國有著便利的交通設施。泰國首都的廊曼機場已發展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其航線通往世界32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星期有888架飛機抵達廊曼機場,旅客流量達8500萬人。新加坡地處東南亞國際航空中心,新加坡樟宜機場是國際一流水平的機場,1991年進出樟宜機場的乘客達1630萬人次。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樟宜機場從1987年以來一直分別蟬聯亞太旅游協會頒發的最佳航空公司獎和最佳機場獎。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陸路交通也比較發達,三國之間有陸路相通,三國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公路質量屬一流。鐵路方面,馬來西亞鐵路發展較早,目前鐵路網覆蓋整個西馬,且已全部實現電氣化,鐵路線南可直通新加坡,北與泰國鐵路系統聯線。馬來西亞優良的交通系統已被世界銀行定為交通發達的A級國家,在通訊設施方面,泰國的、通訊網絡遍及全國,任何府份都可使用IDD國際直線電話,手提移動電話已很普遍。東盟國家大力興建旅游賓館和飯店,泰國客房數由1962年的9028間增至1990年的16.8萬間,1994今年又增至23萬間,多數為3—4星級;截至1992年,馬來西亞有客房5.6萬問;至1991年,印尼星級飯店已達432家;目前新加坡有客房2.4萬間。
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的旅游設施比較落后,60-70年代,這4國或處于戰亂,或受政治、經濟危機的影響,旅游業未能走上發展軌道,80年代中后期以來,越南、老撾、緬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各國政府開始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積極鼓勵外商對旅游業進行投資以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據緬甸旅游部統計,截至1994年年中旅游業外商直接投資額累計約達6億美元。老撾首都萬象和全國各省已有數十家外商獨資或合資的飯店和賓館;經過幾年的努力,越南目前共有1928家可供旅游者住宿的設施,其中包括674家國有飯店和旅館、312家私人旅店,總計客房3.6萬間,其中1.7萬間客房可為外賓服務。越南、老撾的交通設施也有一定改善,已初具接待和對外運送旅客的能力。1992—1994年這3年中,越南航空公司新開辟了6條國內外航線。老撾也開辟有萬象—曼谷、萬象—河內等多條國際航線,全國大部分省、縣通了公路。跨越湄公河的萬象至廊開大橋已在1994年建成。
與東盟國家相比,廣西的旅游交通還不夠發達,桂林市仍存在交通不便的狀況。桂林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800萬人次,但現有鐵路交通條件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在航空交通方面:據統計,桂林接待的入境游客,有近80%是通過空中橋梁進來和出去的,不算港澳臺同胞,入境的外國游客則95%以上是乘飛機進出桂林的,但目前除可以從香港直飛桂林外,外國并無直飛桂林的航線,大大影響了客源。
3.旅游管理和服務質量的比較。在旅游管理和服務質量上,廣西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1993年,廣西共有旅游管理機構68個,其中自治區旅游局1個,自治區直轄市旅游局6個,地區旅游局8個,縣(市)旅游局53個,進一步加強了行業管理,旅游系統各部門經常開展優質服務競賽、服務質量大檢查、旅游隊伍整頓等工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廣西開展了“94優質服務質量年”系列活動,桂林市開展了“微笑招呼、英語對話”,“講禮貌、獻禮貌”等優質服務競賽活動,使旅游行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普遍提高,在1994年全國接待來華旅游者服務質量評比中,桂林市除餐飲獲二等獎外,其余8個主要項目全獲第一。開展導游人員資格考試工作,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導游證發放和管理制度,目前桂林市擁有1支訓練有素的具有英、日、德、法、印尼、泰、老、越、俄等語種和地方語的導游接待隊伍。
東盟國家的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很高。泰國、新加坡的許多高等級飯店都有極為方便的各類通訊設備和各種娛樂場所,酒店免費為客人訂購機票和車船票,免費接送客人;各國的大中型飯店備有各式菜肴,以滿足來自不同國家游客的需要。注重提高導游員的素質,從而提高旅游業的服務質量。如新加坡對翻譯和導游的挑選極為嚴格,除儀容端莊、整潔外,還要有熟練的外語水平和其它知識,錄用后還要經過專門訓練,再由國際導游協會進行考核,合格者才發給導游證,這些合格的導游們對工作十分認真,對游客熱情、禮貌、周到,得到游客的好評。在旅游服務方面,泰國做得特別出色,硬件服務很健全,交通、通訊、酒店、飲食業都供過于求,軟件服務也周到、配套,“顧客至上”、“游客第一”是每個服務單位的宗旨,因此泰國被稱為“微笑的國家”。
4.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廣西山水風光秀麗,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廣西旅游業發展較快,現已初具規模,成為非貿易創匯的重要渠道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全區旅游接待人數和外匯收入大幅度增長。1978—1991年,廣西接待海外旅游者累計達435.23萬人(其中1991年約50萬人),年均增長33.06%,旅游收入累計近20億元外匯人民幣,其中1991年達4.15億元,比1978年增長47.5倍。1992年又接待海外旅游者59.96萬人,1993年為51.92萬人,國際旅游外匯收入5.05億元外匯券。
桂林和北海是廣西重要的旅游城市。桂林從1973年開始對外開放,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發展成為國內和國際的一個旅游熱點,每年都吸引著大批中外游客,1973年桂林只接待入境旅游者977人,到1992年接待入境旅游者達51萬多人,成為我國第一個接待入境旅游者超過本市人口的城市。北海擁有發展旅游業的天然條件,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1988年到北海旅游的人尚不足30萬,到1990年便上升到70萬,1991年劇增為120萬,1992年為150萬,1993年又共接待中外游客200萬人,營業收入近億元,開創了該市旅游業的一個新紀元。
東南亞國家中,以東盟國家的旅游業較為發達,1980—1990年,東盟國家接待的國際游客從680萬增至2100多萬,旅游收入從31.8億美元增加到14O多億美元;1994年,東盟又接待國際游客25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213億美元,其中泰國1990年接待外國游客589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48億美元;1994年游客突破60萬大關,達625萬人次,創歷史最高紀錄,外匯收入達60億美元。新加坡1990年外國游客達530萬人,旅游業創匯42億美元,1994年又接待外國游客688萬人,旅游業創匯為60億美元。馬來西亞1990年共吸引游客700萬人,賺取外匯15.3億美元,1994年又接待外國觀光者720萬人,旅游總收入為23億美元。印尼旅游業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具相當規模,吸引外國游客數逐年上升:1985年吸引外國游客為74.9萬人;1990年為210萬人次旅游收入18.6億美元;1991年吸引外國游客250萬人,創匯24億美元;1994年到印尼觀光的外國游客400萬人次,創匯達46億美元,旅游業已成為印尼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菲律賓自1992年拉莫斯總統上臺以來,政局逐步走向穩定,經濟逐漸擺脫多年的困境,走上增長的軌道,1994年旅游業表現良好,吸引外國游客160萬人,旅游業總收入為26億美元。
印支三國和緬甸的旅游業總的來說還比較落后,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旅游業近年來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異軍突起,發展迅速。1986年越南才接待外國游客2萬人,旅游收入為1500萬美元;到1990年,外國游客增加到25萬人,旅游創匯2900萬美元;1994年到越南旅游的外國游客迅速增加到102萬人,外匯收入達2.1億美元。
從以上的對比分析可看出,近年來,廣西和東南亞的旅游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東盟各國和越南接待的外國游客數逐年上升,而廣西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國際游客數量增長不夠顯著,1988年廣西接待海外旅游者51萬人,1990年為51.83萬人,1991年為49.47萬人,1993年為51.92萬人,增長幅度不大。可見廣西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的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二、東盟國家發展旅游業的經驗及其對廣西的借鑒和啟示
近年來,東盟國家的旅游業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長率的速度迅速發展,1990年東盟國家接待的國際游客為21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140多億美元;1994年,東盟又接待國際游客25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213億美元,東盟國家發展旅游業有不少經驗可供廣西研究、借鑒和吸取。
1.重視對旅游業的規劃和領導。東盟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泰國從60年代以來就撥專款發展旅游事業,泰國政府從第五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開始把旅游業正式列入計劃項目,對旅游業的各類發展目標和增長指標作了具體現定,泰國總理還經常親自出席旅游年的歡慶活動。新加坡在80年代初的幾年,對旅游業的投資每年平均在2—4億美元;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親自參加旅游發展計劃的制訂。馬來西亞政府把工業、農業和旅游業并列為重點投資發展的產業,1990年馬來西亞政府拔出12000萬馬元作為發展旅游業的特別基金,在馬來西亞第六個五年計劃中(1991—1995年),國家為發展旅游業拔款達53.39萬馬元。旅游、石油是國際貿易中的“世界二優”,目前已有126個國家將發展旅游業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不僅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已成為或正在走向新興工業化的國家,就連英、美、法等發達國家也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爭取平衡外匯收支;廣西是我國旅游資源的大省區,大力發展廣西旅游業對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外匯收入,增強經濟實力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要明確“旅游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重點產業”的意識,政府和全社會都要大力關心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對旅游業的投資,對旅游業在資金、人才培養、基礎設施、服務、宣傳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扶助。
2.努力吸引國內外資金發展旅游業。印尼政府規定,凡外資投向旅游業者,可享受比其他投資領域更優惠的待遇。由于政策優惠,近年來印尼獲得的外資,有近1/5與旅游業、服務業有關,有力地推動了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泰國政府規定,投資旅游飯店者,從營業之日起免征所得稅5年,所需進口設備及建筑材料免征關稅,外國人所獲得利潤可自由匯出。馬來西亞政府規定,任何人投資建設旅館,可享受為期8年的稅收優惠。
吸引外商投資和開發我區的旅游業,可以彌補旅游開發建設資金的不足,推動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廣西旅游業的發展步伐。今后應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加快通訊設備現代化,提高勞動力素質。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外商對我區旅游業投資的興趣將增加。
3.加強旅游宣傳促銷工作。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東盟各國大力開展旅游宣傳活動和對外促銷活動,宣傳方式多種多樣,如通過刊物、圖片、電影、電
視、廣告等手段來擴大影響。泰國政府每年都撥專款作為旅游業的宣傳費用,1980年泰國旅游局預算為8300萬銖(約410萬美元),其中的60%用于廣告宣傳;1995年泰國的海外旅游宣傳預算首次超過10億銖(約4080萬美元),其中半數被用于重點市場的廣告宣傳。泰國、新加坡的旅游機構在倫敦、法蘭克福、紐約、悉尼、舊金山、巴黎、東京等世界著名城市分別設有旅游辦事處,這些駐外機構經常散發各種精美的宣傳品,在當地的電視臺、報刊上介紹本國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民間手工藝等,吸引了大批游客。
為加快發展旅游業,廣西要加強旅游宣傳促銷。旅游部門與外事、外貿、僑務等部門要經常互通信息,相互配合進行旅游宣傳工作,可通過出國搞展覽的辦法宣傳廣西的山水風光和風土人情,還可以把海外記者和旅游商“請進來”考察,利用他們的影響在國外作宣傳。
4.重視和加強旅游業員工的培訓。新加坡要求旅游業的管理人員都要經過專門的學校培訓或是出國考察、進修、了解國外旅游業的現狀,熟悉業務,對導游與其他一些服務人員,當局也要求其經過不同層次的學校及培訓中心的學習培訓。泰國規定旅游服務員必須具有高中或職業學校畢業水平;還按不同行業進行高、中等水平的培訓,有專門培訓經理、導游、負責公共關系的班級,也有培訓一般服務員的班級。印尼旅游業近年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教育和培訓的重視,旅游總局多年來有計劃地將各部門的管理人員輪番送往旅游發達國家學習,僅規劃部門便有十余名工作人員留學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旅游總局對官員的提升資格要求也十分嚴格,只有獲得碩士學位才能由一般工作人員升至領導層。目前,印尼擁有100所高等、中等旅游學校,培養旅游人才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政府在資金上予以重視。
為適應旅游業發展對專門人才的緊迫需求和全面提高旅游業員工素質的需要,建議廣西建立從本科、大專、中專到旅游職中的配套旅游人才教育培養系統。對旅游業員工規定明確的專業學歷標準,規定酒店經理原則上必須經過高等酒店專業教育,導游必須具備中等以上導游專業學歷水平,旅游服務員則必須具有中專或職業旅游學校畢業水平。
5.提高服務質量,把優質服務放在第一位。泰國的賓館服務堪稱一流,由于設備完美,人員受過培訓,素質高,服務良好,曼谷的東方酒店已連續10次被評為世界上十佳賓館之首。新加坡要求旅游從業人員必須熟悉本行業服務范圍,明確自己的職責,熟悉商品知識,了解旅客心理;要求服務人員儀表整潔、態度和氣、主動熱情、禮貌待人,給游客以賓至如歸的感覺。
廣西在酒店、賓棺、飯店、導游等方面的服務工作做得還不夠,今后要千方百計把服務質量搞上去,對翻譯、導游、司機等陪同人員,對客房、餐廳、舞廳、商店等服務人員,要不斷提高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操作技巧和應變能力,端正服務態度,樹立職業道德,加強崗位責任制和工作責任心,滿腔熱情地為游客服務。6.重視旅游商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旅游商品收入成為東盟各國旅游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建有許多購物中心,以購物的便利招徠游客,有“購物天堂”的美譽。據統計,新加坡旅游收入的大部分來自旅游者購物,1989年到新加坡的旅游者購物開支就達18.2億美元。泰國的手工藝品深受廣大游客的歡迎,為方便購物,泰國在曼谷廊曼機場、帕塔雅機場和清邁等進出口處設立免稅商店,出售手工藝紀念品收入日益增加,1985年占泰國全年旅游外匯收入的33.7,1990年、1991年達到38%。
與東盟國家相比,廣西的旅游商品生產不足,收匯呈下降趨勢。如1991年廣西旅游商品銷售收入為2966.68萬元外匯券,比1990年下降33.44%,占全部旅游外匯收入的比重僅為7.15%。主要原因是富有廣西少數民族、山水風光及濱海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種少、質量不高,不能刺激客的購物欲望,許多外國游客往往是空手而歸。為了進一步提高廣西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將旅游商品的開發列入計劃,享受新產品優惠政策,不斷開發出適銷對路的具有廣西特色的旅游商品。銷售方面,可在各大商場和旅游區設置免稅商店、組織受游客歡迎、價廉、富有民族特色和紀念意義的旅游商品,對不便攜帶的商品提供托運服務,以方便游客的購物需求。
7、重視和加強旅游調研工作。東盟國家的旅游部門都有調研機構,一般都配備先進的資料分析處理設備,擁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員,他們通過研究,為開拓海外市場和制訂發展規劃服務。新加坡旅游促進局每年召開一次駐國外的旅游機構經理全文,分析國際旅游市場形勢,研究和確定下一年的對策。泰國國家旅游局及一些大旅行社、大飯店都有專人從事調研工作。
我們也要做好旅游資源的調查和旅游業的發展規劃工作。可組織各行業的專家聯合進行考察,制定穩妥、切實可行又有發展前景的規劃和開發利用計劃,對開發旅游資源、增添旅游項目、完善旅游設施等均作出全面的安排,以促進廣西旅游業的更快發展。
8、不斷開發新的旅游項目。會議旅游是近幾年來東盟國家旅游項目的熱點之一。新加坡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海空交通大力發展會議業務。1974年新加坡政府專門設立了國際會議局,同時建立了100多座國際會議館,并以種種優惠條件來吸引各種國際性的會議在新加坡舉行,這些國際會議主要包括政治協商、經濟研討、貿易談判、技術合作、商品展銷、體育比賽等。據統計,1986年新加坡舉辦了467個國際會議與展覽會,參加國際會議的游客達20.3萬;1989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活動有2615個。在最近由國際協會聯合會列出的1994年世界10大會議城市的排名榜上,新加坡排名第6位。印尼、泰國也采取各種措施,積極爭取國際會議在本國召開。
廣西可以在桂林、南寧、北海建一些國際會議中心以發展會議旅游,通過舉辦國際會議,可以增加外匯收入,提高廣西的知名度和擴大影響,帶動旅游業的發展。
三、積極發展廣西與東南亞的旅游合作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或是近鄰,地緣關系為雙方發展國際旅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到中國旅游的人數不斷增加,1992年東盟5國約有65萬人次到中國旅游,約占國外游客總人數的1/6。1993年共有20.09萬新加坡人到中國旅游,新加坡成為中國最大的旅客來源國之一。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先富起來的人開始出國旅游,由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距離近,旅游開支也遠較其他地區低,因此,中國公民赴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新、泰、馬三國)旅游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如1990年赴馬觀光的中國游客只有6000人,而到1992年已急劇增加到8萬人,馬來西亞旅游界也十分看好中國市場。
廣西地處沿海,海岸線長1595公里,具有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臨近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廣西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著與東南亞國家開展旅游合作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地處西南、華中與華南之間,其中心距中國最大的口岸城市廣州僅415公里,距亞太旅游中轉站香港僅601公里的航程,距東南亞最大的旅游中轉地新加坡也僅1800公里航程,在國際旅游地域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十分有利。近幾年新加坡、泰國、印尼等成為廣西的主要客源市場,1993年到廣西旅游的新加坡游客有1.46萬人,印尼為9009人,泰國4913人;廣西境內中國公民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探親旅游的也不斷增多。
為了使雙方的合作進一步發展,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雙方的旅游合作組織和機構,制定旅游合作計劃,交換旅游信息。雙方可就如何進一步開拓旅游市場,組織兩國人民進行旅游交流,簡化發放旅游簽證的手續等問題共同進行有益的探討。雙方可以興辦合資旅游飯店、賓館等,可合作培訓旅游管理人員,由于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的旅游管理水平較高,廣西可適當邀請這幾個國家的有經驗的旅游業管理人員到廣西考察,提供咨詢和指導。
2.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交通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為適應發展國際旅游業的需要,爭取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客源,應進一步加快與各方的合作,加快通往東南亞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盡快開辟桂林、北海至東南亞各主要城市的直通航線,盡快建成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抓好南昆鐵路的建設,爭取1997年通車。
3.在開展廣西與東南亞的旅游合作中,要注意發揮華僑華人的作用。廣西是東南血華人的重要祖籍地,約有150萬廣西籍華人住在東南亞各國。如馬來西亞人口中華人占有相當比例,他們熱心于中馬兩國之間的友好交往,其中有不少人樂意充當開拓中國旅游市場的急先鋒,而且已經付諸于行動。
此外,應根據廣西與越南交界的特點,進一步發展邊境跨國旅游和與越南的雙向旅游。一是要總結經驗,使跨國邊境旅游上新臺階。近年來,隨著中越關系的正常化,中越之間的邊境旅游迅速發展起來。開展邊境跨國旅游,可直接推動廣西對外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并可帶動邊境地區交通、郵電、建筑、商業、農副土特產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二是積極開展與越南的雙向旅游。世界旅游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稱:越南是東南亞地區中旅游業增長最快的國家,1994年共接待國際游客約100萬人次,比1993年增長33萬人次,增長幅度超過40%,歐洲是越南最重要的客源地。廣西可借助與越南交界的優勢,將到越南旅游的外國漩客也包括越南國內游客部分地吸引到廣西來旅游。隨著今年2月12日北京—南寧—河內國際聯運列車的開通,雙方的旅游合作將日益密切。
- 上一篇:過萬重山漫想教學教案
- 下一篇:澳門旅游業發展特點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