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價值提升論文

時間:2022-02-01 11:38:00

導語:旅游價值提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價值提升論文

1、視野狹窄,觀念落后

2007年貴州省的產業格局是“二、三、一”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為16.8%、42.3%和40.9%。①另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1995—2006)》顯示,2006年貴州三次產業從業人員比例:73.07%、7.6%、19.33%。由此可見,第一產業的效益明顯偏低,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小,從業人員比重遠遠大于產值的比重。第二產業比第三產業高2個百分點,其中,全省37個工業行業中,實現增長的有34個,特別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卷煙制造業,電力等行業對工業增長的帶動作用較強。第三產業的效益明顯,特別是旅游業在2007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12億元。

從上述數字分析,貴州更多的將第二產業中的原煤、卷煙、發電量、水泥、礦石等主要工業產品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其中礦產品的開發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是毀滅性的破壞,如地質塌陷、一座座植被遭到毀滅性破壞的禿山、水資源及空氣污染嚴重。而礦產品又是以初級產品的形式進行交易,附加值太低,導致企業利潤過低,創新動力不足,企業只能徘徊在求生存的階段。而第一產業的運作方式還是以傳統農業方式為主,對貴州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過低,但又承載著貴州2/3的人口,這將很難提高貴州人均GDP。

二、視野狹窄,觀念落后

首先,從發展旅游業的投入—產出關系的變動來看,在經濟落后地區發展旅游業,第一階段屬于富民不富政。在此階段,由于地方政府直接從旅游業獲取的收入、利益比較少,導致對旅游景區的規劃、建設科學管理功能缺失。其結果是一個個的“童話世界”、“世外桃園”、“人間仙境”變成了沒有文化內涵的人工雕琢的庸俗景點,雜亂不堪的農貿集市,生態破壞嚴重。

其次,地方政府對科學管理旅游景區視野太窄,對旅游的發展更多的是認為就是農民“離土不離鄉”地就業轉移,拓寬增收門路的一條路子;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不重視,認為旅游就是賣門票,做小吃。沒有意識到科學管理旅游景區是一個涉及很多職能部門及行業的一個系統工程,導致景區的市場定位不清晰,規劃、建設、服務沒有特色,每條旅游線路在整體設計上局部與主題沒有關系,沿途的廣告與時代的脈搏不能緊密切入,線路與線路之間相關的服務、品牌宣傳沒有明顯的區隔,除了大自然賦予的雨熱同季外,到了冬季就幾乎沒有旅游特色宣傳的主題。

三、旅游產品在營銷中缺乏文化內涵

一個產品如果就產品買產品是不會引起消費者的關注的,在市場運作中是不會取得成功的。貴州旅游景點在營銷運作中,沒有自己的營銷支點,大自然賦予的自然旅游資源與周邊省份的自然旅游資源在特色上不能有效的區隔,歷史文明、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酒文化及紅色旅游產品等與周邊省份相比,文化主線不突出。

譬如,在民族文化游項目的營銷策劃中,在模仿《云南映象》的基礎上打造了一個高于生活的舞美色彩濃郁的《多彩貴州風》,使消費者不停的在與《云南映象》作比較。其結果,一是廣傳了《云南映象》;二是使未來過貴州的旅游者對真實的多元的貴州民族文化習俗產生了困惑。

貴州很多旅游景點本身就具有唯一的文化內涵,這就是貴州旅游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如,人文旅游資源,清朝的郝家灣(思南縣)民居使中國延續幾千年的風水,在此得以絕妙的應用,而且至今完好存在。安順的屯堡就像一顆棋子,被600年前的朱元璋釘在貴州高原。600年后,任憑時光的打磨,他們仍然頑強地保留著祖先的生活傳統、服飾及語言腔調。大方縣城郊的奢香夫人墓,奢香是明代貴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洪武初年代夫襲貴州宣慰使職。對溝通內地與邊疆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作用,為加強彝漢人民的團結、密切西南地區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貢獻卓越。興義的何應欽故居,何應欽代表中國政府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軍遞交的投降書。一度任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佛教旅游資源,銅仁的梵凈山有一塊奉萬歷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凈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碑a品旅游資源,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的茅臺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1915年,茅臺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全球;先后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1949年的開國大典,確定茅臺酒為開國大典國宴用酒,從此每年國慶招待會,均指定用茅臺酒。紅色旅游資源,貴州是中國革命由挫折向勝利的轉折之地。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轉戰的歷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遺址。如,遵義會議會址、烏江渡口、婁山關戰役等遺址。

四、對于喀斯特地質景點的宣傳科學但不營銷

貴州旅游宣傳的重點之一是放在喀斯特地質地貌上,但喀斯特地貌廣西桂林顯然名氣比貴州更大,而且在市場運作上比貴州早,所以在中國旅游市場上提到喀斯特地貌,旅游者首先想到的是廣西桂林。貴州在把喀斯特地質地貌作為旅游產品推向市場時,其宣傳上不但沒有特色,還用了一堆科學但不營銷的詞,讓不是專業地質人員的消費者理解起來一頭霧水。譬如:“中國最大的巖溶分布區,發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豎井、洼地、峰林、峰叢、天生橋、巖溶湖、瀑布、跌水、帶狀分布的石林,與發育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縱橫疊置?!庇谑窍M者把復雜問題的理解簡單化,其結果就是貴州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等同于廣西桂林,去了桂林就沒必要再看貴州了。

其實,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構建了自己的自然生態特性。森林茂密,在貴州境內有珍稀植物70種,其中有一億八千萬年前與恐龍同生共榮,享有“活化石”盛譽的桫欏;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在威寧素有“鳥的王國”之稱的草海,共有鳥類100余種、珍稀鳥類70余種,特別珍稀的鳥類有黑頸鶴、灰鶴、丹頂鶴、黃斑葦雉、黑翅長腳鷸和草鷺,還有大量的大雁和野鴨,是世界人禽共生、和諧相處的十大候鳥活動場地之一,在冬春可以吸引對鳥類觀察感興趣的旅游者;山高水長,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保護屏障。貴州境內河流密布,富足的水系孕育了獨特而豐富的漂流旅游資源,目前全省已開發漂流河流27條,漂流總里程353.3公里,漂流點60多處。但這些優勢應與粗獷的山地文化及古樸的民俗、時尚運動項目組合進行促銷,譬如,漂流、泅渡、高山速降、高山滑索、攀巖、森林障礙挑戰賽等運動與神秘的山地文化、生態旅游及當地獨特的地質資源的組合,使每條旅游線路都有自己的營銷定位及品牌,這樣才能吸引喜歡生態游、熱愛漂流及時尚運動的消費者一次又一次的購買貴州的喀斯特地質地貌旅游產品。

五、民族風情旅游項目開發上沒有特色

周邊省份在民族風情旅游項目的開發上給貴州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及挑戰。云南在這個項目上的運作是很成熟的,在該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廣西的壯族女兒劉三姐聰慧過人、能歌善舞早已家喻戶曉。所以,貴州在民族風情游項目的開發上更應注重區隔性。但目前更多的還停留在放任自流及模仿階段。

貴州的民族風情游有的地方就產品賣產品,如“布依族的“六月六”、土家族的“八月八”嗩吶節、神秘“二月二”苗寨祭橋節等。這些節日沒能與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及自然資源組合起來,只是過節而已,在促銷中只是單一的宣傳節慶,所以沒有一個能做成旅游市場上的強勢品牌。而廣西的《劉三姐》就與桂林的喀斯特地質地貌成功的組合,使人們在感嘆桂林的山水美時誰又能忘了與那石林相映成輝的能歌善舞,聰明伶俐的美麗的壯家女兒《劉三姐》。云南白族的《五朵金花》與美麗的蝴蝶泉吸引著幾代中外游客。被漢族演繹得出神入化的傣族的潑水節,就是他們慶祝新年的習俗。它是由古老的潑水節傳說、潑水節藝術巡游、萬人潑水廣場狂歡、傣族迎佛及浴佛活動、丟包、高升、跳孔雀舞、商貿交流活動等和充滿神奇色彩的“植物王國”、“熱帶動物”王國的西雙版納的生態環境所組成。

貴州在民族風情游項目上更多的只是把各民族歌舞獨立的拿出來表演,在服飾與道具上模仿了古裝劇元素,失去了少數民族生活中原有服飾的古樸及原始美。

六、旅游收入單一、增值能力弱

近年來,貴州省部分景區紛紛調高門票價格,一些原來沒有收取門票的景點也開始收取高額門票。把門票價格提高作為景點收入的重點,形成單一的“門票經濟”,這是須慎重考慮,因為提高門票的做法從營銷的角度來看,是屬于逆營銷。

景區收入等同于門票收入,這是一種狹隘的沒有持續發展理念的旅游開發戰略。景區收入應該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組合,它是由景點、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古老的傳說、經典的人物、當地民俗特有的原生態食物、深山老林中的藥物、古樸的帶有大山深處神秘的服裝、驅鬼辟邪的飾物及相關的經濟項目等的組合。譬如,當提到威尼斯,旅游者就會想到水上之城、美輪美奐的紡織品及玻璃;想到400多座橋、“剛朵拉”渡船及那搖櫓的船工;想到馬可波羅、提香、猶太商人夏洛克等。這些資源的組合不但可以衍生出許多高附加值的旅游產業,而且能形成一系列旅游子品牌,增強當地旅游品牌的競爭力,由此帶來的品牌溢價功能才是景區可持續的收入。

囿于地域和歷史的原因,貴州省長期以來形成了封閉與落后的格局,其國際國內形象欠佳,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開放度明顯滯后,直接影響到貴州與國際國內經濟的聯系和合作。因此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貴州必須重樹形象,大力加強國際國內經濟聯系,而發展旅游業正是貴州擴大對外開放的切入點。所以,貴州旅游市場的規劃、建設、營銷應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應該向全世界營銷這樣一組統一營銷理念:吉祥、快樂和神奇。

參考文獻:

[1]徐靜.以多元機制推動貴州旅游業發展[N].貴州日報,2005-06-30(7).

[2]龔曉寬.論貴州旅游形象構建的三大支柱[N].貴州日報,2005-06-23(7).

摘要:貴州的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歷史悠久。貴州省是旅游資源大省,但不是旅游強省,豐富的旅游資源沒有造就貴州強勢的旅游品牌。根據貴州近幾年旅游發展的實際效果,筆者對旅游開發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再思考,以期對貴州旅游開發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旅游資源;旅游品牌;喀斯特地質地貌;貴州;旅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