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為導向推動旅游管理教學革新

時間:2022-11-09 05:54:00

導語:就業為導向推動旅游管理教學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為導向推動旅游管理教學革新

一、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筆者對百色學院06級和07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做了調查和統計,就業情況如下:

1.就業率與就業質量不高。從今年畢業的06級和正在實習的07級就業情況來看,06級就業就業率為80.6%,07級已有就業意向的為29.6%。在沒有就業的學生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在觀望狀態,就業態度不是很積極。有的雖然已勉強就業,但是專業并不對口,從事非所學專業工作。

2.工作變動頻繁。畢業一年以來,70%以上的學生換過工作,其中大部分工作換過二三次,最多的換過七次。如此頻繁的變換工作對工作經驗的積累及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印象都存在負面影響。

3.就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盡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實踐經歷,但是受學歷層次和學習能力的制約,真正能進入如四星以上酒店或大的旅游企業的少之又少。從統計的情況來看90%以上的就業學生在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工作的學生工作時間比較長工資水平也相對較低。

4.工作地點選擇比較窄。已工作的學生工作地點主要選擇在廣東和廣西,廣東的經濟發達、流動人口多,因此就業機會相對也要多。學生在廣西就業的較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大部分來自廣西自治區,對環境熟悉也具有語言的優勢,同時可以利用本地的社會關系找工作相對容易。

5.崗位層次相對較低,專業知識運用少。很多學生反映他們現在從事的工作其實非常簡單,感覺從事的工作與課堂所學的知識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從事服務員工作,從事管理工作的極少,所學的理論對實際工作并沒有多大幫助。

6.自己創業的很少。根據對06和07級的學生進行統計,正在自己創業或畢業后準備自己創業的不到1%。創業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創業方向比較分散,與專業關系不大,傾向選擇易于上手、操作簡單的職業。

二、旅游管理教學存在的不足

1.培養的學生跟市場要求存在距離。旅游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首先,旅游管理者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管理學知識、旅游經濟學知識、旅游法學知識、旅游地理學知識、旅游歷史學知識、旅游文化學知識、旅游規劃學知識以及國際旅游學知識。其次,旅游管理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如旅游管理者要有較好的形象,有些企業招聘會在身體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一般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不低于1.60米。最后,從事旅游管理還必須熟練掌握英語,因為管理者在工作中會經常處理英文的文件,也經常會和一些外國人打交道,而且很多旅游企業在招聘面試是全英文的,英語好的人就會很占優勢。此外,旅游管理人員要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計算機是一種基本的工具,在工作中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同時溝通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團隊精神也很重要。總之,用人單位要求從業人員具有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受到旅游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而百色學院的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無論在旅游知識、自身條件、英語交流,還是在綜合素質方面離這些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2.課程設置不合理。一是重課時安排輕課程內容,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門數多,總學時多,并且有些課程內容重疊嚴重,造成學生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學習,同時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根據自己的志趣發揮自己的特長。二是課程順序安排不合理,如經濟學是需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才能開的一門課程,應該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才能開的一門課,卻在大一就安排了這門課。三是在課程安排過程中,會出現選修課課程形式上不多,實際上卻很多的現象,原因是學生為了完成某些選課程,不得不選修它的先修課程。

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體現自主性。學生在專業上、學習上、實習上都要服從學校統一安排,學生不能根據自己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去自主學習,不能選擇自己的主修方向甚至不能自己選擇實習單位。這種培養情況會導致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不足,學生的個性培養被忽視,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缺少個性和特點,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4.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目的就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并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但目前百色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主要表現有:一是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不足,一些教師對實踐教學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認為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處于從屬地位,缺乏對實踐教學內容的總體設計。二是實踐教學的內容及形式簡單,教學方法單一,實踐內容的選擇不夠科學,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三是實習基地數量少、層次低,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四是實踐教學老師經驗不夠,大部分年輕教師畢業后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五是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沒有建立一整套關于農科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沒有構建起有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

5.對學生的職業要求變化了解不夠。現在畢業生對工作要求非常現實,一是大學畢業生更看重職業的報酬和個人的價值,還很少關注職業的社會價值。二是把經濟因素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視自己的專業及興趣。三是普遍把工作地定位是經濟發達地區或西部的大中城市。學校沒有對學生這種就業的心理變化跟蹤并及時作出的引導。

三、實行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就業率

1.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百色學院人才培養過于偏重課堂理論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特別不重視校外實訓,實踐教學安排的課時少,形式也比較單一。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就應該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全面系統的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計劃。

2.優化課程配置,改進教學方法。人才的培養能否適應市場需要,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非常重要[2]。根據學校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定位及學生就業情況及所面臨的問題,及時和科學地調整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向及課程,同時為了使培養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課程的設置要體現實踐性,突出實訓環節,大幅度提高實踐課的比例[3]。第一,要優化課程體系,要對課程按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和實踐類課進行分類,并按這些分類安排好教師教學。第二,改變當前的課程安排方式,在課程安排上要使教學內容形成系統,同時避免多課程間的內容重復。第三,選用優秀教材,選用反映本學科發展、適應本學校及學生實際情況的好教材。同時在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作為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需要減少講課時間,增加學生自學時間,重點放在組織討論,實施啟發式教學。

3.發揮學生自主性。將學習的自主權全面交給學生。首先,讓學生擁有專業及方向的選擇權。學生入校學習一段時間對各個具體專業及方向有了較詳細的了解后,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關專業及方向。其次,讓學生擁有學習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愛好及特點,選修本專業以外的課程,還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授課老師。

4.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就是為學生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將來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也為企業選拔人才和學生選擇職業提供機會與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注意幾個方面:一是提高實踐教學課時,保證實踐教學足夠的學時。二是加大實習基地建設力度,改善實踐教學基地配置,完善實踐教學條件。三是建立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朝什么方向去努力、應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同時通過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整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考評、控制、反饋,從而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四是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目標決定了教師既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也需要很強的實踐操作技能。為此,學校需要聘請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有熟練操作經驗的人才充實到教學中來。要拓寬聘請“雙師”素質教師渠道,改變聘請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傳統做法。同時鼓勵優秀企業旅游管理工作人才到學校任教,達到提高實踐教學工作的目的。同時要提高教師待遇,增加教師的科研及進修經費,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到公司掛職鍛煉、外出進修,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