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旅游價值及前景
時間:2022-07-06 03:25:44
導語:峨眉山旅游價值及前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古建筑的實用功能逐漸淡化,而它的鑒賞功能和科學價值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古建筑是古代先輩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它的結構、造型、裝飾是當時的科學技術、藝術風格和風俗習慣的體現[1],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我們對古建筑的保護不應該局限于技術的保護和修復,而應該在保護的過程中,使其所蘊涵和承載的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旅游開發正是在旅游者和古建筑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古建筑,從而也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古建筑保護的行列中來。大廟飛來殿位于峨眉山市城北2km的飛來崗上,始建年代無考,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重修,取名天齊王行廟;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再建,取名東岳廟;清初俗稱“大廟”;1983年維修以后,于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取名“大廟飛來殿”。大廟飛來殿古建筑群作為社會的縮影和時代的見證,可以說是一部歷史的史書,是記載建筑科學發展的史書,也是宋元明清以來宗教發展的見證。但是目前大廟飛來殿尚未進行系統的旅游開發,旅游產品單一,平時游客稀少,廟會時節又人流量過大,不利于對古建筑的保護。因此本文對大廟飛來殿的旅游開發價值和開發前景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給旅游者、旅游開發者以借鑒。
1峨眉山大廟飛來殿的旅游價值
1)古建筑博物館。大廟飛來殿建筑群占地總面積19432.18m2,木構建筑群2119.6m2,由山門、觀音殿、九蟒殿、香殿、飛來殿、靈宵殿等組成,由低到高,依山而建。集中了宋、元、明、清時期的建筑物,體現了各時期的建筑技術和藝術特色,被稱為是“古建筑博物館”[2]。它對于建筑學家來說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對于普通游客來講也具有非同尋常的藝術欣賞價值。a.飛來殿蟠龍柱。飛來殿明間左右兩柱上塑金身泥胎蟠龍各一條,凡是見到該龍柱的人無不為其造型和神態所驚嘆。龍柱上的龍有飛舞離柱而去之態,為宋元風格[3],其造型奇特,工藝精湛。金龍的身上各站立著身體微微向前傾的金童和玉女,金童雙手合十念阿彌陀佛,玉女手握藥勺施藥拯救天下眾生。b.屋脊裝飾。中國古建筑屋脊通常會有裝飾。鴟吻是屋頂正脊兩端的構件,既起到固定作用,也具有裝飾和象征意義。大廟飛來殿各建筑建于不同年代,鴟吻造型也各不相同。山門為魚形,魚頭魚身;九蟒殿為魚身龍首形;香殿、飛來殿為龍形,形態張牙舞爪,香殿鴟吻背部有劍把和背獸,身上有魚鱗紋,飛來殿鴟吻有背獸無劍把,身上有波浪紋;靈宵殿鴟吻為龍形,線條簡練。山門正脊中央佛手和壽字,寓意幸福和健康長壽,是歷來人們對生活的期盼和追求的目標。香殿和飛來殿戧脊有仙人引獸裝飾,香殿仙人引獸有三個獸相:龍、鳳、獅子;飛來殿仙人引獸裝飾有五個獸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香殿和飛來殿仙人引獸造型和神態各不相同,飛來殿造型手法細膩,形態逼真;香殿造型更具有民間色彩,惹人喜愛。無論造型如何,它們都具有相同的象征意義,其中仙人騎鳳,表示騰空飛翔,吉祥如意;獸像是驅逐魔邪、逢兇化吉、防災滅火的象征物。除以上兩點以外,大廟飛來殿的斗拱、木構架、細部裝飾等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珍貴資料。
2)佛道共存。雜神群祀在歷史上是少有的,在峨眉山的各大廟宇也是獨有,但在大廟卻一直保持著佛道和睦共處。大廟飛來殿建筑群中飛來殿原是道教場所,供奉東岳大帝,即泰山神;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峨眉山天臺和尚借居此處,始供佛像,取名飛來寺;從此這里佛道共處,雜神群祀。目前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屬于佛教,靈宵殿供奉玉皇大帝屬于道教,仍然保持了佛道共處。大廟的九蟒殿、香殿、飛來殿內佛像已毀成為空廟,香殿兩邊有“非道卻傳千年香火,無神無像且看萬人來朝”的楹聯,既是目前大廟現狀的一種體現,也道出了道家大道無為的思想。觀音殿對聯“妙哉異哉奇哉漫道天外飛來,神矣仙矣佛矣皆由人心所造”,則道出了為什么佛道能長期共處的原因,無論是佛是道都寄托了人們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期盼。
3)風水寶地。古建筑選址一定要對建筑地點的氣候、地質、地貌、生態和景觀各環境因素進行綜合查看和評判,選擇“陰陽之交”“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痘茨献?#8226;天文訓》說:“太始生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氣,元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意思是說天地由太始元氣生成,輕的氣上升為天,重的氣下降成為地,這輕的氣和重的氣就是陰陽二氣。《管子•樞言》認為氣對于人是非常重要的,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由此類推世間萬物都是氣的生化結果,因而聚氣成為風水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清•范宜賓“無水則風到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重,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4]。所以風水學家概括出背山面水,左右圍護的“風水寶地”環境模式。大廟飛來殿的文物建筑價值不只是飛來殿本身,還有整個建筑的選址環境是一處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該殿坐西朝東,背倚峨眉仙山群峰,左右有賴子河、初石河環抱,東面曠野平川,長年東風與西流相撞,造成陰陽互補的氣脈環流,仿若太極。據當地人介紹:在雨后初晴的清晨,太陽升起之時,曾看到東方太陽照射下的暖氣流,與山間溪流中產生的冷氣流相撞,在飛來殿上方形成太極圖案,由此現象也看得出飛來殿確實是一處“陰陽之交”“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
4)美麗的傳說。據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碑文記載:“廟之經始,莫能究,淳化、崇年斷碣略云,廟址神所自擇,當一夕有風雷之變,遲明小殿巍然,自是民無蒺藜,年谷豐登?!币馑颊f廟址是神所選擇,殿為飛來之物,所以叫飛來殿。該傳說在民間也廣為流傳,明崇禎八年,嘉州太守郭衛宸為大殿題寫匾額“飛來殿”,懸掛于大殿門上,增加了大殿的文化氣息,大殿也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
5)廟會習俗。大廟獨特的佛道教文化,也在當地人心中形成了獨特的信仰,人們來大廟既可以拜佛也可以問道。尤其是每年正月初八是峨眉山民間習來已久形成的朝大廟的日子(該民間習俗從清初開始,至今已有300多年了),這一天是閻羅王生辰,百姓們都要去大廟朝拜。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正月初八這天大廟云集了近3萬人來朝拜,可以說是盛況空前[8]。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廟飛來殿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與峨眉山其他景點進行比較,我們對大廟飛來殿的旅游開發優勢進行了總結。
2大廟飛來殿的旅游開發優勢
1)資源優勢。大廟古建筑的審美和科學價值、佛道共存的獨特文化價值、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等都是大廟飛來殿作為旅游資源的獨特之處,在峨眉山乃至四川來說都是少見的。就峨眉山來說,古建筑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等,但一座寺廟集中了宋、元、明、清四個時期的古建筑只有大廟;峨眉山曾經也有佛道共存的寺廟,如報國寺原名“會宗堂”,就是取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意思,但目前報國寺只保留了佛教。因此大廟作為古建筑博物館、佛道文化融合和藏風聚氣的寶地,與峨眉山其他資源具有互補性,而無沖突或雷同。
2)地理優勢。大廟飛來殿位于峨眉山市西北角,距離市區2km,大約10min的車程。地理的優勢是大廟進行旅游開發的一個必要前提,目前大廟已被納入峨眉山市10min城市旅游休閑圈旅游項目建設中。
3)環境優勢。大廟周邊保持了原始的生態環境,但在這里的環境優勢指的是峨眉山旅游業發展的環境優勢。峨眉山景區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的佛教文化,對海內外游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從2003年起,峨眉山打造“中國第一山”,積極開拓旅游客源市場,游客數量呈現迅速增長的良好勢頭,發展形勢令人鼓舞。大廟的旅游開發可以借助峨眉山景區旅游發展的東風,逐漸樹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場。
3大廟飛來殿旅游開發建議
大廟的旅游開發一定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旅游產品,才能夠在旅游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古建筑博物館和佛道共存是大廟的資源特色,與峨眉山其他資源具有互補性,同時對游客來說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圍繞這一點,可以以拜佛問道、古建筑觀光為主題,開發旅游產品。
1)樹立旅游形象。大廟的旅游以觀光為主,沒有對外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通過旅游開發,應該首先明確主題,樹立形象。建議以拜佛問道、古建筑觀光為主題,進行標識和口號設計。
2)加大宣傳力度。大廟的客源除當地民眾外,主要由導游將部分來峨眉山旅游的游客帶過去,導游的講解和溝通是我們提高大廟知名度的一種途徑;但在峨眉山旅游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應該通過政府的引導,拓寬宣傳渠道,增加宣傳力度,使大廟真正融入到峨眉山旅游發展的大環境中,成為峨眉山旅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3)改善旅游設施。大廟周邊的旅游設施還不夠完善,雖然離市區較近,但并沒有開通到大廟的班車,坐出租車去花費又較高,成為制約人們去大廟旅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大廟的休閑、娛樂、餐飲和購物等設施也有待進一步改善。
4)保護生態環境。大廟周邊被村落和農田所圍護,在旅游開發和旅游設施改善時,應該保留其原有的田園風光,避免生硬地植樹造景,避免修建與大廟古建筑群不協調的現代化建筑設施。大廟作為古建筑群的獨特資源優勢和大廟佛道共存的文化特色,是峨眉山景區其他景點所不具備的,對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旅游開發前景廣闊。通過合理的旅游策劃和開發,大廟門庭冷落的現狀才能改變,其所蘊涵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才能夠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和了解,才能實現對大廟的進一步保護;同時對古建筑文化也可以起到宣傳的作用。
- 上一篇:漢畫歷史敘述
- 下一篇:非法集資問題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