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區就業思考

時間:2022-07-23 04:51:10

導語: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區就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區就業思考

一、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景區就業意愿分析

(一)旅游管理本科生行業就業意愿分析

旅游管理畢業生在旅游行業內的就業情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行業就業率較低和行業內部流向不平衡[7]。通過對旅游相關行業就業選擇的調查,發現約32%的被調查者傾向于酒店行業,其次是旅游行政部門及非旅游直接相關行業,旅行社、旅游教育部門、旅游規劃與研究方面因為行業認知度低或門檻太高,意愿率較低。景區景點和會展公司的意愿率雖然稍高于旅行社,但總體而言,其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吸引力非常弱(圖1)。在選擇景區景點作為就業意向的學生中,其中女同學(25%)高于男性(8.11%),農村學生(22.58%)高于城鎮學生(13.95%),非獨生子女(24.67%)高于獨生子女家庭(3.57%)。可見,對于家境較為優越的同學來說,景區就業傾向性更小。在有限的旅游管理專業行業就業范圍內,景區就業意愿更低,這更加劇了當前景區人才缺乏與學生就業困難的矛盾局面。

(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景區就業意愿分析

假設本科畢業生愿意在景區就業,對其就業景區的區域、類型、級別、所有制等進行意愿調查(表1),發現:從景區所在區域來看,60%以上的同學首選華東地區的景區;其次是華南景區,約占20%左右;東北、西南、中部地區很少,而西北地區景區就業意愿率則為零。可見,從景區區域意愿來看,學生主要考慮的是經濟和距離因素,意愿選擇趨向于離家鄉較近或經濟發達地區,偏遠地區的旅游景區不受學生的歡迎。若針對其他地區院校學生調查,區域選擇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但經濟和距離作為學生景區區域意愿的主要考慮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由此產生的就業扎堆現象將會增加景區就業壓力,加劇同學之間或同區域同行業同學的競爭。從景區類型來看,40%以上的同學首選旅游度假區,其次是自然旅游景區和主題公園。旅游度假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格調優雅,是同學們比較青睞的景區類型。歷史人文景區的意愿就業率最低,說明同學更注重其工作的自然環境,而忽視了景區的文化氛圍。文化是景區發展的靈魂,也是留住游人和工作人員的重要吸引力,學生的文化忽視可能是導致景區從業人員的高流失率原因之一。從景區級別來看,級別越高的旅游景區越能吸引學生前往。80%以上的同學首選5A級景區,因為景區級別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景區設施與管理的完備與否,也即關系著其工作環境。此外,新開發景區對少數同學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主要是大學本科生前往新開發景區,往往成為新開發景區的拓荒者,潛力的發揮與職位晉升具有很大的空間。從景區所有制來看,約50%的同學選擇國有企業,其次是外企和集體控股,而私人控股和民營企業選擇則很少。景區所有制影響同學們就業后的工資、獎金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在中國現有國情下,這關系著畢業生工作的長遠性及穩定性。總體來看,本科生最傾向的景區所在區域、類型、級別及所有制中,女同學均高于男同學,城鎮學生均高于農村學生,獨生子女均高于非獨生子女。可見,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對其擇業傾向具有較大的影響。

(三)三大旅游行業就業意愿比較分析

由于旅游教育部門、行政部門及研究院所,對于本科生來說門檻較高,且需求量小。因此,酒店、旅行社和景區是目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從事與旅游直接相關的三大行業。對景區、旅行社、酒店三種就業方向優劣勢進行調查比較,進而找出景區就業的吸引力所在和不足之處(見圖2)。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景區就業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工作時間和場所較為規范,對于女同學來說,這一點尤其被看重。同時,近一半的同學認為景區與旅行社相比,工作環境相對穩定;與酒店相比,社會印象相對較好;與旅游行政部門相比,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旅行社就業最大的優勢在于工作游玩兩不誤,其次是上班時間較規律和所在地的區位優勢。上班時間的規律性主要體現在旅行社內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導游的工作時間規律性相對會弱一些,但總體來說,要優于酒店的中班、夜班。酒店就業的最大優勢在于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好,因為酒店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其次是酒店部門體系完善、工種多,星級酒店檔次高,優秀的管理團隊等。從景區、旅行社和酒店的就業優勢比較來看,景區通過努力,完全可以具備旅行社和酒店的優勢;從對景區就業前景態度來看,約30%左右的同學對景區就業持樂觀態度,50%的同學表示一般。但是,未來多種優勢的兼具和同學的樂觀態度并沒有完全支配被調查同學的首選就業意向,只有19%的同學畢業后首選旅游景區,64%的同學畢業后有可能選擇酒店行業開始職業生涯,17%的同學選擇旅行社。實質上,這仍然反映出同學們對景區就業信心不足和前景渺茫的心態。

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景區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宏觀因素

1.本行業就業忠誠度

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中國將提前到201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8]。強大的旅游業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在我國旅游業迅猛發展和旅游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旅游管理本科生對旅游業的認可度卻不斷走低[9],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聯合《關于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15年,我國旅游就業規模應增加到1億人左右,形成就業與產業協調發展的機制[10]。但是,由于學生行業忠誠度的低弱,面對如此巨大的行業需求,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卻出現嚴重的“有業不就”現象。據統計,畢業生在行業內就業的人數一般在10%—20%之間,兩年后依然留在旅游企業工作的不到20%[11]。旅游管理學生“非本行業就業”、“學非所用”的就業傾向[12],大大減少了其本行業就業的數量,旅游景區作為其中的主要旅游行業更是受到了巨大影響。

2.傳統的景區管理體制

中國風景名勝區自1982年開始成立以來,其管理體制一直為政府機構型、準政府機構型、協調辦事機構型等,歸轄政府或管委會統一管理,從中國的“單位制”來劃分,基本劃歸為事業單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想進入景區單位非常困難。雖然20世紀90年代以后,許多景區走上企業化道路,如股份公司、整體租賃等,但大多仍然是政府監管,管委會和管理公司多是兩塊牌子、一班人馬,景區錄用、聘用的人員很少,且進入景區管委會仍需要考編等。旅游管理專業同學也形成了一種“景區就業難”的思維定式,忽視了景區就業的可能性。雖然當前許多新增的經濟開發型景區,如主題公園、旅游度假區、生態園等,以及整體租賃經營景區需要大量的人員,進入門檻也相對較低,可是由于中國景區總體管理水平的局限性,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對此尚未產生強烈的意愿。

3.景區人才需求特點

旅游景區管理與一般的商業企業管理在許多方面具有共性,如財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組織結構等,所以人員招聘對專業限制相對較低,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面臨著許多其他專業學生的同等競爭。同時,旅游景區企業對人才的選用多基于專業性、工作經驗、語言能力以及個人素養等方面的考慮。在工作經驗方面,考慮到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上手比較快,可以節省人力資源培訓的時間、精力和費用,景區迫切需要有豐富旅游管理或從業經驗的高素質人才,這成為很多應屆畢業生就業受阻的重要原因。許多同學在大學期間從未接觸景區類相關工作,以至于初次求職或跳槽時也不敢涉足景區行業。此外,總體上,中國景區管理國際化水平相對較低,尤其是新開發的眾多景區,其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往往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尚不足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而許多屬事業單位的傳統景區人員需求,由于名額、編制及求職條件等限制,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進入又非常困難。

(二)微觀因素

1.課程設置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所學習的課程內容較為寬泛,涉及公共基礎知識、旅游行業基礎知識、基本管理技能以及其他的必修類課程,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相應指導課程少之又少。《旅游景區管理》課程在很多學校,尤其是二本、三本及中職類學校仍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新的學習與研究領域,學生們在學校接觸景區管理的相關課程少,就業時自然忽視了此類行業。

2.實習基地選擇

出于管理和安全需要,許多高校旅游專業或旅游院校的實習基地均選擇酒店。酒店實習一方面可以容納大量的學生,另一方面崗位管理相對規范、崗位職責明確、服務程序統一、上班場所比較固定。而景區相對而言,若作為實習基地,所需學生相對較少,且可能會涉及景區企業內外部的各種關系,工作崗位人員需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尤其是對外業務崗位,以方便工作的長久開展和企業的良好運行。因此,為了便于管理,大多數相關院校都將實習基地確定為酒店,而不是景區,集中把學生送往一些固定的酒店合作單位。進一步地,酒店長達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實習,很大程度上引導著學生的就業傾向。許多畢業生誤認為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行業內就業就是酒店,若不從業酒店,即選擇行業外就業。

3.學生個人因素

學生個人因素一方面包括學生個人的性格及成長環境,另一方面包括學生個人及家庭的擇業觀念。總體上,學生個人性格偏內向,獨生子女或家庭條件相對較為優越,對一般的企業型景區擇業意向較低。另外,受傳統擇業觀影響,大多數學生及家庭仍然考慮工作的區域性、穩定性及福利待遇。除了有事業編制的景區比較受歡迎外,其他很多景區或位于落后邊遠地區,或缺乏高水平的管理,或屬于一般企業聘用制,而且多數招聘崗位都是一線職員,待遇不高,福利得不到保障,個人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對此類景區的就業前景仍感到非常迷茫。

三、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景區就業對策

(一)從學校角度

1.強化專業細分

過于寬泛的培養目標是導致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景區就業意向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數院校幾乎都是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設置下,同時培養著兼具旅行社、酒店、景區和職能部門管理等為一體的專業綜合性人才,而實際上這些不同的培養方向在知識結構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旅游本科教育不可能培養出大規模的旅游全才,必須對旅游管理專業進行細分,細化培養目標。專業細分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從行業層面細分,即劃分為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景區管理等方向。近年來,酒店管理正從旅游管理專業中被細分出來,在教學、實習等方面成果突出。旅游景區管理的教學可以借鑒其有效的經驗,圍繞旅游景區這一具體行業的要求來確定培養目標。二是從行業補缺角度細分,即針對當前旅游景區行業緊缺的一些高級人才,設置相應的方向。這樣在為旅游景區提供高素質人才的同時,為畢業生景區就業提供了必備的技能和素質。

2.重置課程體系

就旅游景區而言,教學目標應多涉及具體的景區開發與管理藝術、理念及流程,教學案例應廣泛涵蓋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景區,教學內容應包括景區的開發、經營與管理的各個層面,具體課程可細分為《旅游景區管理概論》、《旅游景區景點開發與經營》、《旅游景區服務管理》、《旅游景區概覽》、《旅游景區管理模式》等。同時,編制《旅游景區實習手冊》,加強旅游景區管理的實踐教學課程,將課堂教學與思考、實踐觀摩與操作結合起來。此外,還應與時俱進,實時關注中國景區發展的相關動態,提高同學們主動了解景區、思考景區的意識與興趣。重置的課程體系與專業細化相結合是最優組合,這樣才能加強同學們對景區就業的意識,真正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

3.加大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最好方式,有利于實現人才供需市場的平衡。學校與景區間的校企合作應受到重視,具體措施可細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聘請在旅游景區有任職經歷的老師參與教學,以實際工作經驗為案例更好地教授專業知識;二是以景區為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景區實踐教學的良好平臺;三是合作開設景區管理特色班,實行小班制教學,根據具體景區需要定向培養人才,并定期聘請該景區管理人員授課。以上措施在加大同學們對景區了解的同時,也提供了學生與景區管理人員聯系的橋梁。此外,依靠校企合作關系,向旅游景區輸送實習生同樣具有可行性,校企雙方在此過程中可適度關注實習生,穩固其在景區就業的意向,這也為本科生的就業開辟新的道路。

4.重視擇業觀教育

旅游景區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行業就業不僅是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教育、行政部門等,景區也是其重要的擇業方向之一,這需要院校領導、授課老師、輔導員及所開設課程的全面引導。首先,作為學校、教師和輔導員,從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入學起,即要通過教學、班會、宣傳等活動,加強旅游管理本科學生的專業思想,將專業教育與職業引導相結合,強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本行業就業的廣泛性和空間性。其次,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就業有著直接導向作用。對于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學生,理論上開設的專業方向教學課程一定要與實踐緊密結合,尤其是酒店方向、旅行社方向和景區管理方向。這些方向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是學生最直接的本專業就業行業。學校不應為了管理方便,把學生全都送往酒店實習,給學生造成專業就業只能是酒店的錯覺。最后,應切實加強景區相關內容的第二課堂素質拓展活動,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這些活動包括景區職業技能培訓、模擬訓練、講演比賽、服務大賽、讀書討論會、創新大賽、畢業論文等,活動能夠踐行專業,讓學生在校園里就感受到濃濃的專業氛圍,并得到實景訓練,達到全面熱愛、了解專業和去向的目標,從而形成正確的行業擇業觀。

(二)從學生角度

學生始終是就業大潮中的主體,合理地選擇職業發展道路依賴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大學生在選擇職業和崗位時應把理想與實際、技能與興趣結合起來。首先,要從主觀上增強對旅游業的認同,改變對景區就業不是很樂觀的態度。旅游景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對客戶服務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如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人際交流溝通技巧等。目前,我國旅游景區的管理者大部分是大專、中專文化程度,急需一大批高素質的旅游管理者,彌補這一領域的人才缺口。其次,應轉變擇業觀念,培養對本專業的熱愛,景區就業是表現對旅游這一行業熱愛的理想選擇之一。從學生角度加強景區就業意愿主要在于職業技能的學習和就業心理的調整。

(三)從景區角度

學生能從心理上和實際擇業過程中選擇旅游景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景區自身的“推銷”,即景區的自身優勢展示,這是吸引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景區就業的關鍵。但很多景區地處偏遠地區,區域激勵因素不夠。在不能改變既定事實的前提下,旅游景區可通過轉變管理理念,完善用人機制來改變現狀。旅游景區要充分相信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能力和潛力,給他們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借鑒酒店集團的管理培訓生、未來接班人、職場新秀等類似的人才招攬培養計劃,旅游景區同樣可以出臺一系列有計劃的晉升、培養機制,有區別地運用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和晉升機會激勵等吸引并留住景區管理人才。綜上所述,當前由于中國景區發展的現狀、院校課程的設置及學生的擇業觀偏見等影響,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對景區的就業意愿仍較低,對景區的就業前景也不是十分樂觀,這將大大限制旅游專業人才對中國景區發展的推動作用。學校的人才培養必須與市場相結合,在當前中國旅游景區蓬勃發展、急需專業管理人才時,學校應從專業細分、課程設置、校企合作、就業指導等方面進行全面教學改革。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也應關注形勢發展,改變傳統的擇業觀,拓寬就業思維與渠道。作為急需人才的景區,不僅要對游客,更要對旅游專業人才主動加強自身建設、進行市場營銷,提高其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的吸引力,從而吸引旅游專業人才的加入,促進中國景區管理向國際化水平邁進。

作者:王群吳春柳工作單位: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