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5-30 10:49:18
導語:旅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論述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改革的必要性,針對目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內容同一化、教學方法單一、實踐環節比重小、考核方式片面化等問題,提出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教學評價等四個方面進行改革,有效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旅游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重要的組成部分,該課程主要是教授學生學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處理旅游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更好地為旅游行政管理服務。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很大,因此有必要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進行改革,使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更加符合旅游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促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旅游信息化發展趨勢的需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旅游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旅游行業中的餐飲、交通、住宿、娛樂都已經大量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業務,人工智能也開始在旅游行業中嘗試運用。旅游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應該緊跟時展,將信息化手段融合到旅游業的發展中,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作用。目前,國家已經意識到旅游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措施促進旅游行業信息化的發展進程,2015年1月國家旅游局的《關于促進智慧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是一項重要推進措施。因此,不管是社會的發展,還是國家的重視,充分表明旅游信息化的發展已經成為趨勢。旅游行業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作用,促進旅游信息化的發展速度。(二)旅游行業人才培養的需要。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之一,其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應用型人才為主,旅游行業需要業務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目前傳統的旅游教育模式偏重理論性和技術性,這與旅游行業的人才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也無法滿足信息時代旅游企業的需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該順應時展,打破傳統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思路和培養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實踐教學為主,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業務水平,同時也應該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只有靈活地掌握了旅游管理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才能快速勝任旅游管理行業的相關工作。同時,高校不僅要培養能夠學以致用的應用型旅游人才,同時還應該加強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以促進旅游行業的健康和快速發展,從而促進我國旅游事業的進步。(三)旅游管理行業發展的需要。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技術基礎課程,是信息技術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屬于交叉學科,其應用性較強。旅游管理信息系統以信息技術在旅游管理中的應用和管理為主線,強調信息資源在市場營銷、景區管理、飯店管理中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技術手段和知識點也應該緊跟時展,及時更新,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和認可。同時,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知識點和技術手段應用具備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準確預測未來新技術與旅游管理的有效融合方式。只有超前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未來旅游管理行業的需求,從而實現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最終促進旅游管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交叉課程,注重實踐和應用。然而,目前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存在課程內容同一化、教學方法單一、實踐環節比重小、考核方式片面化等問題。(一)課程內容同一化。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一致,課程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采用同一化的方法,其沒有充分利用各地區旅游資源和旅游特色,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課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課程設計及內容構成亦是如此,課程內容以信息技術在旅游管理中的應用和管理為主要脈絡,強調信息資源在市場營銷、景區管理、飯店管理中的作用。課程內容沒有結合各地區現有技術水平和地域特色,理論性較強,應用性體現得不明顯。我國地緣遼闊,旅游資源豐富,各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本地特色旅游資源,在高校旅游課程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地方旅游特色,利用地方旅游資源設計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課程,尤其是高校旅游專業的應用型課程,從而滿足各地區旅游行業的人才需求。(二)教學方法單一。近年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不斷改革,導致課程的授課學時不斷壓縮,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教師選擇了講授式教學,加大課堂容量。然而,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課堂依賴性較大,沒有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地構建知識,對知識的理解也是似懂非懂,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不斷下滑,從而導致旅游市場人才緊缺。同時,講授式教學方法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意識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今后走向工作崗位也無法出色完成相應任務。在工作中,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也無法創新性地完成工作,從而不利于當地旅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型發展。(三)實踐環節比重小。由于近年來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課時不斷被壓縮,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學生實踐的機會和課時也在不斷地壓縮,導致實踐比重越來越小。然而,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生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也直接影響旅游用人單位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印象和評價。因此,高校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是其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初衷。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適應社會這一大的市場的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只有高校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才能為社會所用,發揮其最大價值,從而促進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四)考核方式單一。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試為主,考核形式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能體現學生的業務水平和實踐技能。這種考核方式導致的評價片面化嚴重,不利于調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在以考試為主導的評價方式下,學生平時不注意積累知識,通過考前突擊也能拿到較高的成績;考試方式導致考核內容涉及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核較少,導致平時認真學習、具有創新思維的學生的成績反而不高,容易挫敗這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這樣的考核方式也將導致人才評價上的偏差,導致旅游企業選擇的優秀畢業生反而不是平時認真學習、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較強的學生,進而導致旅游企業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喪失信心。
三、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一)課程內容體系的創新改革。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培養目標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當時市場需求確定其培養目標,從而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滿足旅游企業的需求。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對于應用型較強的實踐類學科,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應該結合當地旅游發展的情況動態改革教學內容,適應市場的需求,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和開發網絡課程資源,通過網絡課程資源和教材資源相結合,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實現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根據課程需求規劃課時,只有足夠的課時才能使學生完全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并靈活運用知識點;合理規劃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通過足夠的實踐課時讓學生掌握所需的業務技能,從而為今后的就業和工作打下基礎。(二)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屬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搭建腳手架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網絡學習資源進行充分有效的學習,采用小組匯報的形式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呈現出來,供其他學生借鑒和學習。通過多元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旅游管理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從而使相應的理論知識為自己所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統屬于應用型課程,只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構建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三)注重實踐教學。旅游管理專業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旅游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同時應該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實踐中深化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業務操作水平,只有理論知識扎實、業務操作熟練的畢業生才是市場所需要的人才。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應用型較強的課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應該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通過多次實踐教學以及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和分量,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學生自己養成了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為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四)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考核方式主要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量化的一種方式,其直接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旅游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型較強的專業,其相關課程大部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傳統的筆試閉卷考核方式無法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更無法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特點和學科特色,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考核方式方面應該根據課程目標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針對應用性較強的實踐課程,在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的過程中,需要制定詳細可行的考評手冊,包括考核內容、要求、評分細則、成績量化標準等,通過考評手冊對學生的日常學生行為進行評價;在采用結果性評價的過程中,應該通過綜合案例分析、答辯等形式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綜上所述,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應從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現在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使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更加符合旅游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促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潘華麗.基于實踐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
[2]高海霞.我國旅游專業教育發展初探——評《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7(3)
[3]賀斐.論旅游管理創新人才的培養——評《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江西社會科學,2017(4)
[4]李曉琴.案例教學在《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2)
[5]賈紅麗.旅游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措施[J].教育與職業,2015(24)
作者:方世巧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 上一篇:中小學設備檔案管理思考
- 下一篇:旅游管理頂崗實習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