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實習探討

時間:2022-11-26 08:41:57

導語: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實習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實習探討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模式為中心論述點,先是闡述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的現實意義,隨后分析了現階段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中不足之處,最后圍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探討了酒店實習模式優化與創新有效途徑,旨在全面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成效,培養出大批能夠快速就業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模式;優化與創新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相比一般專業而言,對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集中表現在實踐技能,意味著旅游管理專業有著較強的應用性特點。酒店實習作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其主要內容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嚴格按照酒店各項規定與制度,學生在酒店范圍內,完成各項技能實踐,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內化管理知識,全面提高技能水平。通常情況下,借助有效的酒店實習,可讓學生全面了解酒店管理知識,并可在實習中,熟練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夯實了基礎。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對人才要求隨之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模式有必要進行必要的創新與優化,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的現實意義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的現實意義集中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減少酒店經營成本輸出。現階段社會市場體制中,實習生薪酬相比正式員工而言,顯然低一大截,應用適量的實習生,可減少酒店經營勞動成本的輸出[1]。同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生有著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并且具備較高的實踐水平。酒店在運營中,使用這類畢業生,不需要耗費大量資金進行系統培訓,僅需要進行簡單的日常操作示范,幫助其熟悉日常事務,就可以讓其熟練完成崗位上的一些工作,酒店人才培養費用也將大大縮減。其次,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效果。高校任何專業學生課堂學習中,主要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高校缺乏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2]。正因如此,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往往以理論課程為主,實踐課程少之又少,即使開設了實踐課程,也是流于形式,通常被用于自習或者學生休閑,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3]。酒店實習模式的采納,可讓學生將個人掌握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可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現階段,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中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主要涉及到實習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缺乏完善實習制度等幾個方面,接下來,筆者對其加以簡要介紹。(一)實習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學生實習效果取決于酒店是否有著相應標準的完善基礎設施,通常情況下,高校無法按照學生實習需求,選擇酒店進行實習。簡單來說,實習基地需要完善的培訓系統,即具備完善的硬件、軟件設施,才能滿足學生實習需求。然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酒店硬件、軟件建設,尚未達到實習需求標準。同時,部分高校尚未意識到實習的重要性,造成其在實習環節,尚未投入一定的精力。正因如此,高校在選擇實習酒店時,通常不會進行考察,而是混亂將學生安排到不規范的酒店實習,導致學生難以在酒店實習中,掌握相應的實踐技能,也不利于學生將自身滿腹理論廣泛應用在酒店管理中[4]。這樣一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效果自然難以提高。(二)缺乏完善實習制度。實習生長期接受高校教育,初到酒店實習,實質上就是剛出籠的小鳥,嚴重缺乏職業意識。因此,酒店需通過完善管理制度,約束學生的具體行為,并束縛學生的思想。同時,通過完善的激勵制度,有效培養學生職業習慣。然而現階段酒店實際情況是尚未完善管理制度,并且高校也尚未意識到酒店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造成學生在酒店實習中,大部分完全是按照個人意愿,處理酒店權限范圍內的事務,長期如此,學生將難以在實習中形成一種正常的職業道德,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專業發展[5]。(三)實習生心理方面的問題亟需解決。學校學習階段,對于學生而言,相比酒店實習工作顯然更加舒適、輕松。眾所周知,酒店生產經營,其主要目的是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酒店屬于服務性行業,基于上述兩方面的限制條件,酒店對工作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集中表現在能力、精神兩方面。然而對于學生而言,除了在學習中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外,尚未進行實踐訓練,完全依靠酒店實習才能進一步提高自我,造成其在實踐中初期難以適應。同時,酒店本身屬于服務行業,需具備豐富理論專業技術知識、人際交往能力等。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必然會承受更大的經濟壓力,一旦遭遇挫折,將會直接造成學生懷疑個人能力,長期如此會造成學生心理產生疾病,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學生在挫折沒有解決時,會產生不良想法,一旦出現專業認知偏差,將會直接影響到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不利于學生今后職業發展。

三、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模式的優化與創新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現階段高校旅游專業發展迅速,但是高校旅游專業實習環節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到旅游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學生職業發展。因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有必要注重酒店實習模式的優化與創新,為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旅游管理人才夯實基礎。(一)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主要是通過企業為學校學生實習提供實訓基地,可讓學生將自身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深化理解管理知識;另一方面可借助有效酒店實習,全面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校企合作方式在學校的有效應用,高校主要工作是負責前期教育,即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教育,為后期的實習提供豐富的理論,可解釋實踐問題。企業導師則是負責學生專業實踐,通過校企通力合作,可調整教學策略,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企業導師可結合學校教育內容,合理設計酒店實習內容,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實現人才培養創新目標夯實基礎。(二)完善實訓,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酒店實習創新模式下,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則需要在加強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的情況下,落實專業技術培養工作,確保各項工作取得預期成效。也就是保證學生在系統學習之后,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以旅游管理新思想、新理念充實自身,并將其應用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解讀每一個難點,讓旅游專業學生深刻認識到自身專業的優勢,并對專業有著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在學習中,掌握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并在實訓中運用自身校內學習的知識技能,真正意義上做到理論結合實際,有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三)推動工學一體化教學進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具備較強的實踐性,正因如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理應注重實踐,不得以理論知識學習為核心,而是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主,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基于此,高校需與一些酒店展開合作,在合作有效的情況下,考慮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酒店管理人員親臨學校現場,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高校在保證教學秩序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定期委派相關教師深入酒店管理崗位中,掌握更多的先進管理技能,并將其引進課堂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同時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專業認識。除此之外,高校在不斷補充教學資源的同時,需要結合專業的不同,豐富實踐理論,在理論教學與實訓中,能夠積極調整策略,以此培養出更加優秀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四)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實訓指導策略。旅游管理專業實習生酒店實習工作內容繁雜,不同階段的實習工作,在內容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并且工作重點也有一定的差異,意味著在實習階段,需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實習需求,制定與之相應的指導策略,才能確保實習的有效性。同時,高校需與酒店加強聯系,針對高校旅游專業學生完善管理制度,加強管理,通過制度化管理規范學生實訓行為,以此增強酒店實習有效性,進而全面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與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近些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其酒店實習模式尚未創新,難以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可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模式創新的緊迫性。基于此,高校可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推動工學一體化教學進程等有效舉措,培養學生專業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李志勇,徐紅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頂崗實習模式的優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50-151.

[2]王昕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農家參謀,2017(24):193.

[3]張洋.關于高校酒店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模式的實踐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9):79.

[4]張洋.新形勢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模式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6):211-212.

[5]劉美娣.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模式的實踐分析與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8):223-225.

作者:劉建芳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