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10 11:13:00

導語:獨家原創: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每一個企業,從創業開始,就自發地產生自己的企業文化,一個想讓自己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家,一定要考慮建設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成熟的企業及其企業家,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把塑造企業文化,作為一個管理工程來推行,使自己的企業文化更加成熟。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成長

一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理論的興起,是從日本經濟的崛起和美國人的反思開始的。100多年來,美國一直是西方世界企業管理的領導先驅。從泰勒的科學管理到行為科學與管理科學理論的發展,美國向來都是領先的。然而,美國人慢慢發現,在東方的日本,一種更為先進的管理模式,使日本的企業,在激烈的競爭和危機中,安然度過,甚至超越美國。經過相關學家的分析與考察,他們發現美國的企業,較傾向于組織結構、戰略計劃、規章制度等偏硬性方面的管理,而忽略了對人的重視。因而管理比較僵硬化,這阻礙了企業活力的發揮。而導致這種管理差異的根本因素,其實就是文化的差異。正是由于日本企業,在精神上強有力的企業文化的推動,才有效主張了日本經濟的快速崛起。

每一個企業,從創業開始,就自發地產生自己的企業文化,一個想讓自己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家,一定要認真考慮和設計合適自己的企業文化。成熟的企業及其企業家,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把塑造企業文化,作為一個管理工程來推行,使自己的企業文化更加成熟。

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員所共有的價值觀、共通的觀念、意見決定的方法,以及共通的行為模式之總和。廣義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狹義的企業文化,則是指企業在其生存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等。其核心就是企業的價值觀。品質是企業主要的競爭力之一,企業文化不管是理性主導成長調試型、共識凝聚型或是層級節制型的企業文化,不同的企業文化展現出不同的企業風貌。

二企業文化建設

1.創造可變動的企業文化

臺灣著名飲料企業黑松公司發言人許慶珍說:“我們賣的是飲食文化,不只是一罐包裝后的水,我們希望看透廣告,提供給大眾歡樂或思考的空間”。這也就是黑松飲料公司可以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企業在不斷的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自己本身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在不斷的共識與積累中也幫助了企業快速地成長。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績效的主要原因,績效好是公司一般具有適應性的文化內容,包含風險承擔、信任及先動性等特征。文化的內容是影響企業績效的重要因素,不會有一個萬能的文化來適應或是適用于不同的企業,必須視不同的產業的特性而決定,成功的企業在動蕩的環境下強調行為導向與創新,在穩定的外在環境下則有強度信賴度、整合性和績效評個透明等文化特征。企業文化可以造成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來源,但必須是有價值、稀少以及難以模仿的。

2.建立高生產率的文化

建立高生產率的文化是與消除阻滯生產率的文化截然分開的,往往是同時進行的,但關鍵是要消除落后的。因為誰都知道消除一種落后觀念,要比引進一種新技術困難得多。然而,建立高生產率的文化,也并非易事。從一定意義上說,人本文化、團隊文化,等等,都可以說是高生產率文化,但相比之下,必須強調指出:首先高生產率的文化要求企業家或企業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其次要建立能夠產生高生產率的組織結構,讓懂管理的人管理,讓管理專家管理,使領導層的決策高效率、管理高效率,管好那些創造90%業績的人和至多20%的業務。再次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這里的分配有三種含義,一是權力分配。企業必須讓員工有管理權和決策權,日本的三菱是這樣做的,美國的通用是這樣做的,德國的西門子也是這樣做的,世界優秀的企業都是這樣做的。二是利益分配。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價值觀已經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員工是合伙人的觀念越來越被投資者所接受。三是發展機會的分配。致力于企業發展的同時,要考慮到員工的發展,給員工以學習的機會、升遷的機會、成為股東的機會等。當員工有了決策權、管理權,又能與企業共享利潤,或者成為企業的合作伙伴時,企業的生產率會怎樣呢?是可想而知的。此外,職業道德教育也很重要。因為職業道德教育可以使人愛崗敬業,產生非常規績效。

3.建設具有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把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增強員工對誠信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讓誠信原則深入人心,成為員工共同的信念,作為員工行動的道德準則。這就需要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積極倡導,以身作責,做到講究誠信的表率,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多與員工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決。企業也可以通過對員工進行培訓的方式,增加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在提升員工自身素質的同時給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企業信用不是孤立的,企業信用要與個人信用相結合,二者共同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規范。我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是由政府主導,由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必不可少。失信懲戒機制是以提高失信成本為出發點的,是誠信建設的重要保證。只有對失信者加以嚴懲才能對其他個人和組織起到警示作用,使其從自身利益考慮不敢輕易失信,從而利于誠信建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