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企業發展探索論文
時間:2022-07-22 09:28:00
導語:鄉鎮企業發展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總書記視察江浙地區關于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講話為指針,通過對臨淄區鄉鎮企業現狀的調查,論述了目前鄉鎮企業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入世新形勢,提出了鄉鎮企業二次創業中應采取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鄉鎮企業與WTO現狀調查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一、鄉鎮企業的特點及自身優勢
有人說“鄉鎮企業就是鎮辦、村辦、戶辦、連辦,四個輪子一起轉”,這句話既形象又簡練地概括了鄉鎮企業的組成。鄉鎮企業就是由鎮、村集體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聯合企業組成的,具有規模小、投資少、經營機制靈活等特點.隨著鄉鎮企業轉制的實施,其中個體民營企業所占的經濟總量正在逐步上升,多種所有制經濟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為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鄉鎮企業近年來之所以發展迅猛,是因為在發展初期有自身的優勢.
(一)鄉鎮企業在制度方面的優勢
鄉鎮企業擁有比國有企業更加靈活的企業機制.鄉鎮企業的機制優勢,可以從其產權結構中得到解釋.雖然鄉鎮企業的主體是集體所有制,同國營企業一樣存在產權模糊等缺陷,但鄉鎮企業比國有企業有更強的市場適應力.
1、企業經營自主權.經營自主權無疑是保證企業成為市場竟爭主體的必要條件.就鄉鎮企業來說,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游離于國家計劃體制之外,幾乎沒有受到來自國家宏觀計劃的約束。此外,鄉鎮企業發展初期政府與企業發展目標一致,也使企業贏得了更大的經營自主權。
2、企業退出機制。企業退出機制包括人員的流動和資源的配置重組。對人員流動來說,鄉鎮企業在用工上實行的雙向選擇,使得其人力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證了人力資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機制使得企業充滿活力。
3、主管部門的管理效率。從管理體系上看,社區政府管理鄉鎮企業的層次和幅度都比國有企業要小,再加上社區政府與鄉鎮在利益上的一致,因而它們比國有企業主管部門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業狀況,控制企業行為,其決策更符合企業實際,表現出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鄉鎮企業在市場上的優勢
1、潛在市場的廣泛性。鄉鎮企業誕生于農村,與農村有著天然的聯系,巨大的農村市場需求成為推動鄉鎮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可以說從其擁有的市場潛力來說,鄉鎮企業的發展環境要比國企優越得多。
2、市場發育的相對完善性。鄉鎮企業作為傳統體制之外自發生成的經濟單位,其市場運行機制較國有企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育。在長期的市場競爭過程中,鄉鎮企業依靠自身的市場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市場行為體系,使得鄉鎮企業與市場培訓基本上保持在同步的良性循環狀態。
3區域市場的相對封閉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護主義,使得全國各區域市場呈現相對封閉性。鄉鎮企業的起飛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
(三)鄉鎮企業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
1、鄉鎮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從資源合理配置角度看,其充分發揮了比較優勢。我國的現實國情是資金缺乏,而勞動力豐富。通過利用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優勢彌補了資金相對不足的缺陷
2、就勞動力成本的絕對水平而言,鄉鎮企業比國有企業低廉得多。從而在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中,表現出很強的抗風險能力。
3、目前城市里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勞動力供大于求。大量的富裕人員涌向社會,而鄉鎮企業恰恰解決了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減輕了城市人口壓力。
二、臨淄區鄉鎮企業發展現狀探析
(一)、臨淄區鄉鎮企業發展的新優勢:
1、大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寬了鄉鎮企業發展空間。首先按”鄉鎮企業法“的規定,把一批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個體私營企業列入了重點調動度范圍,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其次,為提高鄉鎮企業的外向度,積極引導鄉鎮企業走引進開放之路。2001年,區鎮共引進企業和項目約300項,資金近20億元。據統計,目前發展鄉鎮三資企業199家總投資額14712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8549萬美元,全市鄉鎮鏡外企業已有8家,出口企業391家,出口產品290多種。有25家企業獲進出口權,自營出口達4060萬美元。其中鄉鎮企業的龍頭企業有山東晨鴻集團。
2、大力推進改革,強化企業管理,激發了鄉鎮企業的發展活力。以明晰產權關系為突破口,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因地制宜,積極引導鄉鎮企業改革多形式推進。到2001年底,改制企業比上年凈增198家,增長25.4%。到目前,全區鄉村集體企業已有534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達到了68.74%,其中股份制企業54家,股份合作制企業34家。在推進改革的同時,還下大力抓了企業管理工作,選擇6家企業幫助導入CIS企業形象工程,2001年全區有10項現代化管理成果在省系統獲獎。到目前,有12家企業獲省級管理示范企業,有8處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
3、不斷調整結構,廣僻發展途徑,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首先,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思路,加快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全區選擇了10個有一定規模和后勁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做為龍頭企業。加強扶持和指導,使其盡快發展,并對當地種養業起到輻射帶頭作用。第二,為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先后召開了全區城鄉一體化洽談會和全區產學研項目15項。與各高校簽定各種技術轉讓`合作協議意向95項,其中11項達成合作協議。第三,狠抓鄉鎮工業小區建設,積極引導鄉鎮企業集中連片發展。目前,全區鄉鎮工業小區已發展到23個。第四,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全市鄉鎮企業第三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4、依靠科技進步,加快人才培養,促進了鄉鎮企業素質的提高。目前,全區已有400多家鄉鎮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項目已達238項。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技改項目得到了竣工投產。目前,全區高技術及其生長點企業已發展到21家,如山東齊峰公司開發開發的順酐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億元。科技推動的同時,加快了鄉鎮企業人才開發。對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的500名廠長`經理進行了法規`生成經濟`企業管理知識培訓,對鄉鎮企業會計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電算上崗培訓等。
(二)臨淄區鄉鎮企業發展狀況
臨淄區鄉鎮企業主要集中在朱臺及南王等鎮,因此,研究臨淄區鄉鎮企業必須要看朱臺鎮。朱臺鎮鄉鎮企業起步較晚,建鎮初期,經濟基礎薄弱,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僅404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0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8元。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朱臺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執中心,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全鎮工業形成了以小化工機械`金屬壓延制品`建材`食品`紡織`化工`電子大主導行業,鄉鎮企業穩步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高,至2001年底,臨淄區鎮村企業達到2966個同比增長11`8%;從業人員總數17375人。鄉鎮企業產值情況見表
表:臨淄區鄉鎮企業產值情況單位|:億元
項目鄉鎮企業總產值鄉鎮工業產值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稅總額實際上繳稅金固定資產原值
2001年29`220`04`8233`91`870`76133`12
同比增長25`8%27`1%33`1%25`8%18`7%19`0%13`5%
從以上數據分析不難看出,臨淄區2001年鄉鎮企業產值各項指標同比增長平均在20%以上,發展訊速,同時,臨淄區鄉鎮企業發展在2001年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1、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外向經濟取得新成績。2001年底,臨淄區鄉鎮企業出口創匯企業4家。完成出貨值1800萬元。建成三資企業5家利用外資215萬元,并有2家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
2、技改上新步伐加快,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重點骨干企業通過技改上新企業現有多項裝備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目前鄉鎮企業中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貢獻份額達45%,形成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3、人員素質及管理水平顯著提高。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入宣傳,全區鄉鎮企業加大了教育投入。現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87人;具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690人;引進聘用各類人才202人。擁有全國級及省市級鄉鎮企業家6人。其中,朱臺鎮西單村單臺階成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及中國知名鄉鎮企業家,其工農商牧運輸一體化經驗被李鵬委員長贊譽為中國西單模式。
4、企業改制取得了可喜成績,第二輪改制進展順利。截止2001年底,鎮直工業企業改制已基本完成。通過改制,有4家企業實行租賃或兼并,共盤活鎮直企業資產9000多萬元。改制后,鎮村集體企業和個體民營企業經濟總量比重為51:49;多種所有制經濟更加適應市場感經濟需求,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產業結構基本合理。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全區鄉鎮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為2:67:31,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分別為1.5:69:29.5。大力發展鄉鎮經濟,工業形成了小型精細化工、機械、建材、醫藥、化工、糧食白酒及大棚蔬菜等主導行業。其中:化工產值5.2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5.2%。機械行業產值3.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6.9%;建材行業產值2.79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醫藥化工工業產值2569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5%。
6、鄉鎮財政收入和職工收入得到提高。2001年鄉鎮財政收入1830萬元。其中:鄉鎮企業上繳增值稅920萬元,占鄉鎮財政收入50.2%,上交地方稅882萬元,占鄉鎮財政的48.1%。職工工資總額達8730萬元,人均收入5024元,占農民人均總收入14.5%。
7、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經濟技術合作。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引進人才,先后在全國各地引進機械、化工、電子、冶金等行業科技人才125人。與山大、山工大、山農大等院校合作,建立研究機構,形成引進項目和成果的“綠色通道”。其中優質蔬菜基地—臨淄區北羊鎮被評為“中國西紅柿之鄉”,櫻桃西紅柿已出口日本、美國及俄羅斯等國家。這是北羊鎮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的結晶,也是今后鄉鎮種植業發展的方向。
三、臨淄區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發展速度趨緩。“九五”期間臨淄區經濟繼續保持了健康、持續、高速發展的好勢頭,尤其在總書記視察江浙地區鄉鎮企業重要談話精神指引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機遇,加速發展,臨淄區經濟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九五”期間臨淄區經濟發展遞增速度保持在43.5%以上,培植形成了一批在全國、省、市有影響的骨干企業和產品,臨淄有機化工廠、淄博華齊油脂廠、臨淄第二造紙廠、山東西單集團、淄博順達集團等五家躍居全國鄉鎮企業經濟效益50強。但是,近兩年來,由于形勢的變化,臨淄經濟發展增長速度緩慢。
2、投入不足,發展后勁小。鄉鎮企業絕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要不斷發展、壯大,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在這一點上與國有企業相比,鄉鎮企業明顯敗下陣來。
3、技術落后,人才缺乏。本來鄉鎮企業的管理水平就相當落后,再加上技術落后,設備陳舊,就使得勞動生產率總是低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成本得不到降低,使鄉鎮企業的產品銷路受阻,產品積壓造成資金沉淀,更加導致企業資金周轉的緊缺。人才缺乏也是多數企業發展不景氣的重要原因之一。鄉鎮企業的職工多數來自農村,由于大多數鄉鎮企業遠離城區,多數規模不大,加上當今專業人才迷戀城市的心態,不愿到鄉鎮農村工作,使鄉鎮企業很難得到得才兼備的人才,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困難。因此,必須要創造條件,解決好人才問題。
4、環境污染問題。小造紙、小煉油等鄉鎮企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已經成為一大公害。解決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關鍵。
5、經營者的素質問題和觀念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營者素質偏低。首先經驗者的選擇范圍很小,多數是從本鄉鎮以至農村范圍內產生,大多數是本地的能人。但是這些能人由于受農村教育水平為初中畢業,小學文化程度占相當大的部分。其次,經營者受政治、業務、文化素質的職業,多數沿襲傳統的家長式的領導方式,難以廣開言路,難以做到民主決策和科學管理。裙帶關系是鄉鎮企業發展的一大弊病。
(2)眾多成功企業的經驗表明,鄉鎮企業經營者缺乏新思想、跟風觀念最普遍、最突出。經營者的創新觀念淡薄。例如,見別人賺錢,就一哄而上,導致重復建設,產品供求大于需要,從而使企業陷入了困境。總之,目前鄉鎮企業經營者缺乏先進的質量觀念、服務觀念、成本觀念、科技觀念、人才觀念、法律觀念、信息觀念,遠遠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因此,提高經營著的素質是鄉鎮企業發展的關鍵。
(3)“充電”意識淡薄,難留人才,導致技術革新力度不夠,效益滑坡。
(4)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知識。
(5)存在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一是,技術落后,二是,嚴重浪費資源,三是,污染環境。
四、推動臨淄區鄉鎮企業發展的對策
1.進一步解放思想,按照WTO的要求,不斷深化改革,營造新型企業的機制和優勢。
2.制訂切實可行的鄉鎮企業發展規劃。
3.加大投入,緩解鄉鎮企業資金短缺。
4.優先發展高科技型和出口創匯型的鄉鎮企業,鼓勵鄉鎮企業出國辦廠,興建跨國公司。
5.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提高經營者的素質。
6.強化內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機制。
7.鄉鎮企業發展與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及國家的長遠利益結合起來。
8.大力治理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吸取‘先污染后治理’及我國北方地區過度放牧,濫砍濫伐,導致北京及周邊省市沙塵暴的教訓,建立環保型企業,保持生態平衡。
9.國家各級環保部門加大環保監管力度,規范企業環保行為,推廣清潔型、低污染、國家達標、環保企業的建設,限制并逐步杜絕高能耗、高污染、低科技含量鄉鎮企業的上馬,嚴格審批,關停整改不力的重度污染環境、污染空氣、污染物排放屢次不達標的企業,達到貫徹環保法律法規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的效果。
總之,臨淄區鄉鎮企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必須解決好企業的高投入、低產出等技術問題及環境污染后遺癥,走外向型經濟和高科技清潔環保企業的路子,采取兼并、租賃經營、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的發展對策,鄉鎮企業必將重現生機活力.
- 上一篇:企業環保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 下一篇:化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