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素質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8 10:16:00
導語:企業家素質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家精神不是一種靜態的素質,而是一個動態過程,包含著挖掘現實社會中的機遇,籌集所需的資源,進行創造價值的創新活動,最終建立新的企業、生產新產品或者失敗的投入產出內容。由此,企業家精神的主體不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企業、非營利性組織部門,甚至是國家。企業家精神的顯現形式不再是一種靈感,一個“天才的火花”,而是一個經過縝密計劃且需要毅立與勇氣堅持不懈的執行過程。企業家精神過程論的意義在于企業家精神不再是一種神秘不可琢磨的由部分人獨有的特質,而是可以被激發,被度量、被管理的。
[關鍵詞]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再認識
一、對企業家精神的認知現狀
企業家的成功經歷散見于各類報刊雜志,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在不斷上升。隨著企業家理論的發展和對優秀企業家的研究深入,“企業家精神”一詞出現頻繁,并且被認為是成功企業家獨具的一種優秀品質。但是對于企業家精神的概念,至今仍眾說紛紜。歸納起來,目前關于“企業家精神”的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尤其是優秀企業家所具有的一種素質,它是一種從千千萬萬個企業家個體所具有的精神中抽象出來的具有系統而普遍意義的精神。
2.人們或者“具有”企業家精神,或者“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家精神區分了企業家與一般民眾。
3.既然企業家精神是人的一種素質,則它具有長期存在性。即一旦人們擁有了企業家精神(無論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人們就會長期擁有它。
4.企業家精神表現為一種靈感或“天才的火花”。當企業家提出一個新穎獨特的觀點或推出一種新的管理方法等等時,被視為是“企業家精神”的顯現。
但筆者認為企業家精神并不只是一種偶發的靈感或“天才的火花”,而且是企業家精神主體在劇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形成的獨特心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精神素質。其顯現應是一個從產生創意到創新結束的動態的有計劃的過程。據此,我們推出企業家精神主體不僅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企業甚至是國家;對企業家精神的測量不是定性的“有”或“沒有”,而是可以用頻率、程度來具體度量的。在本文的最后,筆者提出一個投入——產出模型來概括我們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
二、企業家精神主體的再研究
筆者認為企業家精神的主體不僅僅是個人(企業家),可以是團隊(組織)、企業甚至是國家。誠然,企業家在一件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事件(技術創新或制度創新)中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企業家敢于承擔風險和責任,合理調配一定的資源,才能使一種新觀點、新方法得以成為現實。但從上述對企業家精神顯現過程的分析描述中不難看出,任何能從事這一創新過程的個體與團隊都可以成為企業家精神的主體。
企業家的一項必備的個人素質是善于利用團隊的力量,使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趨向一致。那么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團隊與企業家領導下的團隊有何區別呢?我們認為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創造性和主動性。在企業家領導下的團隊里,企業家是設計師與決策者,而一般成員則是執行者。成功的企業家會使團隊成員具有更大的工作熱情,但并不會改變上述角色位置。而在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團隊中,團隊成員是決策的參與者,他們不僅是被動的接受命令,還會主動對計劃提出修改意見。在創意的實施過程中,他們會在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難時主動調整計劃,適應環境,保證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不僅如此,這還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每個人都視自己為集體的一分子,整個團隊共享最后的勝利喜悅。馬若迪斯·貝爾賓(Meredit.Belbin)曾這樣描述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團隊:團隊中會有一名成員提出創意,另一個人去確認它,由第三個人負責張羅資源,第四個人去促成,第五個人去改進,第六個人負責確保各項細節無誤,第七個人去維護團體的士氣。
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團隊可以是一個正式的團隊,也可以是一個非正式組織,范圍可大可小。彼得·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曾指出“企業家精神是一種鮮明的特征,不論其是個人的,還是一個機構的”,并且專門討論了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組織的特征。格澤戈爾茲·科勒德克也曾在《向市場和企業家精神的轉變——系統因素與政策選擇》中提出“……中國及越南的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的最終成功都是依靠其經濟中各部門的企業家精神的擴展而取得的……”。還有一些研究者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結論: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事實上獲得成功的概率要比同行業中不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更大。(Brandit,1986;Kao,1989;Pinchot,1985)
將企業家精神看作是個體或團隊從事創新活動的過程,其意義在于企業家精神不再是抽象而神秘的,它不再僅屬于某些個體所擁有的特質,而可能蘊含在大多數個人、組織、企業之中,因此,可能存在適當的方法挖掘這一潛質,通過激勵組織、企業、國家的每個成員對機會的敏感性,對風險的意識和主動性增強,我們可能使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更具有企業家精神。
三、企業家精神的度量
既然企業家精神不再是一種依附于人的屬性,而是個體、組織甚至于國家所具有的固有潛質,那么我們無法再用“有”或“沒有”來衡量企業家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企業家精神的強度,它包含著企業家精神出現的頻率和體現出來的創新性、風險性和主動性的程度這兩個維度。我們用周期性/持續性來形容企業家精神的頻率,用改良性/變革性來形容企業家精神的程度。由此得到五類不同強度的企業家精神。(參見表1)持續型/周期型是指企業家精神主體的創新活動是持續進行的還是間斷進行的,改良型/變革型則是指與原來的經營相比,這種創新活動帶來的是一場革命還是僅僅是改良。一般來說改良型的創新都是源于市場的需要,消費者的要求,是在原有產品基礎上的一種改進,所以創新性、風險性和主動性較低,而變革型則往往會創造出一些市場或消費需求,它是一種對市場的創造活動而不是適應行為。動態型是指企業無論在頻率上還是在程度上都處于一種中間狀態。
表1企業家精神的度量與分類
當然,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我們對企業家精神的度量也只能是一種時點上的度量。不同的外部環境下(如在不同的國家),同一企業家精神主體可能會體現出不同的企業家精神強度。
為了更好的說明對企業家精神強度的測量,我們選取一些著名的企業家、大公司和國家,然后根據它們的特點劃入不同類型。應當指出的是,我們的劃分并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據作為依據,而是根據二手資料進行的一種主觀評價,其目的并不在于準確的為這些企業家精神主體進行定位,而是為了說明企業家精神度量方法的運用。
首先,我們將研究幾位著名的企業家。第一位是安利公司的創始人理查·戴弗斯(Rich.Devos)。他總是源源不斷的推出新的產品以擴充現有產品系列。這些產品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彌補原有產品的缺點或者是滿足新的消費需求,是一種適應性的創新,因此程度比較低但頻率比較高,屬于持續型/改良型企業家。第二位是比爾·蓋茨。他也是以新產品的層出不窮、產品的創新性著稱的。在這些新產品中,有的是革命性的如“視窗95”,另一些是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需要如“視窗2000”。所以可以被列為動態型。第三位是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赫布·凱萊赫(Herb.Kelleher)。他非常強調公司經營的服務導向,以戰略鮮明、A集團管理著名。他的管理創新主要是根據不同時期乘客服務的需求變化,為了更好地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而進行的,因此可以列入周期型/改良型。其余如有線新聞網(CNN)的泰德·特納(Ted.Turner),日本本田的宗一郎等也可以根據其創新的頻率及創新的目的等來分類。(詳見表2)。同樣,我們還可以對一些公司和國家進行企業家精神的度量(詳見表3)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企業家精神的度量不存在價值判斷,即并不是創新性越強或者風險性越大就越值得提倡。企業家精神主體所處的社會、組織環境與企業家精神強度是一個互相影響、互相適應的關系。例如,企業家的創新性、風險性和主動性與企業家的個性相關,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強度與企業所處的行業相關且常常體現在內部的組織結構、獎酬制度等方面。霍夫斯泰德(Hofstede,1980)曾研究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認為一國文化是集體主義還是個人主義,其權力等級距離、對性別的歧視程度等都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創新性與經濟活力。
對企業家精神進行衡量并了解企業家精神強度的影響因素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據此對企業家精神進行管理。例如當一位在美國很成功的企業家到西班牙去創業,他通過兩國企業家精神的衡量明確其中的差異,推出需要降低創新的頻率與程度。于是,這位企業家一方面可以通過了解兩國的文化差異進行個體企業家精神調節,另一方面則通過制訂組織內的權力等級、決策鏈等制度來塑造一個適應該國環境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
四、總結:一個模型
根據上述對企業家精神主體、內涵、顯現過程的討論,以及對企業家精神度量的研究,我們認為企業家精神的定義是:個人或團隊成員通過挖掘現實社會中的機遇、籌集所需的資源,進行創造價值的創新活動的過程。它在一定的組織背景中發生,根據特定的組織背景產生不同的創新成果,包括新的企業、新的產品、新的服務內容、新的工藝過程、新的市場,以及新的技術等。
可以用一個投入——產出模型來表示企業家精神。(見圖)
本模型是參考邁克爾·莫里斯的模型得出的。在投入部分,我們主要關注企業家精神過程本身及對其有重要影響的五個關鍵因素。外部環境中的機遇包括人口分布的變化、科技的進步或是某些法律、法規的修訂等。企業家精神的主體是創新活動的主要負責人,是創新的主要設計者和計劃的實施監督者。企業家精神活動的實施還需要特定的組織背景,它可以是企業的所有者群體(董事會),也可以是一個企業或企業內部的一個部門,還可以是國家的一個非營利性部門甚至是國家。此外,企業家精神的過程中還需要各種資源。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業家精神經歷了各個階段,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這些結果主要可以包括兩類:企業家精神本身的性質和財務結果。企業家精神的性質主要用企業家精神強度來描述。某一個企業家精神的活動可能維持原有的企業家精神強度,也可能改變強度。財務結果主要包括新企業的產生、新產品、新服務內容、新的工藝過程的出現、企業價值或個人收益的增加,國家整體就業人數、稅收的增加等。當然,企業家精神活動的結果也可能是失敗。
從模型的投入部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的區別。誠然,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是企業家精神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要使他的企業家精神體現,還需要其他四個因素的配合。同時,從企業家精神的過程與結果中,我們也可以推斷出企業家精神的性質及其動態特點。企業家精神性質不再是簡單的企業家的素質,而是包括頻率與程度內涵的,而且企業家精神性質本身又具有可變性,必須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做出調整。我們還可以從該模型中看到企業家精神主體的多層次性。在投入因素中,企業家精神的主體既可以是企業家,也可以是一個組織,甚至是國家。當然,不同層次的主體其產出的內容層面是不同的。例如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企業家精神的結果可以是企業價值的增加或者企業經營的失敗;而對于國家來說,企業家精神的結果要用整個國家的產品更新率、就業、國民產值、稅收等宏觀經濟指標來衡量。同時,企業家精神的強度變化也會不同。
- 上一篇:教育系統效能建設心得體會
- 下一篇:企業先進精神文化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