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命周期傳統理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3 10:50:00
導語:企業生命周期傳統理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生命周期的傳統理論與塑造可持續競爭力存有矛盾。但是在企業生命周期模糊邊界上塑造企業持續競爭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而,應針對目標模糊邊界、戰略模糊邊界、方向模糊邊界和出路模糊邊界的各自特點,尋求企業競爭力的制高點。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可持續競爭力;模糊邊界
企業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狀況,直接反映了經濟發展的水平。而每一個企業要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贏得生存和發展,就必然要尋求自身的持續競爭力。由于受到生命周期的限制,企業的老化和消亡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尤其是生命周期的模糊邊界,更成為企業發展的陷阱。因此,研究企業生命周期的模糊邊界上持續競爭力的塑造,實施以長期生存發展為目標的發展策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1.企業生命周期的傳統理論。企業是復雜社會系統中的一部分,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動力,企業的生命力長期以來都備受關注。傳統的理論以1965年美國學者J.W.戈登尼爾的“如何防止組織的停滯與衰老”為開端,進而有美國勞倫斯·米勒的“四季理論”,此后又有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對企業壽命的研究,而以美國管理學家伊查克·愛迪斯于1989年提出來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最為著名。在《企業生命周期》這本著作中,他根據風險偏好、期望值、資金、責權、主導部門、目標導向等因素將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10個階段: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PAEI、CAPI分析。這些有關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都承認:企業的發展必然要經歷初創、擴張、成熟和衰退的過程,無論企業的發展歷程如何,最后都擺脫不了消亡的命運。這也被許多企業發展的事實所證明。1970年世界500強企業,到80年代初有1/3破產,平均壽命為40歲;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2歲,中國企業7.5歲。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將企業作為一個生命體來看待,通過創造價值實現其生命的意義并獲得存在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2.企業塑造可持續競爭力的必然性。受西方經濟學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企業認為是單純的創造財富的工具,因而將其稱之為“經濟型企業”。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大多數企業都以追求短期利益為主,并沒有可持續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讓許多企業認識到:追求短期利益的成本越來越大,企業沒有競爭力就不能生存;同樣,一旦企業形成自己的競爭力而滿足現有的成績,不能使競爭力得以持續,其生存也必將會產生危機。從市場的角度講,由于市場是個動態的因素,不同的發展階段面臨的資源環境、競爭環境不同,這就要求企業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尋求競爭力的契合點,也就是形成持續的競爭力。因而現代意義上的企業都是“生命型企業”,它們以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為最高追求。對于這種可持續競爭力的界定,長期以來有很多。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本文認為:“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是企業以長期穩定發展為目標,打破外部環境和現有資源的制約,以其在現有的優勢,試圖保持和超越現有狀態的能力”。
3.矛盾的產生。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客觀上要求企業按自己的生命軌跡運行和發展。這種軌跡具有單一性。企業應該遵循其客觀的循環狀態,任何超穩定的企業都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企業尋求可持續競爭力就是要打破企業生命周期的約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反生命周期理論運行的。因而,二者從表象上是存有矛盾的。然而,企業現實的發展狀態要求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尋求矛盾的統一性。有的學者提出跨越生命周期的超競爭模式就是這個含義。正是從這種意義上,本文認為:現代企業不應當單純地考慮經濟性或是生命性,而應當定義為“經濟生命型企業”。這樣,一方面體現出了企業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又遵循了企業的發展規律。要達到這一點,企業必須不斷發掘維持競爭力的契機以試圖延長生命周期的相對穩定狀態。
二、問題的探究
1.企業生命周期的臨界點——模糊邊界。在企業生命周期的臨界點上很可能會出現階段危機。本文將這些臨界點定義為——模糊邊界。一般而言,企業生命周期中初創、擴張、成熟和衰退難以界定,但企業又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其發展過程中的過渡,因而是模糊的。企業在模糊邊界上發展不穩定,容易夭折和崩潰。主要表現為:市場前景不明確;有潛在的階段危機;資源協調能力差;缺乏創造力和控制力;有形成“后發優勢”的可能等等。根據每個邊界的不同特征,本文分別將其定義為:目標模糊邊界、策略模糊邊界、方向模糊邊界和出路模糊邊界。目標模糊邊界為企業的初創點,戰略模糊邊界指企業初創期與擴張期的臨界點;方向模糊邊界指擴張期與成熟期的交界,而方向模糊邊界指企業衰退以至崩潰的臨界點。
2.模糊邊界上塑造可持續競爭力的理由和可行性。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在同一市場上,企業面臨著資源的相對稀缺性,這種稀缺性形成了相關企業之間的競爭,而要在競爭中取勝,其立足點就必須建立在控制資源的基礎上。以上我們提到,企業生命周期的模糊邊界上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資源的協調和控制能力差,因而在模糊邊界上塑造持續競爭力非常關鍵。
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面臨的資源環境、競爭環境不同,這就要求其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尋求競爭力的契合點。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競爭力的間斷,這些間斷點有可能成為企業無法跨越的“死亡谷”,而生命周期的模糊邊界是這些間斷點的一部分,因而在模糊邊界上塑造持續競爭力是必須的。正是由于企業在模糊邊界上表現得比較脆弱,可塑性強,塑造持續的競爭力才成為可能。
三、問題的解決
1.目標模糊邊界。目標模糊邊界上,企業剛剛起步,處于艱難的創業階段,發展目標尚不明確,制度和機制尚未建立健全。生產條件、產品市場、管理制度、企業規劃及人力資源等都在構建當中。這一階段的關鍵,就是培育企業競爭力,這是塑造持續競爭力的基礎。培育競爭力的前提是要形成企業特有的愿景和終極理念,挖掘、培育競爭優勢,進而生存下來,之后才能談發展能力。目標模糊邊界上培育競爭力面臨著兩大風險:投資風險和管理風險。投資領域、投資時機以及投資目標的選擇非常重要。在各方面尚不明晰的情況下,企業應盡量降低投資風險,在保住營運成本的條件下不以贏利為目的。另一方面,企業會遇到管理的失衡狀態,因而培育競爭力要以這兩個前提出發。
2.戰略模糊邊界。戰略模糊邊界是指初創期與擴張期的臨界點。之所以稱之為“戰略模糊”邊界,是因為當企業經過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產生了一種定向思維。這種思維從行為學的角度講,即“盲目和過度的自信”,企業容易被眼前的利潤驅使,陷入無目標的擴張。在這個邊界上塑造持續的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把握“階段危機”。從理論上講,伴隨企業從成長向擴張階段的過渡,組織規模的每一次變遷之前都存在一個“危機”和波動階段,但危機中掩藏著后發競爭力。企業應該加強引導、授權、協調、合作等功能,通過規模變動、機制變動開發出一塊新的市場空間。相對于企業原有競爭力而言,這個競爭力可能是新起點,但是卻與原來的競爭力不間斷。(2)加強制度化引導,加大控制力。應該將企業的發展納入到管理制度和程序的框架之內,使企業在保持原有競爭力的基礎上,積蓄后發優勢。并根據市場經濟運行規律,自覺調整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運營,降低經營風險,最終獲得相對較多的成本優勢。戰略模糊邊界上,由于企業已接近松散,原有的競爭力即將崩潰,所以,加大控制力也非常關鍵。
3.方向模糊邊界。方向模糊邊界上,企業已經成熟,處于最穩定、競爭力最強的時期。但是,企業又面臨著如何進行資源協調的問題。當快速成長的企業規模達到一個極限,或者說當其內外部環境的復雜性達到一定程度時候,原有的管理框架將不能夠有效地對其內外部資源進行協調和管理。如果不能有效突破,企業就不能繼續成長。因而,企業應該考慮在競爭力到達相對最高度時如何尋求新的制高點。(1)利用滲透和倍增效應。這里所謂的滲透和倍增效應,主要是針對信息而言。方向模糊邊界上,企業容易限于陳規而停滯不前,忽略對信息的利用。這時,企業應進行全面信息化改造,根據信息技術和企業管理新范式的特點和規律,及時主動地改進企業的內部結構,確立新的管理原則和競爭策略,實現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2)保持持續創造力。企業趨于成熟時,由于思想的定式,容易產生惰性,因而,創新成為成熟期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創新不僅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市場創新,更應該包括思想意識的創新。
4.出路模糊邊界。企業從成熟走向衰退就意味著在原有的資源環境中,已喪失了競爭力。但是,一個即將四分五裂的企業,蘊涵著潛在的競爭力資源。經過了長期在市場上的搏殺,企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溝通網絡和渠道。而最為重要的是,企業已經培育了很強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有可能成為企業的“后發優勢”。由于競爭力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交易性,可以通過市場過程獲得,而信息的積累和經驗的增長,又消除了以技術優勢為主體的市場進入壁壘。企業可以利用已形成的強大學習能力,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最新的技術和知識、經驗和資源,并進行技術創新以獲取“后發優勢”,從而獲得新的競爭力。
四、結束語
對于任何企業而言,由于受到企業對外部環境、企業內部資源的互動性及企業動態性等企業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它總是和風險相伴而生,任何一個企業永遠也擺脫不了企業生命周期的制約,而生命周期的模糊邊界更成為企業發展的陷阱。因此,在企業生命周期的模糊邊界塑造和維系持續的競爭力能使企業增加發展的潛力,延長成熟期,并在這個過程中創造企業的價值,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美)伊查克·愛迪斯,趙睿等譯.企業生命周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2.殷華方.核心競爭力陷阱.企業管理,2003,(5).
3.韓永學.企業生命周期的二階段多重性周期曲線與混沌邊界管理.商業與管理,2004,(1).
4.梁玉芬.企業生命周期與持續發展的應對策略.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2,(4).
- 上一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人力資本運營論文
- 下一篇:稅收管征規范化建設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