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融資現狀論文
時間:2022-08-18 10:31:00
導語:民營企業融資現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的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成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可是由于長期以來民營企業由于企業自身、政府政策和社會金融環境等方面的原因,融資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作者從民營企業本身、政府政策以及社會環境三方面入手,探討了融資的現狀、原因以及對策。
【Abstract】Privatelyeconomyregardsastheimportantpartofeconomicsystem,duringelementarystateofsocialism,whichbecomesonepowercannotignorein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Butbecauseofenterpriseitself,governmentpolicy,andfinancialenvironmentreasonsetc.CurrencyfundbecomesthebiggestbottleneckwhatrestrictsthedevelopmentofprivatelyenterpriseThispaperexploresthepresentconditionsreasons,andpoliciesofcurrencyfundfromthreeaspects.
【Keywords】Privatelyenterprise;presentconditionsofcurrencyfond;reasonsanalysis;policiesofcurrencyfund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946年6月,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D)于1946年向波士頓科學企業家大基地投入一筆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創業開始了,在此之前,1909年斯坦福大學校長DavidStarrTovdan以500美元投資現代電子學業創始者leedeForrest的三極管實驗,還有洛克菲勒也開始資助新的創業,肖克萊實驗室的“八個叛徒”,1957年也到東部找過資金。風險投資60年代末投資于半導體工業,70年資于生物技術和個人電腦;80年資于計算機工作和網絡產業;90年資于因特網的商業化和通訊產業。進入我國,在80年代中期左右,在這十八年中,中國風險投資業有較大發展,孵化了眾多民營企業,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但目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1989年,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旗下的太平洋技術風險基金(PTV)就成為在我國進行風險投資第一家國際機構。1992年,“中國太平洋技術風險基金”(PTV—CHINA)正式成立,90年代中期以后國外風險投資機構加大在我國投資力度,1996年11月,張朝陽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三位教授22萬美元風險投資后成立愛特信電子技術公司(SOHU),90年代的國外風險投資機構進入,對我國風險投資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產生了非常重大影響。
同時,近一二十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為了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紛紛探索建立資本市場中的高新技術企業板塊。我國的二板市場的建立是在完善風險投資機制這個課題中提出來的。自從1985年我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中創”建立以后,已經出現100多家了。1998年,林祖基、邵漢青在《資本市場融資與運作》中提出把發展資本市場和金融體制改革、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聯系起來,建議資本經營和生產經營“兩個輪子一起轉”,以及提出為參加香港資本市場,政府、企業和金融中介機構如何培育和完善的問題,給人以啟示。2000年,楊艷軍、陳曉紅合著《二板市場上市之路》,對二板市場的建立與操作提出指導意見。2001年,中國證監會決定,要在加強風險控制和監管力度的同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高新技術板塊,單獨編制股票指數,單獨集中顯示行情,為科技型民營企業發行上市營造更有利政策氛圍。
日本最早于1937年成立了地方性企業信用保證協會,1958年成立全國性的日本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和全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協會聯合會,形成中央和地方共擔風險,擔保和再擔保(保險)相結合的全國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隨后,美國、德國、加拿大分別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開始實施此類信用擔保體系,截止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其中日本最為成功。1999年6月14日,國家經貿委《關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經貿中小企[1999]540)標志著以貫徹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意圖為宗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正式啟動。從1996年底上海銀行與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設立上海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基金以來,圍繞中小企業特別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融資以及融資服務為主的社會化服務與社會各界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1998年2月8日,鎮江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00年初上海銀行和國家經貿委中小企業司狄娜副司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揚教授等專家共同商定借2001年O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在上海召開之機編寫《中小企業與金融叢書》,主要圍繞中小企業特別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發展和金融問題展開分析,李揚提出設立中小企業銀行及其運作方案設計,同時,張利勝、狄娜提出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方案。
在政策支持方面,美國成立小企業管理局,并于1977年開始進行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實驗的SBIR,即小企業投資創新研究計劃進行各項資助;1982年,美國通過了《小企業創新發展法》,明確規定每年研究與發展經費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聯邦機構必須拔出其R&D經費的1.25%,用于支持小企業技術創新和開發活動,1992年,開始經費比例逐漸加大,1997年增大到2.5%,其它還有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小企業研究和研究發展目標計劃,對廣大企業進行金融支持。
在中國,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通過了《中小企業投資法》以及將要配套出臺《中小企業標準》、《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設立和管理辦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世紀伊始,在“技術創新全球化”和“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的在背景下,中國民營企業在擺脫傳統體制束縛和經過近20年的發展準備之后,正以新的目標、新的組織、新的結構、新的動力步入全球分工體系,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支撐點。
然而民營企業在縱深發展中出現了許多的制約因素,有的甚至形成了瓶頸。目前,我國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較小,民營企業創業者大都并不十分富裕(沒有足夠多的可用資本),所以投入資金相當有限;同時,民營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有資本的積累,資金基礎相對薄弱,單靠自身資本積累來發展民營企業,其緩慢的積累速度與瞬息萬變的市場不相適應,容易錯過發展良機;其次,許多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的項目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只要注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企業就會有更大的發展。從財務特征上看,民營企業資產結構上不動產少,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總資本中貨幣資本比重小,人力資源資本相對較多,比重大;在經營上具有較好的成長性,因此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但這類企業經營風險相對較大,并由此帶來較大財務風險,在財務上予以準確評價和確認難度較大。
基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是融資。沒有資本的融通,就沒有民營企業的大發展。這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速度的快慢以至成敗,對于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于中國經濟質量水平的提高將是一個重大損失。“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目前,中國民營企業所得到正常資金總量不足銀行貸款量的2%。在直接融資市場,發行股票融資的民營企業,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區區20%左右,在債券市場上占有額則幾乎為零。”①由此,私營部門的蓬勃發展與其融資能力規模形成了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矛盾。
因此,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使民營企業在生產和營銷方面有更多的資金投入,使自己的優勢項目得到有效的開發,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使企業承擔融資成本能力大為提高,再加之企業的技術風險釋放,市場風險、管理風險降低,又大大的改善企業的融資水平,達到一種良性循環,促成一種雙贏的效果,使民營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本文從社會金融環境、政府和企業三個方面分析了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原因和對策,提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分析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和融資難的原因,并對它求解,使社會金融環境、政府和企業形成清醒的認識,共同為創造優良的融資環境,大力拓展融資渠道努力、共同促進中國民營經濟和整個國家經濟的大幅度提升。
三、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以及趨勢預測
本文描述了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并指出民營企業信譽缺乏產權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是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分析了政府監管與聲譽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銀行的體制歧視和管理體制制約了融資的發展,產生了對民營企業的惜貸現象。在金融中介機構缺乏的同時,政府法律法規實施不力是融資難的又一重要原因,這其中包括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管制太嚴對民營企業不利等。
然后,本文提出了融資的三方面九點對策,并對每一對策作出了具體實施方法。這些對策包括:重建企業信譽;作出正確融資決策;加大銀行體制改革;加大金融中介機構建設;組建創業中心;吸引風險投資;發展融資租賃業;實施債轉股;拓展證券市場;加強政府立法執法力度等。并著重分析了信團管理,債轉股戰略,以及證券市場融資戰略。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提出了企業自身的管理不足導致信譽缺乏,以及外部中介機構缺乏使企業融資乏力。并提出企業的信用管理模式以及發展融資租賃和債轉股戰略等。
由于加入WTO,中國經濟環境進一步改善,我國承諾到2005年將逐步取消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幣業務限制,允許它們向外資投資企業、外國自然人、中國企業和中國自然人提供金融服務,包括消費信貸、抵押貸款、金融租賃、證券交易等,因此將引發外國直接投資總量的迅速增加和投資方式多樣化,這給民營企業大幅度利用外資提供新的契機,并且可以促進中國國內金融機構改善服務、降低民營企業貸款難度。同時政府立法執法也會得到改善,加上中國二板市場將建立,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一個良好環境,民營企業將擺脫融資難的困難,迎接民營經濟和國民經濟的又一個春天。
參考文獻:
[1肖霞,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的融資分析,市場與發展,2003年第2期
[2]李樹丞,劉長庚,楚爾鳴等: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發展研究報告,經濟科學出版社
[3]康成杰,柴靖靜:優化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法制環境的對策和建設,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1期
[4鄧紅征,周長信: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模糊綜合評價,企業經濟,2003年第2期
[5]歐江波,歐群芳:美國對小企業的財政金融支持及其啟示,企業經濟,2003年第1期
[6張青美,施林琳,李紅:中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企業經濟,2003年第2期
[7]張荇,陳永志: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3期
[8]馮雪飛,王競天,韓俊:中小企業創新與融資,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9]方利勝,狄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0]鎖箭:中小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上一篇:經理在公司標準化建設推進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商務廳廳長在境外投資業務培訓班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