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風險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30 09:45:00
導語:社會責任風險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提出社會責任風險這一新概念。在論述企業和社會的雙向關系和分析現代企業風險管理后,本文將以往的風險研究稱為內指性的風險管理,強調的都是外部對本企業所導致的可能損失,損失方向都是由外指向內的。我們提出社會責任風險強調了企業行為給社會帶來的風險,以及使風險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后給自己和社會帶來損失的控制。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無過錯責任;操作風險管理;平衡記分卡;兩面神思維
“我們的尊嚴,祖國的尊嚴,都要求我們進行英勇頑強的奮斗。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將感到羞愧,并將為全世界所不齒。……全國同胞都注視著我們,如果我們有幸為他們效勞,將他們從企圖加于他們的暴政中解救出來,我們將受到他們的祝福和贊頌”。這是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一次對部隊的演說,也是對本文提出的社會責任風險的最好注釋。
從管理角度看,一次戰爭可以作為一個過程,一個項目,其成敗就涉及操作風險管理。但若把它放在更廣闊的空間和時間視角下去對待,則可以稱之為可持續發展研究。現代西方管理的盲點是只注重管理他人,不注重管理自己。當前國內連續出現的許多重大事故,大都是相關人員在利益面前只顧自己,沒有從心本管理上對自己的社會責任風險進行考慮。
本文首先介紹來自會計理論中的社會責任會計。雖然人們所強調的是短期的投入,長遠的收益,但從中我們可以了解企業與社會的雙向關系;然后我們介紹風險社會及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相關理論,在此基礎上提出社會責任風險的概念;在將社會責任風險與操作風險管理、平衡記分卡進行比較后,給出本文的結論。
一、會計理論中社會責任會計
社會責任會計產生的理論背景:傳統會計信息將企業作為一個封閉的系統來處理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資料,所反映的只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內部成本”和“內部收益”,無法反映企業各種活動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以及企業在環境保護等方面對社會的貢獻。社會責任會計正是為了克服傳統會計信息在此方面的缺點而對傳統會計信息進行拓展,使其既能反映會計主體之間的交易,又能反映會計主體和社會之間的交易。
社會責任標準:SA8000是社會責任管理體系(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的簡寫,是國際上規范企業道德行為和社會責任的一種標準。該體系以保護勞動環境、條件和勞工權利等為主要內容,要求企業在童工、強制勞動、健康與安全、結社自由及集體談判權利、歧視、懲戒性措施、工作時間、報酬和管理體系等9個方面要滿足一致條件。
在社會效益方面,如質量效益等方面。由于質量提高,一方面直接影響企業利潤,另一方面也產生了間接效益。間接效益計量可以用以下方法:假定標準質量水平的使用價值的質量系數為1,而超過標準質量的質量系數>1;反之低于標準質量的質量系數<1。則:質量因素影響的效益=企業產品實現效益€祝ㄖ柿肯凳?)。在社會成本方面,如社會人工成本和社會管理成本等。企業需要人才,社會卻為培養這部分人才支付了大量費用。這部分費用應作為企業社會成本,按職工工作年限分期攤銷。社會管理成本是指國家或地方為管理所有企業所發生的費用,這部分費用是企業的社會成本,它可按發生的費用在各企業中分攤。
應該指出,企業社會責任也是競爭力。企業社會責任把企業的成本放入整個社會成本體系之中,從全社會的角度研究企業活動的“外部效應”,使得會計開始肩負起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使命,但是卻偏重于主動性的支出與收益的反映,對社會損失或成本沒能給予重視,沒有進行兩面神全面績效管理。
二、社會責任風險分析與管理
現代企業風險管理所面臨的是全面風險管理,如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政治風險、法律風險、自然風險等直接的或間接的風險類別,形成了風險星系。相應的管理方案為策略、程序、基礎設施和環境之間的融合。
在現代企業風險管理中強調都是外部對本企業所導致的可能損失,損失方向都是由外指向內的。其風險管理目標,無論是損失發生前的風險管理目標,還是損失發生后的風險管理目標,“誰的損失”的范圍問題,都是以企業為中心,而不是企業和社會的雙中心。我們說這是一種內指性的風險管理。
利用會計理論中的社會責任會計進行社會效益的構成及計量時,要認識到會引入新的風險,對此可以對這些效益進行分類,對存在風險的社會效益一定要加強監測和預報機制。大致細分如表1。
社會責任風險是指企業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可能損失,以及使風險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后給自己和社會帶來損失的控制。社會責任風險管理因素包括生態環境、人力資源、產品、技術、貿易等。社會責任風險管理的框架如圖1所示。
提出任何風險管理方法的第一步是理解風險的性質。下面對圖1中一些風險因素進行說明。
對環境資源動力學,我們以無過錯責任案例來說明。被告雇傭一個承辦商在他的工地上建造一座蓄水池。當蓄水池灌滿后,池水經過一個廢井的坑道滲進原告的煤礦,造成損害。無過錯責任采用如下原則:土地所有人非依自然的方法使用土地過程中,在土地上堆放物品,如該物逃逸造成損害,無論他是否有過錯,均應負賠償責任。無過錯責任在英、美、法稱為嚴格責任或客觀責任,在德國稱為危險責任。
人力資源及就業效益。這部分的計算可通過對企業每年多安置的勞動力所需的工資福利來計算。面臨的責任風險為能給這些人帶來多少的工傷和職業病的風險,以后辭退的可能性多大。
產品質量的提高。正如大家所熟悉的“風險社會”名詞的來源一樣,科技越發展,我們面臨的風險越大。次品的危險是否更嚴重了,這也需要估計。產品使用范圍擴大,如封閉系統下的《電子資金劃撥法》到開放的互聯網。
在與其他商業公司等貿易伙伴集成時,自己不誠實、不守信或主觀原因不履約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僅有自己的損失,也有對方的損失。這好比金融界中支付的期權,只能放棄自己支付的合約金。
需要指出,雖然在現代企業風險管理也有社會風險一項,但它僅是由于個人行為反常或不可預測的團體的過失、疏忽、僥幸、惡意等不當行為所致的損害風險,如盜竊、搶劫、罷工、暴動等,與社會責任風險完全不同。
三、與操作風險管理、平衡記分卡的比較
操作風險不僅僅存在于金融業,許多實例是來自于核工業、石油、天然氣以及建筑等其他行業。但關于操作風險的界定,一直存在許多困惑。在金融界,廣義的操作風險為除市場和信用風險以外的所有風險。但由于我們的視角不同,對于相同的觀測原因,觀測結果(損失)卻和社會責任風險有所不同。以客戶服務風險和項目風險為例,兩者區別如表2。
平衡記分卡,同樣強調了財務、客戶、過程、學習和成長4個基本組成部分,也就是多個利益相關群體的關系,并將其與風險排序法、檢查表法一起作為測度操作風險的一種方法。對比之下,社會責任風險分析更強調了一種相關群體之間的責任。比如領導對員工的責任,要求對員工的學習和成長負責;員工對顧客的責任,對顧客的換位思考,達到顧客滿意度。
四、結論
風險意識是風險管理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但經常被忽略。本文也可以說是關于提高風險意識的一個方法論,是從管理角度對民族憂患意識的一個闡述。社會責任風險要求每個人在危機面前能進行自治的管理。正如意大利埃尼公司弗朗哥·貝爾納貝闡述對危機領導所指出:“我明白了為什么哈德良(Hadrian)是羅馬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沒有受過復雜的訓練,沒有領導經驗,但他對人性卻有著極好的理解,而且他讓每個人都做得最好。”
本文研究了如何利用會計理論中社會責任會計來作為防御災害的手段,進而提出了社會責任風險這一概念。社會責任會計是對企業主體的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社會貢獻和社會損失(或成本)進行反映和控制的會計,但卻偏重于主動性的支出與收益的反映,對社會損失或成本沒能給予重視。而在現代企業風險管理中強調的都是外部對本企業所導致的可能損失,損失方向都是由外指向內的。提出社會責任風險強調了企業行為給社會帶來的風險以及使風險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后給自己和社會帶來損失的控制。
主要參考文獻
[1]吳甘霖.心本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劉秀琴.構建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的設想[J].上海會計,2003,(5).
[3]馬克洛爾·列夫博羅多夫斯基.金融風險管理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王鐵棟.電子支付風險責任劃分與管理[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5]諾曼·R·奧古斯丁等.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 上一篇:物流管理系統研究論文
- 下一篇:企業管理信息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