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9-10 04:15:00

導語: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論文

一、企業安全文化概述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安全發展”的新觀念。這一新的重大戰略思想,奠定了安全生產在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也為企業安全生產指明了方向。安全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和緊迫性,決定了企業必須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重新審視安全管理問題。

中外有關組織機構的調查資料一致表明:大多數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其比例遠遠超過因安全工作條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發生率。這些存在于職工思想上、行為上的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安全管理所能包涵的范疇,而有著復雜的社會文化背景。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跳出傳統管理的圈子,把安全放置在文化的大視野中去研究,通過在企業中構建一種以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為基礎的安全文化,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續影響力、廣泛滲透力和久經擴張力,引發企業各級管理者和廣大職工安全理念的轉變,引導全體職工養成正確的安全行為習慣,突破安全生產工作的制約瓶頸,進而達到卓越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塑造本質安全人的基礎上,實現本質安全型企業。

國際核安全咨詢組織在1991年INSAG一4報告即《安全文化》小冊了中給出的安全文化定義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素質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廠的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

英國保健安全委員會核設施安全咨詢委員會(HSCASNI)組織認為,“一個單位的安全文化是個人和集體的價值觀、態度、能力和行為方式的綜合產物,它決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諾,工作作風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單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礎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對預防措施效能的信任與實現。”

國內外的大量實踐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系統有效性的決定因素,職工對企業安全文化的感受與認知支配著其安全意識和行為養成,安全文化決定著安全生產系統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積極有效的安全文化的企業中,安全生產系統能夠有效地發揮作用,企業安全生產狀況處于穩定向好的狀態;而在消極的安全文化或沒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圍時,安全生產系統的作用難于發揮,企業安全生產狀況處于不穩定的波動狀態。

二、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觀點

盡管國內外許多企業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安全文化建設是最終解決企業安全生產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徑。但國內不少企業對安全文化認識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決定了這些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專家通過幾年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一些調研,還歸納出了多種企業安全文化模式,如企業安全文化形象模式,企業安全文化精神模式,安全生產標兵企業或精神激勵模式,企業安全效益型文化模式,企業安全科學技術型文化模式,企業安全文化宣傳教育模式,企業安全文化文明道德模式,企業安全行為模式,企業全員安全活動模式和企業安全管理模式。這些都說明企業對安全文化的認識和實踐雖然有所思考,但基本上還處于粗淺認識和簡單歸納階段,甚至仍存在不少誤區。

積極有效的安全文化是企業實現本質安全的基石。我們認為,要順利進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就必須轉變傳統的企業安全觀念,用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來看待安全管理問題。企業應該將安全文化建設看作是企業保障安全生產,維護職工安全與健康,實現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成功階梯,而并非是由于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各級政府監管部門的要求才不得不進行的面子工作。對那些具有遠見卓識企業家所引領的優秀企業來說,安全生產和安全發展已經成為企業凝聚人心,發展壯大的關鍵成功要素。安全文化建設不僅不妨礙企業的經營效益目標的實現,而且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又是企業內增凝聚力、外增影響力、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法寶。

安全文化研究所和北繪整合傳播機構,經過近年來的潛心研究和工作實踐,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上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初創了一種以績效為導向的安全文化建設模式。我們認為,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于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從企業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出發,以建立本質安全型企業為目標、以安全價值為核心、以安全行為為重點、以安全績效為導向創建本質安全型的安全文化。我們倡導的安全文化有以下特點。

本質型的安全文化對傳統的安全管理進行辨證揚棄,使企業安全管理以“事”和“物”為中心轉移到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行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樹立起“人是安全的動力,人是安全的主體,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進而塑造本質型安全人,最終實現本質安全型企業;

卓越型的安全文化企業的每一位職工都追求卓越的安全生產成效和成果,企業領導和管理人員以及生產職工不滿足于行業一般的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實現國際一流的管理水準和安全目標;

全員型的安全文化企業的每一位職工都能夠自覺意識到他們的工作中存在著許多危機和風險,能夠主動地并不斷地去識別和排除各種安全隱患,逐步形成“安全生產,我的責任”、“安全生產,人人去管”的良好氛圍;

公正型的安全文化企業承認人人都有可能出現差錯,可以理解差錯,但是不能忍受故意違章。操作者清楚哪些行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與企業達成一致。生產者完全有權拒絕進行任何不安全的生產與作業活動;

報告型的安全文化鼓勵企業人人都來發表對于安全生產的意見和建議,管理部門對于獲得的每一份安全報告都給予認真的對待和分析,不管是否需要采取行動都應反饋信息給報告者。甚至對有益的報告要予以公開表揚與獎勵;

學習型的安全文化鼓勵企業人人學習、研究并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術提高組織的安全生產與管理水平,企業依靠各種管理手段不斷更新和充實職工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所有的安全報告都向職工公布,讓每一個人都接受教訓并體現在各自的本職崗位之中。

當我們討論創建企業安全文化時,通常指的是創建一種組織環境,即創建一個群策群力的系統來共同關注安全績效的改善,以使企業員工可以安全地完成本職工作,并有正確的理由和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安全生產。和傳統的安全管理不同,安全文化既關注當前的問題,也關注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它隱含著三個層面的目標:

1、發現并及時解決目前存在的安全實際問題;

2、對各類安全問題采取根治的解決辦法,即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及時加以清除;

3、增強組織今后發現和解決安全問題的能力。

三、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模式

我們認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關鍵不是孤立地去解決問題,而是系統化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對安全文化進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一般來說,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有四個支柱:理念目標系統、管理控制系統、發展動力系統和形象傳播系統。沒有理念和目標做基礎,安全文化建設就是無的放失難以產生效果,也難以凝聚人心并引發深層次的企業變革;沒有管理控制系統,沒有優化的組織、制度和流程,安全理念落地就缺乏載體,職工行為就難以改變,安全文化建設就難以產生實際的效果;沒有發展動力系統,沒有合理的人才選拔和進出制度、崗位任職資格體系、績效管理體系、價值分配系統,職工就沒有激情和動力去實施變革;沒有形象傳播系統,企業就無從樹立自己的公眾形象,職工也無從識別自己的形象。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沒有自己的社會形象,就更不用說有獨特的企業文化了。

理念是變革的燃料和動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首先要選擇一個正確的基準點,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并在工作中不斷加以堅持。沒有把理念與實際工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理念就是空洞的;缺乏正確的理念來指導行動,行動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成果。國際杜邦集團的安全記錄優于其他工業企業30倍,事實上,杜邦的員工在工作時要比他們在家里還要安全10倍。達到這個理想成績,全賴杜邦嚴守的十大安全理念。

管理控制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組合手段,配套推行,才能有效。管理控制的組合手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績效管理系統、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和職工能力的提升。四個要素需要協同作用,均衡推進,才能取得實效。試圖單靠引入一套管理的制度或辦法,單項推進,缺少其他方面配合的話,結果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發展動力系統的核心是激勵。激勵是激發職工工作動力,使其發揮更大潛力的方法。現在企業更為重視的是對職工行為的監控,而不是激勵。而且大多數企業的激勵方式比較單一,過度依賴金錢刺激;激勵機制不科學,過度強調短期效果,達不到使職工入腦入心并體現其自尊與價值的作用等等。這樣,就造成了激勵不足,或者激勵偏差的現象。激勵不足,職工工作的動力就不足,工作效率就降低;激勵偏差,職工追求的目標就與企業的經營目標不一致,影響企業快速發展和持續發展。

有了這四個支柱,也就具備了企業安全文化體系中態度、能力、關系和環境四個核心要素。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安全文化建設不是一陣風,吹過就算,或只打雷不下雨,而是一場深刻的企業文化變革和管理創新,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文化變革需要時間、力量和責任的投入,因此,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工程,需要有計劃、有組織、有手段、長期持續努力地推進,不可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半途而廢都是不可取的。企業安全文化的推進和塑造,必須要有系統化的組織設計,必須要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結合起來,必須要和安全管理結合起來,必須要用制度來保證,必須要用機制來推進,必須要有一批具有職業精神和專業能力的企業文化管理人才來貫徹和落實。

四、如何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文化研究所和北繪整合傳播機構在組織設計和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并未采用慣常的精神層、制度層、物質層這樣靜態模式的企業安全文化構建方法,是因為這樣做很容易走向為文化建設而建設文化的道路,往往會脫離企業的經營管理實際。當我們分析問題時,這種靜態的框架比較有效,但在實際效果上的確不好。我們采用更加具有推動力的動態模式,即通過一系列的企業變革措施順利從目前狀態過渡到理想狀態實現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應用時難度會很大但實際效果確會很顯著。

在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這一變革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須使領導和管理層具備“動態組織執行力和領導力”。在傳統的、靜態的企業環境中,最可靠的是經驗,也就是如果你做過這件事,對這件事很熟悉,那么就能有權威、有能力來組織領導這場變革;而現在的企業環境更多的是動態,一切都在千變萬化之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復制,也沒有舊的權威可以依賴,所以就需要企業領導人和管理者具有非凡的勇氣和魄力,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指揮,管理者全力組織實施。否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就會半途而廢或無法達到預期收效。

能否順利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關鍵在于領導者的承諾、執行者的責任和實踐者的能力。大量的經驗和教訓表明,變革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到:

1、創造危機感——與外部環境保持密切的聯系,識別并討論危機與機遇,向職工表明變革的必要性,通過宣傳與培訓喚醒整個組織的情感動力,營造變革的氛圍。

2、最高管理層的支持——如果想讓變革有成功的機會,必須依靠最高管理層的權威、可信度和組織力量來有效地領導企業的變革。

3、制定遠景和戰略——為職工提供一個完整有效的、能激勵人的、有資源支持的發展藍圖,用清晰的發展藍圖和可使職工得到實惠的方案去指導變革。

4、持續一致的溝通——人最怕的是未知,因此企業變革時,要通過溝通機制讓職工知道,變革將把他們帶往何處,不但要講危機,也要講成長及對每個人所帶來的實際益處。

5、各級職工的參與——授權職工實施遠景規劃,改變阻礙變革的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和流程,通過各種培訓來發展職工所需的知識與能力。

6、收獲短期的成果——為取得有效的績效改進目標制訂計劃,努力實現這些階段性的目標,并對參與績效改進的職工進行表揚和獎勵。

7、堅定的推動與貫徹——利用日益提高的信譽,進一步深化組織變革,改變與企業戰略發展不適應的體制、結構和政策,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再次激活整個變革過程。

8、使新方法制度化——闡明企業成功與變革之間的聯系,將成功的管理模式制度化,并利用各種手段確保變革的持續推進。

大多數企業真正要實現安全文化建設取得卓有成效,的確需要花上二到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一個時間表對企業各級管理者來說也許會覺得時間長了點。但事實是,如果你不接受這個時間表,你將永遠不能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目標,企業的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五、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植入高績效的精神

如果我們僅僅死盯著安全文化本身,而不是致力于那些能夠塑造安全文化的要素,安全文化建設就會缺乏推動的力量。出于這種認識,許多企業把安全文化與政治思想工作等同起來,出現了行政抓管理,黨委抓文化的局面。使得安全文化只能發揮宣傳的作用。應該是安全文化建設由黨委和行政齊抓共管,包括企業董事會和安監部門都要參加其中,而且應由行政和安監部門做出專項列支計劃加以保障。

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在企業安全文化中建立高績效的精神,這種精神來自于:1、企業主要領導對工作安全的有力承諾;2、對職工個人價值的肯定并鼓勵職工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3、對安全成就優異的強調與鼓勵。

如果企業領導層不關心變革,變革就沒有機會。安全文化建設不是那種由上級傳達一個文件給下級的模式所能實現的,安全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失敗和企業領導層的態度與行動有著必然和直接的聯系。實際上,如果企業領導層認為安全文化是件值得做的事情,在聽取專家指導意見后能夠采取積極的行動策略,投入較多的精力和較高的熱情,安全文化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企業領導層認為安全文化不值得做,或者認為值得做,但沒有采取積極的行動,始終站在背后而沒有走到臺前進行宣傳和推動,那么安全文化建設的缺乏成效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前提是以人為本,必須以滿足廣大職工安全與健康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成就職工的內在價值追求,在精神與物質上都得到認可,這是一個讓職工對企業蘊育溫暖感、成就感、自豪感,進而激活其內因讓每一個職工都有激情參與其中、形成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過程。這是安全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但在許多企業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措施不到位,使得職工普遍缺乏參與安全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追求優異成就的目標可以激勵企業取得卓越的安全生產績效。幾年前,我們在中煤能源集團大屯煤電提出了"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標,當時有很多人認為是不切實際、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大屯煤電公司主要領導思想非常堅定,認為"零安全事故"目標作為一種管理理念,絕對是正確的。“零安全事故”是管理的大目標,不是具體的考核目標,其內在要求是把"零安全事故"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現在大屯煤電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正在發生根本的轉變,"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標已成為普遍追求,其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其安全生產指標連年創新。過去有的單位認為安全可能影響生產進度、安全會帶來經營成本的增加,現在已有很多單位從自身實踐中真正體悟了"安全是企業的命脈","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等理念的價值。

六、基本結論

《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長治久安的戰略之舉。如何通過安全文化建設使企業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平安和諧企業,是企業領導者時刻都在思考的重大問題。同樣,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豐富發展,這樣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只有得到企業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制訂周密的規劃,形成強有效的運行機制,著力創建富有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模式,當這一模式付諸實踐并取得成功之后,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也就真正開花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