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技術綜合評價論文
時間:2022-07-27 11:34:00
導語:企業技術綜合評價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文章基于知識管理的思想,從知識管理角度對技術能力及其要素進行重新界定,并針對企業技術能力的四個構成要素設計了技術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法靜態綜合分析模型方法。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法;綜合評價
一、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技術能力構成要素
技術能力是企業在技術資源和技術活動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總和,其本質是知識。技術能力的靜態特征表現為一定的存量,動態特征則表現為對存量的操作,如檢索、篩選、格式化、存儲、純化、編碼、激活等。企業技術能力是一個表征企業內在能力的概念,是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實現的前提條件。從知識角度看,企業技術能力的本質被定義為知識。技術可以看作是企業所擁有知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技術變化可通過對知識發展的分析得以理解。因而“企業技術能力是企業為支持技術創新的實現,附著在內部人員、設備、信息和組織中所有內在知識存量的總和”。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就必須實現企業內部知識存量的積累,知識存量的積累分為靜態積累與動態積累。靜態積累指知識的儲備和維持、動態積累指知識的重構和使用。知識的動態積累過程是原有知識的運用和新知識的產生兩個過程同時作用的結果。
技術能力的本質是知識,或者說技術能力是組織知識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對技術能力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時,也應從知識管理的角度進行重新的劃分,要素劃分時應兼顧對技術能力的靜態及動態描述。通過對現有技術能力研究的定義及要素分析可以把技術能力的構成要素分為四種。
1.1技術識別能力
技術識別能力是指識別技術未來發展方向、趨勢及對社會經濟、生活影響的能力。技術識別能力是其他技術能力要素的基礎。企業技術識別能力關鍵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在正確解讀國家技術基礎設施、政策導向及科技條件的基礎上,判斷行業內關鍵技術未來發展方向。一方面如果對技術未來發展方向識別錯誤,并進行研究或投資,會導致企業在即將淘汰或僅僅是暫時過渡的技術上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資金;另一方面如果對該技術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判斷失誤.會導致企業錯失重大的發展機遇或做出威脅企業生存的錯誤決策。
(2)在考慮企業的未來長遠發展戰略基礎上,選擇與企業現有技術相耦合的技術。這要求企業在識別技術過程中,長期與短期技術選擇相匹配,一方面所選擇技術長期能有利于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實現:另一方面所選擇技術短期內能被企業的現有技術能力所引進、消化、吸收,或進一步創新。
1.2技術獲取能力
技術獲取能力是指獲取(尋找、收集、引進、交換、購買等)各種現有技術資源(資料、設備、信息等)的能力,企業技術獲取能力的最顯現表象就是企業內的技術知識存量及積累能力。企業技術獲取能力關鍵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尋找技術源的能力。企業在正確識別技術發展趨勢及選定企業自身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后,應能通過技術搜索,了解可能提供相關技術的技術源,并對各技術源進行評價比較后,最終選擇技術獲取對象。
(2)技術的取得能力。選定技術獲取對象后.企業通過收集、交換、購買和合作等方式取得技術的能力。企業不論是進行技術模仿還是創新總是需要立足于現有技術之上,如果企業技術獲取能力不足,則企業技術知識存量及積累必將抑制企業技術創造能力的發揮。同時,企業可能必須投入大量資源去重復開發已有的成熟技術。這不但抑制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而且大量浪費了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資金。
1.3技術學習能力
技術學習能力是指通過對所獲取技術資源的消化和吸收,從而提升企業技術知識水平的能力。企業的技術學習能力關鍵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技術知識共享能力。企業通過技術獲取所獲得的新知識,必須通過知識共享使知識以不同的方式在企業內各部門或個體之間的轉移和傳播。知識共享既是知識管理中最基本同時也是最復雜的活動。在企業技術能力中.知識共享的目的是吸收新知識和有效地利用新知識。通過知識共享,將那些使組織獲益的知識加速應用,使組織獲得競爭優勢。
(2)技術知識應用能力。知識的應用就是把各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以獲得產品和服務。企業應能夠通過知識應用,有效地推動企業技術知識存量切實地轉化為企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并最終體現在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當中。
企業在正確識別技術發展趨勢,并成功獲取相關技術資源后,企業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知識存量及積累,但這并不能保證企業技術能力提升,這些技術資源必須在企業內得以合理的分配、共享和應用后.才能最終轉變成為企業的技術知識及技術能力。
1.4技術創造能力
技術創造能力是指通過制度化研究在技術上取得較重要的創新和突破的能力。企業的技術創造能力關鍵在于:
(1)技術知識整合能力。企業中流動著的知識的簡單堆砌,不會自動產生支持創新成果的原創性知識。創新知識的出現有賴于企業把融入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知識加以有效的整合。只有經過了有效的知識整合活動,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獲取的知識才能夠成為企業的特有知識,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知識整合對于一個企業或個人來說,絕不是現有知識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知識創新的過程。
(2)技術知識重構能力。知識的重構建立在知識應用的基礎上,這是一個內部的升華過程。具體而言,涉及知識的變異、知識的選擇,以及知識的保持。知識經過變異、選擇和保持實現知識的重構,使新知識和原有知識實現交叉融合,最終把資源活化為現實競爭優勢以滿足環境變化的要求。企業的技術創造能力是建立在知識的積累和連續重組基礎之上的,知識積累和企業技術創造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企業只有通過自身研究在技術上取得更符合技術發展趨勢、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發展要求的技術創新和突破才能保證企業相對競爭對手有持續的競爭優勢。
二、企業技術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企業技術能力構成要素分析結果,可設計企業技術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三、企業技術能力及技術能力要素的靜態密切值評價
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法評價法是一種多目標綜合決策方法。它基于多個目標而設定的抽象空間為多維歐幾里德空間(multi—dimEuclideanspace),將每個樣本數組視為該空間上的點,在有限樣本中確定“最優點”和“最劣點”,并計算各樣本點與它們之間的歐氏距離,從而確定樣本點的密切值,獲得比較優劣程度的單個指數。據此對各企業技術能力的優劣進行排序,從而達到優化選擇的目的。
3.1識別競爭對手并在其中挑選樣本公司
企業經營先要認清競爭狀況,認定競爭對手再來確定有效的技術創新策略。要認清自己的產品特點和市場范圍。和自己定位相類似的企業和產品。什么樣的企業是直接和間接競爭對手,在這些競爭對手當中,哪些企業是主要的競爭對手,哪些是次要的、較小的。潛在對手在哪里,能否預見他們的發展情況。競爭對手的數量以及他們各自的市場占有率情況。
在確定了競爭對手以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充分掌握競爭對手技術能力的相關情報。獲取競爭對手的情報的途徑包括:最前線的營業人員、對手的各種廣告促銷活動、展示會的商情信息、協助廠商的生產資料、研究對手的營銷動態、參觀競爭對手的廠房、喬裝成客戶上門拜訪。需要了解競爭對手的信息包括:競爭者的技術識別能力、競爭者的技術獲取能力、分析競爭者的技術學習能力、競爭者的技術創造能力。在充分了解競爭對手技術能力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從所有競爭對手中挑選主要競爭對手及一部分次要的或潛在的競爭對手作為評價的樣本
3.2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靜態綜合評價
在運用密切值評價方法計算各樣本公司的密切值Ci;后。通過對密切值Ci的排序,可了解企業相對于自身的競爭對手其技術能力的水平。一般而言會出現以下三種情形:
(1)如果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Ci在樣本企業中最接近于零.那么說明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其技術能力水平最高。在這一情況下,如果企業能采取恰當的技術創新戰略并輔以完善的創新管理手段,企業就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技術創新上領先于自身的競爭對手,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
(2)如果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Ci在樣本企業中最大,就說明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其技術能力水平最低。在這一情況下即使企業目前可能在技術創新上領先于自身的競爭對手或在市場上取得了暫時的領先地位,但卻無法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隨著技術革新的進一步推動及消費者消費需求的提高,企業必將被市場所淘汰。此時,企業應當即時投入相關資源并改善企業知識管理方法,提升企業技術能力。公務員之家:
(3)如果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Ci在樣本企業中居中,那么說明綜合而言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其技術能力水平一般,在行業競爭對手中處于中游水平。此時,企業有兩種可行的策略:一是針對企業技術能力上的弱點,有針對性的投入相應資源、加強創新管理,使企業技術能力得以提升;二是利用企業技術能力上的局部優勢,選擇適合自身的技術創新模式,揚長避短,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但不論企業采取哪一種策略,都要求企業能夠對自身相對于競爭對手在技術能力不同要素方面的優勢、劣勢.有一個明確而清晰的認識,這就要求企業不但要對自身技術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而且要針對不同技術能力要素和競爭對手進行比較。
四、結論
在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應首先對企業技術能力做出科學合理全面的評價,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識別自身技術能力優勢,將企業技術能力與同行業主要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分析,尋找企業相對競爭對手的技術能力優勢及劣勢之所在,其次才能選擇企業技術創新模式。針對企業技術能力的優勢及劣勢,揚長避短地選擇適合企業的創新模式,并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不斷完善技術創新管理,促使技術知識在企業內轉移、共享,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平臺。
- 上一篇:爭創和諧校園心得感想
- 下一篇:財產保全執行作用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