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供應商的擇選與評判
時間:2022-03-30 11:34:00
導語:小議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供應商的擇選與評判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主要探討供應鏈中供應商評價和選擇問題,給出了一種基于灰色關聯度方法,以實現對供應商的全面、客觀和科學地評價與選擇。最后通過算例分析,證明該方法是可行的。
關鍵詞:灰色關聯分析;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
21世紀,企業面臨的是一個復雜的競爭環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戶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個性化增加,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產品壽命周期縮短和產品結構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新的競爭環境中,企業要贏得競爭優勢,提升自己在行業的位置,就需要引入供應鏈。而供應商作為供應鏈系統的重要環節,不僅是企業組織生產的先決條件,而且是降低成本,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因此,找出一種合適的方法對供應商進行選擇與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常用的供應商選擇與評價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1]、TOPSIS[2]、線性權重法[3]、多目標數學規劃法[4]、神經網絡算法[5]等。
盡管上述方法在進行供應商選擇與評價時各有特點,但是考慮到影響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因素較多,評價指標的統計數據往往非常有限,加上人為的因素,多數據波動較大,沒有典型的分布規律,而且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因素之間沒有確定的數量關系,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是一種典型的灰色系統。在“貧信息”情況下,傳統數學方法在客觀、全面地分析此類問題時就顯得無能為力。而具有所需原始數據少、原理簡單、運算方便、易于挖掘數據規律等優點的灰色系統理論,尤其是灰色關聯分析理論在處理此類問題時能[6]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本文嘗試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供應商進行選擇與評價。
一、供應商選擇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1.供應商選擇與評價指標體系所應遵循的原則。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是一個多準則多目標化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對供應商進行衡量對比,以科學、客觀地反映供應商的情況,綜合體現供應商的[7]潛在發展能力。總的來說,評選的標準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1)完備性和簡潔性原則。(2)客觀性和可比性原則。(3)可重構性和可擴充性原則。(4)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
2.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指標設定。供應鏈研究的權威機構PRTM在SCOR(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應鏈績效的11項指標,目前供應鏈委員會的170多個成員企業都在使用該評價指標。在具體的供應商評價指標篩選中,從使供應鏈績效最大化的目標出發,按照指標的設計原則,本文擬選擇易于度量、量化并且數據容易收集的其中七個指標來進行評價,它們是:產品質量、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售后服務、財務狀況、產品價格、準時交貨率等。供應鏈在運行期績效評價體系[8]包括三個方面:產品角度、組織角度和信息共享角度。其中產品質量、產品價格和準時交貨率是從產品角度而言,售后服務、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和財務狀況是從組織角度而言。
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
灰色關聯分析(GreyRelationalAnalys,GRA)灰色理論的兩大支柱之一。灰色關聯分析法是分析系統中個因素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或者說是對系統動態過程發展態勢量化比較分析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據系統動態過程發展態勢,即有關統計數,來判斷其關聯程度,據的幾何關系及其相似程度,認為若干個比較數據所構成的曲線形狀越接近,則變化態勢越接近,關聯度就越大。關聯度系數的計算就是因素間關聯程度大小的一種定量分析。這種分析方法對數據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數據多和數據少都可以進行分析。
三、灰色關聯分析法選擇與評價步驟
第一步:建立標準化決策矩陣D。設m個供應商作為備選方案,具有n個評價屬性。用相應的xij表示第i個供應商的第j個屬性值,構造決策矩陣D如下:
D=X11X12…X1nX21X22…X2n……Xm1Xm2…Xmn
由于選取的各數據量綱不盡相同,故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如下標準化處理,進而每個屬性具有同樣長度的向量:
bij=(1)
第二步:確定權重向量ω,通過德爾斐法,邀請專家打分給出。
第三步:建立加權標準化決策矩陣V:
V=ω1b11ω2b12…ωnb1nω1b21ω2b22…ωnb2n……ω1bm1ω2bm2…ωnbmn
第四步:確定參考指標序列。經過規范化處理之后,其對比的相對最優比較序。
p*=(p*1,p*2,…,p*n)
第五步:計算第i個方案與最優比較序列的灰色關聯系度:
計算第i個方案與最優比較序列關于第j個指標的灰色關聯系數:
r+ij=,ζ∈(0,1)(2)
其中:Δi(j)=|p*j-Vij|
m=Δi(j),M=Δi(j),ζ為分辨系數,一般取值0.5。
式中:ρ為分辨系數,0<ρ<1,根據不同背景要求取值,通常取ρ=0.5。
第i個方案與最優比較序列的灰色關聯度為:
Ri=r+ij(1,2,…,m)(3)
第六步:排列偏好順序,依據Ri值的降序,即從大到小對供應商進行排序選擇最大的為最優。
四、實例分析
某一核心企業要從8個供應商中選擇理想的供應商。它采用的評價指標包括:產品質量、研發能力、售后服務、財務狀況、生產能力、產品價格和準時交貨率。分別用a1,a2,a3,a4,a5,a6,a7表示,各評價值(見表1)。通過專家打分給出的權重系數為。
ω=(ω1,ω2,ω3,ω4,ω5,ω6,ω7)
=(0.3397,0.0660,0.0693,0.0245,0.1678,0.1678,0.1639)
加權標準化決策矩陣V為:
V=0.11550.02310.02620.00830.07200.05440.05700.10690.02340.02400.00920.04070.04420.06310.10470.02580.02380.00840.06260.07690.05150.10550.02470.02350.00940.04700.06900.05900.13540.02200.02540.00800.05320.04700.05420.12690.02340.02670.00820.07510.07530.06110.14000.02230.02290.00840.05950.05170.0549
確定參考指標序列:
p*=(0.1411,0.0258,0.0267,0.0094,0.0751,0.0442,0.0515)
由公式(2)和(3)得出各備選供應商的評價值與理想解的灰色關聯度為:
Ri=(0.8070,0.7684,0.7510,0.8243,0.7748,0.8851,0.8217,
0.8725)
按上述灰色關聯度的將次排序為:
R6>R8>R4>R7>R1>R5>R2>R3,供應商6為最佳供應商。
參考文獻:
[1]林勇,馬士華.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供應商的綜合評價選擇研究[J].物流技術,2000,(5):30-32.
[2]王東,田冰,湯小龍.TOPSIS法選擇物流供應鏈中的供應商[J].經濟師,2007,(10):255-256.
- 上一篇:透析室內設計中的環保節能設計
- 下一篇: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的新思路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