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戴明管理思想與企業實踐

時間:2022-04-08 04:31:00

導語:漫談戴明管理思想與企業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戴明管理思想與企業實踐

摘要:戴明管理思想在日本的管理實踐中讓企業受益匪淺,對于日本企業的管理提升與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戴明管理思想在日本得到普遍認可并運用于實踐之后開始風靡全球,讓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很多企業也開始學習并實踐戴明管理思想。本文先闡述戴明管理思想的核心內容,然后分析為什么戴明在日本推行他的管理思想能夠成功;美國先是漠視而后又轉而向日本學習戴明管理思想的原因以及戴明管理思想給美國企業帶來的管理變革進行分析;接著就戴明管理思想在中國的企業實踐中會存在較多的困惑、迷惘與挫折進行分析。最后綜述管理思想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關鍵詞:戴明管理思想實踐

一、關于戴明管理思想

戴明博士(1900-1993)是美國最著名的質量控制專家之一,被公認的20世紀十大經營管理大師。他曾向美國的企業界推廣他的管理思想,卻遭到美國很多企業的不屑,之后他去了日本,開始全面宣講并推行戴明管理思想的實踐,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并創建了日本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企業管理的“日本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影響較大的質量獎中,日本戴明獎是創立最早的一個。它始創于1951年,就是為了紀念已故的威廉·愛德華·戴明博士,他為日本戰后統計質量控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日本業界認為,他的教誨幫助日本建立了這樣一個基礎,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日本的產品質量才達到了今天這樣被世界廣泛承認的水平。

自從1951年創辦至今40余年來,已經有超過160個日本企業獲得戴明運用獎,這些獲獎者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均獲得了大幅度提高。戴明運用獎雖然誕生于日本,但現在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質量獎項。

一代大師戴明的管理思想特色要點概括如下:顧客是供應鏈上最為重要的環節,僅以顧客滿意為目標是不夠的,你必須超越顧客的期望,進而增進你的信譽,贏取未來的生意。品質的改進等同于降低變異,這是統計思維及統計方法為何十分重要的主要原因。統計研究即為變異研究,管理者要致力于縮小變異。持續改進系統品質以超越顧客的需要與期望。

二、戴明管理思想在日本的成功

1950年7月,受日本科學家與工程師聯合會(JUSE)邀請,戴明博士赴日本講學。后擔任日本產業界的講師及顧問,其間幫助整頓、創立日本產業制度,塑造了風靡世界的日本企業管理模式。

在日期間,戴明首先在東京的日本醫藥協會大禮堂就質量控制這一主題進行了為期八天的講授,接著,又在日本本州島東南部的箱根鎮為企業的高級主管講授了一天。在這些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戴明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統計質量管理的基礎知識完整的傳授給了日本工業界的主管、經理、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他的講授為現場聽眾留下深刻印象,并為當時正處在幼年期的日本工業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能將抽象化的管理思想如此淺顯易懂地解讀給聽眾,戴明確實無愧于“管理大師”的稱號。

聽課的人們將這八天課程的速記、筆錄匯總整理為《戴明博士論質量的統計控制》的手抄本競相傳播,戴明博士隨即慷慨地把這一講稿的版稅贈送給日本科學家與工程師聯合會(JUSE),為了感激戴明博士的這一慷慨之舉,當時擔任JUSE會長的KenchiKoyanagi先生建議用這筆資金建立一個獎項,以永久紀念戴明博士對日本人民的貢獻和友情,并促進日本質量控制的持續發展。JUSE理事會全體成員一致通過了這項提議,戴明獎由此建立。隨后,戴明博士的著作,《樣本分析》在日本翻譯出版,他再一次捐贈了該書的版稅,自那以后,戴明獎不斷發展,直到今天JUSE依然負責戴明獎的所有經費管理。

吉田茂是日本戰后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蕩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于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于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后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戴明管理思想追求超越顧客期望的精要迎合了日本民族的追求。日本在對戴明管理思想的內涵充分理解與外延積極拓展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建立了適合日本國情的獨具特色的全面質量管理,取得了極大成功,為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后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于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無論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后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于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后于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愿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三、戴明管理思想對美國的影響

戴明一開始向美國企業界推介他的管理思想的時候,由于個人資質與聲望還不是很高,很多企業都不買帳,當時很多的美國企業都崇拜于福特式的生產線,對于戴明的管理思想并不是很重視,直到后來戴明的管理思想在日本的實踐中做得非常成功,美國的很多企業開始轉而向日本企業學習戴明的管理思想。

1980年,NBC播出“日本能,我們為什么不能”節目后,戴明的管理思想在美國刮起了一陣品質革命旋風,大幅提升了美國的生產能力與競爭地位。

戴明使企業家們重新認識了構成戴明管理理論的基礎,統計學對管理科學的重要性。由于后來戴明的管理思想得到企業界與學術界的普遍認可,作為戴明管理思想重要工具的統計學、過程控制學和統計工程學在企業管理上得以廣泛應用。全面質量控制意味著用統計學和系統的方法去不斷改進和解決問題,而這就是戴明管理管理思想的理論基礎。

戴明將一系列統計學方法引入美國產業界,以檢測和改進多種生產模式,在摩托羅拉(Motorola)進行了長達10年的咨詢。從而為6σ管理法奠定了基礎。

戴明管理思想認為產品質量是由生產系統產生的。ISO900X認證系統是一系列的標準,其目的就是不但要確認產品質量,而且要確認生產產品的系統和過程,幫助公司了解系統,用正確的程序文件定義一個高質量的系統,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只有不允許任何利益相關個人或集團干涉調查團的工作,才能得出科學公正的結果,才能對癥下藥。由戴明一再倡導的獨立調查制度在工業化國家和企業被普遍應用,可以看出戴明管理思想對整個工業化國家的影響。

戴明提出了美國工業走向衰落的七宗致命弊端:缺乏堅定不移的改善產品和服務的目標;過于強調企業短期利潤;對個人績效的價值評定或其他評定存在缺陷;管理者的跳槽對企業的影響;通過數量來管理,但沒有考慮到那些未知或不可知的數字;過高的醫療成本;美國公民好訴訟的本質使得律師費用的增加而導致成本過度。戴明將絕大部分的這些錯誤歸咎于制度,而不是人本身。戴明提出質量管理始于組織的最高層而不是員工。其目標是通過持續改進減少變異,發現作為特殊原因導致的結果,是什么失去了控制。在他逝世之前的最后15年中,戴明譴責了美國管理者以及他們的錯誤,從而激發了美國管理者對質量管理的新興趣。

組織是一個系統,管理是一門科學。多虧了戴明,現在美國的首席執行官們,才真正理解系統的重要性。

四、戴明管理思想在中國的實踐

喜歡學習固然是好事,但在學習某一方面的知識之前,首先要練習鑒別力,如果連最起碼的鑒別力都沒有,到底哪些該學,哪些不該學,哪些需要學后進行適應性補充,哪些需要徹底拋棄等都不清楚的話,那么這種盲目的學習后應用于實踐所產生的后果將是非常負面的。中國很多的企業在學習別人先進的管理經驗的時候,非常象我們應試教育中應考的學生,他們的重點主要是放在如何拿高分數上,而不是放在學習本身——學了以后到底給我們帶來的什么樣的思考維度與視野拓展。于是乎,照搬全抄,就象應試教育中的學生一樣,全給背下來,然后再開始機械地指導企業運營。到頭來,學到了形,卻領會不到其神韻。

國內很多的企業往往會忽略自身的發展階段、管理基礎差異等,然后盲目地嫁接已經被日本與美國實踐驗證過的戴明管理思想精髓。戴明管理思想在日本與美國能取得較大成功,那是因為戴明本人以及推廣成員都已經很深刻地學習了管理思想精髓,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很清楚企業基礎以及存在的實際問題。因此將理論實踐化就水到渠成,而且效果顯著。而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國內很多企業管理咨詢項目的顧問們是不具備有效解碼戴明管理思想精髓的能力的,因此就更談不上項目實施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有效性。只有在真正領會了戴明管理思想精髓的前提下,并在實踐應用中與中國的企業實際、管理團隊、員工素養等要素相結合才能真正將管理思想有效實踐化。企業管理的成功絕對不是簡單的復制就能完成的,同樣的管理思想,不同人解碼就有不同的理解,就有看問題的不同高度,也就有不同的實踐結果。比如說生產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指導思想,同樣就產品的質量是由誰決定的,我談談我的看法:在企業發展之初,企業的管理制度以及團隊還沒有有效地完善時,應該側重于檢驗,因此這個階段可以說“產品質量是檢驗出來的”;當企業進一步發展后,進入第二個階段“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這就是戴明提出的關于產品質量的思想精髓;第三個階段是“產品質量是管理出來的”,這個階段強調的環節更多,從產品設計、零部件的采購等各環節都進行管理控制,從而達到提升產品質量的目的。當然也有人提出最后產品的質量是設計出來的,這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戴明提出的“產品質量是由生產系統產生的”是一個比較普遍共性的企業階段,因此企業在學習時,靈活運用管理思想才是關鍵,這些方面中國的企業還有待提升。

五、綜述管理思想與管理實踐

管理學界的爭論司空見慣,然而,有一場爭論卻別具一格。爭論的雙方,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這就是德魯克同戴明之爭,目標管理同質量管理之爭。誰是誰非,或者亦是亦非,迄今尚難下結論。

目標管理是德魯克的杰作。這種管理方法是德魯克于20世紀50年代最先提出的。目標管理的宗旨,是把管理的著眼點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放在過程上。目標管理的關鍵,是要形成上下一致、消除內耗的目標體系。目標管理的實質,是由外在管理走向員工自我管理,由他治變為自治。目標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國迅速傳播。它的優勢是可以克服西方從泰勒以來過于嚴密、過于硬化的過程式管理造成的種種弊端,激發員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由于目標管理強調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可以使個人利益和組織利益一體化,促進組織發展。

就在美國企業廣泛采用目標管理的同時,戴明的質量管理在日本風風火火地鋪展開來。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日本經濟繁榮,美國漸顯頹勢,于是對目標管理的批評多了起來。

中國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管理思想,學者們也是各持己見,有學者提出,中國需要戴明管理而不是目標管理。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任何的管理思想之所以能成為有廣泛群眾推崇的理論,多少是蘊涵著一定的哲理。一般管理思想都會在某個特定的領域、特定的歷史時期或階段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戴明管理思想除了給企業界帶來了驚人的變革外,還進一步地推動了數理統計學在管理實踐中作為有效的應用工具而得到廣泛運用。另外,不管是什么管理思想都會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很難說哪種管理思想是優秀的,哪種管理思想是應該徹底擯棄的。如果在管理實踐中能有效地吸收管理思想精髓并靈活運用于實踐,多少是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的。而且我們還可以對管理思想進行外延拓展,使其賦予新的生命力。我認為,管理思想的生命力表現就在于它的實踐性,越能被應用于實踐并能被實踐所認可或升華的思想才具備生命力。同樣,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完善管理思想的理論體系才能使得管理思想更為燦爛奪目。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任何的管理思想在剛剛提出的時候都不見得會得到廣泛認同,但隨著管理思想的傳播者的不斷努力以及在實踐中的不斷應用驗證,管理思想是否具有應用性、廣泛性以及是否具有長期的影響力與生命力也會逐漸顯現。

六、參考文獻

1、《戴明管理思想核心讀本》宏舉責任編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管理思想史》丹尼爾·A·雷恩(DanielA.Wren)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