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命周期的融資策略擇取
時間:2022-04-20 09:55:00
導語:公司生命周期的融資策略擇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由于企業所處環境不同,面臨的風險內涵和強度特征也不盡相同,從而直接影響到企業融資戰略的選擇。本文首先概述融資戰略的內涵,并將其目標定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分析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風險特征,進而提出與各階段相適宜的融資戰略選擇。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融資戰略風險搭配可持續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宏觀大環境下,在知識經濟的大浪潮席卷中國企業的情況下,注定了21世紀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是一個市場經濟規律體現更加明顯的時代,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與財務管理面臨著巨大風險的時代。在這樣的經濟全球化大潮中,我國企業既有可能踏上鮮花與黃金鋪成的七彩路,也可能墜入黑暗的市場陷阱與沼澤中。那么我國企業如何在這充滿荊棘的風險之路上,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世紀最佳軌道呢?這是擺在每個企業面前的現實而迫切的問題。
眾所周知,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對于如何具體實現這一目標,美國財務學家希金斯提出可持續增長的理念,認為謀求長期生存和發展,力圖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對企業具有最重要的意義。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沿著一定的生命周期軌跡運行的,而企業在生命周期不同發展階段所遭遇的風險內涵和強度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依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研究企業風險并確定企業的融資戰略,能夠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具有較強的目的性。本文立足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分析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風險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與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相適應的融資戰略。
二企業融資戰略的內涵和目標定位
企業融資戰略就是根據企業內外環境的狀況和趨勢,對企業資金籌措的目標、結構、渠道和方式等進行長期和系統的謀劃,旨在為企業戰略實施和提高企業的長期競爭力提供可靠的資金保證,并不斷提高企業融資效益。
(一)企業融資戰略的內容
企業融資戰略主要是對以下融資問題確定應該采取的行動方針,即:為什么籌資?從何處籌資?何時籌資?用什么方式籌資?籌集多少資金?籌資的成本為多少等。與具體的籌資方法選擇決策不同,企業融資戰略是對各種融資方法之間的共同性的原則性問題作出選擇,它是決定企業融資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企業具體融資方法和運用的依據。
(二)企業融資戰略的目標定位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但對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財務理論界的一些人士特別推崇通過增長實現最大化,其理由是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股票市價和收益也必將增長。然而,美國財務學家希金斯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從財務的角度看,快速增長會使企業的資源變得相當緊張,若不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控制,快速增長可能導致破產,同時,增長緩慢的企業又有可能成為其他企業收購的獵物。因此,希金斯強調了可持續增長的意義,企業一、兩次成功的戰略選擇并不能保證企業長期繁榮。只有進行有效的戰略管理,謀求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力圖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對企業來說才具有最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風險條件下,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企業融資戰略目標的根本途徑。
三企業生命周期不同發展階段的風險特征
(一)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企業生命周期是指企業從誕生到消亡的整個過程,生命周期理論是現代企業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一般而言,企業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企業初創期,在這一階段,創業者滿懷抱負,組織系統雖不完善但具有活力,創造性和冒險精神充足,創業者之間團結一致,凝聚力強,但企業資本實力弱,產品品種少,生產規模小,盈利水平低,企業形象尚未樹立。
2.企業成長期,在這一階段,企業開始由小到大,實力逐步增強,企業的經濟增長使創業者看到了希望,因而企業的組織活力、創造性和凝聚力不減,創業者也愿意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冒一定的風險,企業注意重點發展有前途的產品,雖然盈利不多但增長速度較快,企業開始設法樹立自身的形象。
3.企業成熟期,企業進入成熟期的切入點往往是幾種重點產品成功地占據了市場甚至獲取了優勢地位,這時企業的形象得以樹立,生產規模得以擴大,盈利水平達到高峰但增長速度放慢,企業逐步設立各種部門,組織體系趨于完備,但組織系統內的創業者之間開始產生矛盾,組織系統凝聚力被削弱,守成思想開始出現,企業創造力和冒險精神減退,因而組織活力顯得不足。
4.企業衰退期,在這一階段,企業走向衰老和消亡,企業資本雖多但資本負債率高,生產規模雖大但包袱沉重,產品品種雖多但前途暗淡,規章制度雖多但組織矛盾突出,企業形象雖在但已成昔日黃花。
(二)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風險特征
企業的理財風險分為兩部分: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指由于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中經營導致的未來經營收益的不確定性,來源于企業外部條件變動和內部原因兩個方面,財務風險則是由于企業籌資決策導致的未來財務成果的不確定性。因此,經營風險是企業無負債經營情況下財務活動的固有風險,是任何企業財務管理都回避不了的風險,而財務風險是企業在利用財務杠桿時,除經營風險以外增加的風險。在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這兩種風險有不同的表現。
1.初創期:知名度不高,資金不充裕。整個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企業的夭折。新產品開發的成敗以及未來企業現金流量的大小都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因此經營風險非常高。
2.成長期:成長期企業的產品逐漸被市場所接受,銷售能力增強,生產規模擴大,業務迅速增長,發展速度加快。但企業的經營風險仍然比較大,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的市場營銷費用加大,企業需要募集大量資金進行項目投資,但企業的現金流量卻仍然是不確定的,且市場環境是多變的。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更新企業未來發展規劃,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以保證企業的快速成長。
3.成熟期:企業的主要業務己經穩定下來,產品銷售額保持穩定的水平,增長速度開始減慢。企業走入正軌,現金流量比較穩定,經營風險相對下降,管理制度趨于完善,企業價值不斷增加。成熟期時企業利潤的高低及其實現程度并不取決于產品的價格,而是取決于產品的成本。因此,企業在成熟期時的成本控制極為重要。
4.衰退期:由于競爭加劇,企業創新能力減弱,原有產品逐漸被市場所淘汰,銷售額下降,而新產品卻很難推出,企業業務發生萎縮,競爭能力下降。而企業潛在的投資項目又尚未確定,因此企業容易走向破產。
四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融資戰略
(一)風險的反向搭配原理
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可以產生多種組合模式,以供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理性的財務戰略選擇。這些風險可以按各種可能的方式進行組合形成企業總體風險,也即數學上用各個因素相乘產生一個復合的結果。如果高經營風險和高財務風險相搭配,那么企業總體風險將非常非常高;這樣企業也許會投機成功,但最有可能的是徹底失敗甚至瓦解。因此,如圖1所示,這種組合方式不太合乎常理,對企業長期成功運作是不利的。當然,這種組合對冒險家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把所以的利益相關者所冒的巨大風險和回報都考慮在內了。從冒險家的角度看,這種組合的結論是:你承擔所有的風險,我拿走所以的收益。
不幸的是,許多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所構建的組合很成問題,他們將很低的經營風險和很低的財務風險搭配到一起。其后果可能是企業被獵食者關注或者被敵意收購,因為這種低風險戰略會導致企業價值在資本市場上被低估。
有著高經營風險的企業應該運用低風險的財務策略,也就是說,權益風險資本應該盡量是資本占用成本有彈性、可變。這一規律目前在資本市場已經被人們普遍理解和接受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風險資本主要由一些數量相對稀少的專業金融組織來提供了。低經營風險的企業運用簡單的財務策略會遇到更大的問題。通常,當企業變得成熟,經營風險就會減少,這時就應該搭配較高的財務風險。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應該反向搭配。通常情況下,公司的核心業務趨于成熟或者轉向其他領域時,經營風險會下降,相應的,財務風險開始增大。不管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競爭戰略的改變都會導致經營風險增加。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就應該建議經理降低財務風險,恢復公司原有的總風險。
(二)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融資戰略選擇
在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里,經營風險都在降低,如果沒有公司股東和債權人完全不能接受的綜合風險產生的話,財務風險應該會增加。這會導致一個明顯問題的產生:可能增加的財務風險會給企業的融資戰略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1.企業初創期的融資戰略
在企業初創期,大多數公司認為經營風險比財務風險更重要。因此,從總體上看,創業期企業的融資戰略安排應是關注經營風險,盡量降低財務風險。與此相適應,企業初創期適宜通過權益資本籌資,建立牢固的財務基礎,以保證企業的生存和未來的成長。初創期企業一般不宜采取負債籌資,這是因為一方面,初創期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風險很大,債權人出借資本要以較高的風險溢價為前提條件,從而企業的籌資成本會很高。另一方面,初創期企業一般沒有或只有很少的應稅收益,利用負債經營不會給企業帶來節稅效應。而對于權益籌資,由于初創期企業盈利能力較差,投資有完全失敗的潛在可能,因此風險投資者在其中起很大作用。風險投資者之所以愿意將資本投資于企業,是因為預期企業盈利能力未來會出現高增長。
2.企業成長期的融資戰略
企業在該階段應采取以下融資策略,由于風險投資者要求在短期內獲得因冒險投資成功而帶來的高回報,一旦產品成功推向市場,他們就開始著手準備新的風險投資計劃。因此,如果企業原始資本中存在風險資本,則企業必須找到其他適宜的外部融資來源將其取代,并為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資本儲備。在這一時期,經營風險仍然很高,因此財務風險應當很低,這就意味著新的替代資本和增資融入仍應通過權益籌資方式籌集。由于公司的產品已經經受了市場的考驗,而且公司經營已相對比較穩定,因此新投資者較之風險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要低,企業有可能從較廣泛的潛在投資群體中搜尋新的權益資本。當然,權益籌資方式也包括提高稅后收益的留存比率。如果兩種融資途徑都不能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資金,最后可考慮采用負債融資方式。
3.企業成熟期的融資戰略選擇
與成熟期的風險特征相適應,企業成熟期可采取相對激進的籌資戰略。激進是相對于前兩階段的穩健而言,其含義為可采用相對較高的負債率,以有效利用財務杠桿。在企業成熟期,經營風險相應降低,從而使得公司可以承擔中等財務風險,同時企業開始出現大量正現金凈流量,這些變化使企業開始可以使用負債而不單單使用權益籌資。對成熟期企業而言,只要負債籌資導致的財務風險增加不會產生很高的總體風險,企業保持一個相對合理的資本結構,負債籌資就會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同時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
4.企業衰退期的融資戰略選擇
適應衰退期的風險特征,從總體上看,企業在該階段應采取防御型融資戰略。企業衰退期仍可繼續保持較高的負債率,而不必調整其激進型的資本結構。一方面,衰退期既是企業的夕陽期,也是企業新活力的孕育期。在資本市場相對發達的情況下,如果新進行業的增長性及市場潛力巨大,則理性投資者會甘愿冒險,高負債率即意味著高收益率,如果新進行業并不理想,投資者會對未來投資進行自我判斷,因為理性投資者及債權人完全有能力通過對企業未來前景的評價,來判斷其資產清算價值是否超過其債務面值。因此,這種市場環境為企業采用高負債融資創造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衰退期的企業具有一定的財務實力,以其現有產業作后盾,高負債融資戰略對企業自身而言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閻達五、陸正飛《論財務戰略的相對獨立性》《會計研究》2000年第9期
[2]孔寧寧《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選擇》《財會通訊》學術版2004年第11期
[3]伊查.麥迪思《企業生命周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4]張延波《企業集團財務戰略與財務政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5]劉志遠《企業財務戰略》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 上一篇:試議高鐵的局限性及及其發展趨勢
- 下一篇:小議企業海外投資競爭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