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編輯工作內涵及工作特點
時間:2022-11-01 05:37:00
導語:解析編輯工作內涵及工作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任何出版物承載的文章或作品與讀者見面,除同行或懂得出版規程的人以外,絕大多數人普遍關注的是作者而非編輯。不能否認,在社會地位上,編輯始終處于名副其實的“為人作嫁”的陪襯角度。這種長期以來由社會沿襲下來的思維慣式是帶有一定認知偏差的,甚至是不公平的。作者與編輯的付出,都是為了給社會創造精神財富,二者的勞動應該受到等同的重視。所有出版物都是以所刊載的不同內容或不同質量的文字擁有各層次讀者的,這些文字來源于作者,沒有作者就沒有載體;作者的文字必須經由編輯的加工修飾才能得以在載體發表,沒有編輯沒有載體,水平再高的作者也無法將自己的見解昭然于世。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所指出:“社會主義的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著譯者共同的工作,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關系。”因此,編輯與作者在各自的分工領域進行勞動,目標是一致的。
1.1編輯與作者之間要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可以說,一個視自己文字高于一切的作者,決不會無視與編輯的交流,而只有接受編輯中肯的意見和合理的建議,作品才會更加完美,才有可能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的反響,從而提高作者今后作品的號召力,這正是每一個作者所期待的目標。如果說編輯是編織高手,作者無疑是優質錦線。只有二者積極配合,才能取得雙贏的社會功效。一方面,在具體交往中,編輯往往掌握工作的主動權,這就要求編輯必須要有謙虛謹慎、禮貌待人的態度,進而增強作者對編輯工作的信賴感和參與感。要有意識地建立一支思想、學識以及寫作能力具佳的作者隊伍,并且將編輯部近期乃至遠期的選題設想與他們進行探討,傾聽他們的建議,有條件還可以舉辦不同形式的座談或聯誼活動,目的是不斷提高作者的水平和素質,最終做到在進行重要選題布置時,他們能夠準確地領會編輯工作意圖,高效快捷地拿出上乘作品。另一方面,作者憑借頭腦和文字立足于社會,既要具有敏銳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又要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水平,,而文章的最后歸宿就是各種出版機構。
1.2作者的成功也是編輯的真誠期待
好的作品不是文字的隨意堆砌,它必然包含大量的社會信息,帶給讀者一定層次上的思索,引起社會的普遍觀注,從而或是解決群眾的生活問題,或是觸發某種利國利民機制的啟動。表面看,得到重視的的確是擁有署名權的作者,但是,如前所述,沒有編輯和載體,文字就無所附麗,而不能發表的文字就像埋在土里的金子,閃光也只能照在方寸之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作者的成功不僅僅是個體的成功,同時也有編輯和編輯部的榮譽,只不過一個是張揚外顯的,一個是含蓄內斂的。
編輯拿到一件作品,都希望它是成型的,因為越是成型,編輯所付出的勞動相對就越輕松,這是人之常情。這給作者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精益求精,就是為自己的作品在編輯和編委會那里開放一盞暢通無阻的綠燈。與此同時,作者交出一部作品,無不將它視為珍品,希望碰到一個既有社會威望又有高強本領的編輯。在很大程度上,編輯是出版過程中處于實際指揮全局位置上的人,他的信念和智慧貫穿于始終,有他的引領,就更能保證作品不凡。被譽為“中國第一名記者”的中國青年報記者張建偉對該報編輯李大同曾經做過這樣的描述:每一篇重點稿件他都會嚴格按照李大同的意見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加以修改,直到有一天盼到李大同說,行了,剩下的交給我,讓我來把它改得天衣無縫。何等境界可以稱為“天衣無縫”?什么水平的人敢于說出這等狂言?作為編輯,絕對的權威和自信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
2編輯的理性付出與社會的正向回饋
蕭伯納說過:“能干的編輯是非常少的,因為他們必須有充分的文學才干,他故意選擇出版,而非以文學作事業。”一個具有文學天分的人原本可以進行獨立的創作,追求更加輝煌的人生價值,但是他“故意選擇出版,”這就是奉獻,這就是理性意義上的付出。當今社會,只要有能力,幾乎沒有哪個人才會被埋沒,勇于奉獻的人,總會得到自己心中獲取回報的等量價值,盡管有些價值并不是物化的。
2.1有無私的奉獻才有公正的社會評價
呂淑湘說:“當好一個編輯不見得比當好一個教授容易些,從某個意義上說還更困難些。”這種困難,除了能力方面,還應該包括心理方面。選擇了編輯生涯,也就等于選擇了面對別人的顯赫坐懷不亂的人生態度,沒有一定的達觀,沒有非凡的氣度,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好在現代社會,尤其是改革時代的中國,編輯的付出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過去那些對編輯的諸如“剪刀加糨糊”的片面認識得到了糾正,而“傳播渠道的把關人”、“擅辯駿才的伯樂”等贊譽則成為輿論的普遍用詞。所謂作品,并不是件件都能達到發表或出版的水平,一個優秀的編輯,應該善于捕捉作者通過一言一語折射出的某種深刻的思想;一個有良知的編輯,則有可能僅僅為了將作品中少量非同尋常卻又沒有表達準確的思想挖掘出來而對通篇文字進行徹底的、痛苦的錘煉。
2.2有淵博的學識才能為載體獲得良好的口碑
無論報紙、雜志還是廣播電視包括網絡,沒有編輯合乎實際、合乎邏輯以及合乎審美的安排(編排),成千上萬的資料就會像大海邊的無垠的散沙,就無法給人帶來身心的雙重享受。然而,盡善盡美的編輯工作是需要淵博的知識結構建立起來的。當代社會,優秀的編輯不但要有較強的政治、政策和法律素養,還要有較深的文化及文字素養,此外,二十一世紀,全人類都知道“不懂外文、不懂計算機就是新文盲”的可怕局面,作為編輯,更是必須打好這個時代基礎。如此,人人爭當學者化的編輯,從而形成出版物的精品意識,載體就會贏得整體的良好口碑。
2.3有優秀的作品才可促進社會文明
多元化的閱讀、欣賞媒介分散和消解了任何一種出版物的統領地位,人類的文化視野色彩繽紛。這種狀態固然滿足了人們的多層次的需求,但是也為出版物的良莠鑒別提出了考驗。應該申明的是,無論歷史跨入了哪一個社會階段,文明都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和共同事業,每個人都應該在各自的領域做著不同程度的貢獻。先進文化作為人類知識進步和知識創新的共同體,不但能夠推動社會向前發展,而且能夠強化社會功能,幫助人們了解和掌握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升華自我價值,最終實現人類生存的最高理想。作為能夠將先進文化中一個組成部分的各類優秀作品與社會文明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各種形式載體的編輯,肩頭擔當著對時代的責任和對未來的承諾,應該牢固樹立精品意識,不為時弊所左右,不斷推出有利于提高人類精神境界,有利于促進社會文明,有利于引導時代進步的優秀作品。
馬斯洛把人生分為五個層次:溫飽;安全;愛;尊嚴;自我價值。正常狀況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對生活意義的衡量尺度和價值認同標準,排除宗教形式上的精神追隨,人在一定范圍內對某種事物表現出的熱情都是無可非議的,而無私的奉獻則把人帶入一個更高級的理性世界。編輯工作或許很平凡,但正是這種平凡襯托出非凡的人格。在現代社會多元化的職業格局中,選擇也是多種趨向的,作為放棄“獨立門戶”、大展宏偉藍圖的編輯人員,對自己工作的隱性勞動特征務必有穩定的心理認同,如此才會對自我價值構建起牢不可破的信念,從而實現人生的最高精神追求。
- 上一篇:淺議三維植被網的運用
- 下一篇:詮釋室內墻體施工質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