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羊群效應

時間:2022-07-26 12:50:13

導語:管理者羊群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者羊群效應

1管理者的聲譽顧慮

Scharfstein和Stein針對股票證券市場提出了聲譽羊群行為理論。眾所周知,投資的風險和報酬是對等的,高風險往彳=E伴隨著高收益,投資低風險項目,收益自然也低。在現代企業的委托制下,管理者受托經營企業,委托人會根據相對績效來評價管理者的業績,這樣的話,同行的競爭者就成為評價的參照物。由于這種關系的存在,管理者自己并不擁有對投資資產的所有權,出于利己的動機,他們趨向于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使得被人的收益最大化。管理者如果投資高風險項目,即使企業取得很大的收益,自己未必能得到很多,但是如果投資失敗,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或者破產的話,管理者聲譽將受到重大損失,嚴重的甚至可能失去管理者職業。因此,管理者尤其是德高望重的管理者為了繼續維持自己的良好聲譽,寧愿選擇附和他人而不愿意承受決策失敗的風險。相反,如果管理者隨大流,保持一般的業績,就不會有聲譽受到損害的風險,可以安全的保持現有的職位、甚至還會獲得正常的升職與薪金。所以,管理者為了自己的聲譽,不會從事高風險的投資,而是跟隨大流進行投資決策,從而導致了羊群效應的產生。

2管理者的能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股東和管理者是分離的,管理者只是受股東委托來經營企業的。隨著我們國家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和職業經理人市場的成熟,管理者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重大投資項目的決策權也越來越大,管理者的能力對企業投資的結果負有直接責任。能力較高的管理者更善于獲取有效信息和處理信息,從而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相比之下,能力較低的管理者在面對重大決策時,因為自身能力有限,無法準確判斷和處理信息,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因而選擇跟隨大多數人的決策,來掩飾自己的能力不足。同時,在委托制下,管理者的業績評估采用以同行競爭者為評價標桿的相對業績來評估,如果業績長期比競爭對手低的話,管理者可能會被離職,降職甚至失去職業發展的機會。因此,能力不足的管理者在投資決策時更容易出現羊群行為,而且能力越不足,這種羊群行為越明顯。

3企業規模

Welch提出了基于信息瀑布的羊群理論,因為管理者在市場上獲取的信息不一樣,導致做出的決策也不一樣。企業管理者獲得關于投資項目決策的有用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做出符合自身情況的正確的決策,相應來說,需要企業在獲取信息時投入的資金也就會越高。因此,企業的規模會影響管理者獲取信息的資金投入,也就成為導致管理者投資決策羊群行為的重要因素。企業在規模較小時,一般比較缺乏資金,因而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獲取充分的決策信息,所以很大程度上就只能跟隨大規模企業管理者進行相應的決策,這樣出現羊群行為的可能性就更大。而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增大,資金實力也更加雄厚,投入到獲取投資項目的有用信息的資金也更充足,管理者可以根據自身的信息獨立做出決策,出現羊群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更小。企業規模越大,管理者投資決策中的羊群行為越小,企業規模越小,管理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越容易出現羊群行為。

綜上所述,管理者的聲譽顧慮和能力,以及企業的規模都會導致。管理者在投資過程當中存在羊群行為。在短期內,企業的規模不會有太大改變,要想改善投資決策中的羊群行為,只能從管理者的聲譽顧慮和能力來著手。管理者的能力可以在甄選時謹慎考察,在職時主要培養,來避免因管理者個人能力有限導致的羊群行為。聲譽顧慮在相對業績評價壓力和利己動機驅使下,雖然可以促使管理者加倍努力工作,但也會導致經理人產生投資羊群行為。因此,采取措施去努力協調好管理者與企業長遠利益、改進管理者業績評價方法,可以減少產生不良的羊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