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與非盈利組織管理比較探討

時間:2022-04-02 10:16:32

導語:企業管理與非盈利組織管理比較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管理與非盈利組織管理比較探討

摘要:對于企業和非盈利組織而言,其在內部控制管理、財務制度構建等方面具有諸多差異,而這些差異也正體現著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管理過程中的不同。通過加強對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管理的比較研究,促進其理論層面的提升和發展。

關鍵詞:企業管理;非盈利組織管理;比較研究

一、引言

企業的發展目標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需要通過獲得利潤,提高收益進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自利性行為最終促使其不斷發展和進步,也為社會民眾生活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而非盈利組織的目標并不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獲得高額利潤,而是為了支持或援助現實社會中可能存在的爭議及不均。其雖然不如企業數量那么龐大,但是當前也滲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同時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同為社會運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機構,其運轉必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較為相似的地方,同時也存在較多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企業管理和非盈利組織的管理的各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理論層面掌握企業管理和非盈利組織管理的具體差異,為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發展獻出綿薄之力。

二、企業管理和非盈利組織管理的相似點

(一)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論基礎

企業和非盈利組織作為社會眾多有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力。因此,可以認為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論基礎,企業管理實質上就是公司的股東委托公司的經營管理層進行公司治理,以保障股東的權益。非營利組織管理實質上是非營利組織的創建及捐助者通過建立董事會,委托董事會成員進行組織管理。從此可以發現我國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論基礎,即其管理都是通過性關系進行,這為其管理制度的設立打下了基礎,雖然其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差異,但是其出發點是一致的,就是對出資者——股東或捐贈者負責。從這一方面可以認為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管理的理論基礎一致。這對分析企業和非盈利組織財務管理的會計職能、管理架構、員工激勵管理等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企業和非盈利組織財務管理的會計職能具有一定相似性

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而言,企業需要對自身財務活動開始前、財務活動進行中、財務活動結算時進行管理,這就需要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會計具備監督的職能。對于非盈利組織的財務管理而言,非盈利組織需要對自身非盈利性財務活動進行前、非盈利性財務活動中、非盈利性財務活動結算進行管理,這也要求非盈利組織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會計職能具有監督能力。同時對于企業和非盈利組織來說,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反映自身經營水平和管理狀況,因此其一定具有反映財務現狀的職能。除此之外,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財務管理過程中會計信息可以對經濟形勢進行反映,因此通過對信息的匯總整理分析,將給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經濟決策提供基本信息。

(三)企業和非盈利組織進行管理時其管理組織架構具有相似性

企業由于其通過股東注資,由經營管理者負責企業日常經營,股東大會對重要事項進行表決,董事會對于常務事項進行管理。因此管理者最終需要為股東權益負責,因此在企業的管理組織架構方面當前大多采用垂直結構或扁平結構,垂直結構層次分明,等級明顯,有利于事項的執行和發展。扁平結構層次較少,企業內部等級較少,利于信息上傳下達,但不利于權威性的建立。對于非盈利組織而言,其進行管理時實質上也經常采用垂直型結構或扁平式結構。這使得企業和非盈利組織進行管理時管理組織架構具有一定相似性。除此之外,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大多都有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這在非盈利組織中一般也適用。相似的管理組織架構使得其內部管理控制時可以互相參考,但是也需要規避其區別造成的差異性。

三、企業管理與非盈利組織管理存在的差異

(一)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管理機制運作上存在差異

從非盈利機構的內部人員管理機制運作方面來看,首先其具有的激勵性并非是私人利益,而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強調的是社會效益的提升而非獲得高額利潤,因此非盈利機構在進行內部人員管理時,員工對于經濟刺激的需求較低,可能更看重自身價值的實現和榮譽的獲得,不能僅僅通過薪酬激勵方式進行員工激勵。而對于企業而言,其運作的激勵性是獲得私人利益最大化,其強調效率而非公平,在企業工作的員工對于經濟刺激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進行員工激勵時,采用股票期權獎勵、加成績效等方式將有利于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可見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內部員工管理機制的運作方面側重點就有所不同。其次,在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內部監督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企業主要通過政府規范性監督和內部股東進行監督管理,而非盈利組織在捐贈者捐贈事宜結束后,其就不具有所有權,這造成非盈利組織實質上沒有所有者,內部監督能力偏弱。

(二)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會計核算上存在的差異

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進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時需要適用一定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規范。由于企業和非盈利組織設定目標的差異性,因此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會計核算上具有較大不同。首先,企業由于想要獲得更多的利潤,會通過擴大再生產和投資促進企業追求更高額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將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因此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必須控制風險,遵守謹慎性和完整性原則,對于資金流動進行合理記載。而非盈利性組織由于其本身不為追求金錢利益運行,因此其經營風險較小,對于市場的依賴程度也較低,因此其會計核算的要求相對較低,形式也較為簡單。當前非盈利組織只能使用歷史成本計價,企業可以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價,也可以使用歷史成本計價方式進行會計計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計核算和市場條件一般可以穩定結合,對于市場變動敏感性更高,而非盈利組織和市場條件結合較為松散,對于市場變動敏感度較低。非盈利組織不存在所有者權益。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非盈利組織不存在所有者權益,因為其最初資產來源于捐贈者而非股東,其所有者實質上是缺位的。而企業因為股東為所有者,因此其有所有者權益。

(三)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資產管理方面也存在差異

企業的資產屬于企業的股東,企業股東具有對于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而非盈利組織的由于所有者缺位,因此其資產的所有權歸屬于非盈利組織,由董事會和管理層代為管理。同時非盈利組織的資產有永久性限定用途資產、非永久性限定用途資產以及非限定用途資產三種,對于永久性限定用途的資產,非盈利組織對其使用只能按照最初設定的用途進行,對于非永久性限定用途的資產,非盈利組織在過了限定期之后可以改變其使用用途,但是在限定期內智能按照最初設定用途進行使用,對于非限定用途資產來說,其資產的用途和一般企業的資產用途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說根據資產性質可以發現,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資產管理方面必然存在差異。企業對于資產的使用和處置規定上沒有非盈利組織要求嚴格,這是因為非盈利組織需要防止組織內部員工濫用權力使用資產,企業由于所有權明確,對于資產管理水平較高,其使用需要符合企業發展需要。

四、結語

企業和非營利組織作為社會運作中極具活力的組織團體,對于促進社會進步和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比較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異同點,對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產生更深刻的了解,為企業和非盈利組織運營貢獻微薄之力。

作者:唐俊軍 單位:桂林市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