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論文
時間:2022-07-03 11:37:36
導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多維構建能力鏈,提升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
(一)形成結構洞優勢的創新能力
在高新技術企業內部,結構洞的形成會阻礙有效信息在企業中的實時交流,限制創新能力的形成。企業可以從組織扁平化、搭建信息橋和引導非正式組織間的交流等方面消除內部結構洞對創新能力產生的不利影響。根據INSEAD副教授MartinGargiulo觀點“創新更多地來自于那些對不同部門和領域都有了解的人”。企業結構洞的占據者應為結構洞兩邊搭建信息橋,有效促進信息在結構洞成員間的實時交流,彌補結構洞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營造發揮創新能力的文化環境
作為創新型企業,僅僅獲得信息與控制優勢只是提升自我創新能力的第一步,在企業還要構建一個益于創新的文化環境。企業創新能力開發最大的障礙就是企業員工在既定的機制里容易產生同質化的思想意識,使企業逐漸失去創新性。個性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存在形式,崇尚個性體現了企業文化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個性的文化氛圍有助于企業員工發動創新思維,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創新意識。文化有了包容性,企業員工沒有了因創新失敗受挫的顧慮,會更愿意提出創新和實施創新。另外,在企業文化中要建立有付出就會有豐厚回報的信念,不只是制度,而是將這種文化作為顯性文化反饋到員工之中,讓員工參與產品生產和體驗,讓員工每個階段的工作成果都有精神回報。所以,個性、包容、以及提升員工參與感、成就感與滿足感的企業文化應該成為創新型企業構建其企業文化的方向。
(三)打造創新人才隊伍
作為知識和技術載體的人才無論對于國家還是企業都是十分寶貴的,很多競爭活動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要想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和更寬闊,就必須花大力氣開發創新人才,創造創新優勢。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的關鍵就是打造創新人才隊伍,包括外部人才引進和內部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計劃被很多國家和企業提上戰略的高度,可見人才引進的重要性。作為中國企業的新星小米公司,在幾年的時間里推出了miui系統、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盒子、小米平板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在幾年時間里推出成本定價、搶購模式、社會化營銷等基于網絡的集中全新營銷模式;在幾年時間里完成了小米手機/平板與小米路由的互通互聯控制傳輸,小米路由與小米電視/盒子的互通互聯控制傳輸,小米手機/平板與小米電視/盒子的互通互聯控制傳輸,并基本完成產品血管脈絡的構建。這些快速的、高質量的、深入人心與市場的創新活動就是來自于小米公司對每款產品、每項業務都能不惜血本找牛人強人的策略,也就是引進頂尖的行業人才來執掌,保證核心團隊沒有短板。企業除了引進人才之外還要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在企業內部要建立內部人才培養機制,實現培養的常態化、制度化和有效性。企業內部培養的人才,能夠更了解企業的發展現狀、熟悉企業產品或服務內容,更適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并且企業培養起來的人才對本企業有更多的依賴性和責任感,能夠更好地發揮人才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因此,企業培養一批有素質、有技術的人才群體,能夠幫助企業不斷變革創新。
二、著力搭建創新鏈,加強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創新鏈是
“三螺旋模式”的實施工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小,人才少,可以從協同創新的角度構建創新鏈,實施自主創新。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協同創新是整合科技資源、提高創新效率、增強創新效果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下一輪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和風向標,成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全新組織模式。創新鏈要以國家意志指導或者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為著力點。其協同創新是一項復雜的創新組織形式,現主要存在于以國家意志與機制安排的方面;由于它有利于加快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有利于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而成為當今科技創新的新范式。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當代創新已突破傳統的線性和鏈式模式,呈現出非線性、多角色、網絡化、開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變為以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為基礎的協同創新模式?;谄髽I的協同創新,不同于基于國家意志的協同創新,沒有后者那么大的波及范圍與強大效果?;谄髽I的協同創新,就是企業依據自己的創新項目,與政府、高校、研究機構展開的合作性研究,旨在使創新產品或服務更好更快地作用于市場而換取利潤。加強科技協同創新工作是搭建創新鏈的主體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新技術企業應與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不同職能、不同主體積極協作,合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工作。首先,組建不同形式的科技協同創新聯盟。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產業特點,跨行業完成技術創新,形成產業合力。因此企業可以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的人才和學科支持、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組建不同形式的聯盟體系,完成創新飛躍。其次,企業內部在機構設置上應設立單獨的部門負責科技協同創新工作。例如可以設立協同開發部,下設協調組和專家技術組;協調組負責與政府、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部門或主體聯絡協作項目的經費、人員構成、協作任務等事宜,專家技術組則負責協作項目研發過程中的相關科研工作。再次,爭取多渠道財政支持,針對協同籌備、合作研發、推廣應用、成果產業化等多個環節給予持續穩定的支持,充分發揮資金的引導和放大效應。最后,建立以項目細分為主導的績效考評制度,對科技協同創新的績效考評進行宏觀設計、微觀追蹤,加強項目引導、質量監控和評價監督等工作。
三、積極促成專利鏈,推動企業創新成果共贏
專利鏈是“三螺旋模式”的外圍突破力量。目前,我國雖然是知識產權大國但不是強國,發明專利所占比例仍較小,而且絕大多數的發明專利由于不具備必要專利的屬性而難以被吸納轉化為技術標準。就中國高新產業發展現狀而言,很少有單個企業能夠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因此企業間需要進行技術上的合作。專利聯盟模式正好體現了企業在技術上的合作形式,也成為“三螺旋模式”中專利鏈的建構主體。專利聯盟是企業之間基于共同的戰略利益,以一組相關的專利技術為紐帶達成的聯盟,聯盟內部的企業實現專利的交叉許可,或者相互優惠使用彼此的專利技術。這代表某一領域先進技術的多個專利擁有者通過交叉許可組建成專利聯盟,有效彌補了我國單個企業現有創新實力不足的現狀,使企業擁有技術標準制定機會、實現創新要素共享機會、獲得創新機制建立機會,從而促成新的創新優勢。在創建企業專利聯盟的時候,一方面,需要在創新聯盟中建立一個核心創新企業做主導或者以行業協會做主導,多個創新骨干通力協作,其他創新企業協同執行的專利聯盟模式;另一方面,專利聯盟在專利產生過程中就要進行合作,完成技術上的深度聯盟,并且在自我創新提升、協同創新建立的基礎之上逐步推進,以保證聯盟的牢固性和持續性。
四“、三螺旋模式”的建構關系
能力鏈基礎地位的穩固、完善,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源動力。企業中有在信息、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管理中不斷提升,才能保障企業科技創新的堅實地位,產生共贏吸引效應,促使創新鏈、專利鏈的形成。創新鏈、專利鏈的構建應圍繞能力鏈的發展而展開,又體現能力鏈的帶動性。創新鏈是能力鏈的進一步擴展。企業首先只有具備了創新的自我成長實力,才能在協同創新中得到優質合作伙伴的青睞,具備協同創新成員的條件。另外,企業創新活動是一種高成本、高水平的企業活動,協同創新一方面使企業擺脫了經濟實力、創新能力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使企業走出了自我創新的小范圍禁錮,更符合我國大部分創新企業的發展現狀?,F在中國的高新產業發展還比較落后,高新企業的產業規模、技術積淀、人才儲備和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企業在完成創新的活動中要積極的尋求合作伙伴,為創新活動尋求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技術人力支持,雖然協同創新會使企業支付一定的經濟報酬,但卻為企業實現創新的及時性和優越性提供了保證。同時,協同創新使企業與其他研究機構擁有了技術、知識、人力等互通互助的機會,能夠使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異質知識和技術,能有效提升企業創新人員的知識領域和創新能力。專利鏈是創新鏈的一個遞進形式,需要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深入,建立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利益共分的機制。專利聯盟在創新協作方面涉及的合作范圍更加的廣闊,它跨行業、跨區域,引入了更多的研究企業和機構,是一個開放性和開闊性的創新。協同創新是一項創新的協同合作,而專利聯盟則實現了一組創新的合作,這對我國企業以捆綁式的方式與發達國家進行技術競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也為在國際上產生更多的中國技術標準帶來了機會。專利聯盟比協同創新更加的復雜和開闊,但是協同創新的合作形式、成功經驗、形成機理卻能為專利聯盟的組建帶來較多的經驗和啟示,并且能有效地彌補專利聯盟一些合作機理的缺失。
五、綜述
總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的“三螺旋模式”體現了能力鏈、創新鏈和專利鏈三者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多重互動作用。該模式強調了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形成一個螺旋狀的聯系模式,這種纏繞在一起的螺旋由能力鏈、創新鏈和專利鏈三個基本方面構成。能力鏈承擔著技術創新發展的基礎,創新鏈是知識和技術的源泉,專利鏈則是高新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三個方面保持原有作用的同時,每一個又表現出另外兩個的一些能力,三者交叉、結合,角色互換多樣,多邊和雙邊溝通靈活,由此形成持續的創新流。
作者:馬紅巖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上一篇:企業科技檔案管理論文
- 下一篇:基層黨校檔案信息化管理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