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標準模式研究

時間:2022-01-29 03:19:16

導語: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標準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標準模式研究

【摘要】企業科技成果轉換為技術標準能夠推動企業生產力的發展和企業生產模式的改進。但需要說明的是,企業的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的過程較為復雜,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梳理和分析。一旦企業的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便能夠幫助企業進行產業升級,這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成為帶動該領域日常生產模式改進與發展的領跑者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企業;科技成果;技術標準;模式;轉化

1引言

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階段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速率也在不斷地加快。對于企業而言,如果能夠擁有較為先進的技術標準,那么其在日常的市場競爭中就能夠更具優勢。就現階段而言,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模式研成為相應研究者的重點觀察對象。但有關研究畢竟尚未成體系,倘若能夠對相關轉化模式進一步深入了解與分析,或許能夠在未來使得相應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與效率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2科技成果概述

想要使得企業科技成果能夠較為順利地轉化為技術標準,首先要對科技成果的概念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所謂的科技成果含義較為廣泛,由于不同的科技成果能夠起到的社會功用有較大的不同,因此,從社會功用的層面來對科技成果進行劃分,企業的科技成果可以被劃分為基礎公益類的、共性技術類的和專有技術類的科技成果。所謂基礎公益類的科技成果,是服務于基礎大眾,符合大部分群眾利益的科技成果。這一類科技成果并不具備較強烈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對大部分人民群眾都能夠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而共性技術,指的是在某個行業內進行多項技術聯合的技術聯盟,該類科技成果雖然有行業限定,但不單單屬于某一個企業,它能夠為所有與相關技術所關聯的聯盟企業提供必要的競爭優勢。而專有技術類的科技成果,指的是某一個企業或個人自身所掌握的科技成果,這一類科技成果倘若需要進行技術標準轉換,并不需要與其他科技成果進行合作。

3技術標準概述

在對科技成果的概念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之后,相應研究者還應當對技術標準的概念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對應科技成果的三個分類,技術標準也可以被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公共技術標準,它所對應的是基礎公益類的科技成果。這一類技術標準雖然具有排他性,但是能夠被大部分人免費使用,它的存在也是為了保護大部分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這一類技術標準通常由公共權力機構來進行確定,較為常見的包括質量標準、安全標準等。第二類是聯盟標準,其所對應的是共性技術科技成果,這一類科學技術的確定為的是方便聯盟內部的有關企業,相比較公共技術標準而言,這一類技術標準更具排他性和競爭性。第三類是私人標準,指的是企業內部自主擁有的知識產權標準,相比較聯盟標準而言,這一類技術標準更具排他性和私人性。這類標準也是本文所需要進行重點研究的企業標準。

4模式研究和措施分析

企業中的科技成果轉換為技術標準,屬于私人標準轉換,在這一過程中,既有各種各樣的轉換標準,也有較為豐富的轉換模式。下面對有關模式和措施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4.1自行轉換模式。自行轉換模式是一種在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過程中較為常見的轉換模式,這種轉換模式又可以視具體情況分為三種子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通過市場融資或風險投資來幫助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第二種模式是使用企業自身的實力來幫助進行相應成果的轉換;第三種模式是通過技術引進和后續開發來進行相應科技成果的轉換。第一種模式適用于有關高新技術的擁有者想將他所擁有的科技成果轉換成技術標準,從而幫助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這種成果轉換模式通常會在科研機構和專業高校中應用。相比較企業而言,科研機構和專業高校并不具備承擔科技成果轉換高風險的能力。因此,其通常會通過市場融資和風險投資的方式來進行相關風險的轉嫁。換言之,這一種模式在現階段的科研機構和專業高校中經常出現。第二種模式適用于自身經濟實力較為強大的企業,這種企業通常已經具備了獨自進行核心技術開發的能力,因此,他們可以選擇通過自主研發的方式來幫助進行相應科技成果的轉換。而應用第三種模式的企業,自身并不具備較強力的科研開發能力,因此,在探知某項技術較具開發潛力的情況下,他們會通過購買專利或聯合開發的方式來進行自主的后續研發。想要在自行轉換模式下,選擇一種合適的模式來進行科研成果的技術標準轉化,相關研究者必須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相應的市場競爭環境來選擇合適的轉換模式。倘若相關研究者本身屬于并沒有較高風險承擔能力的高校或科研機構,就并不適宜選擇第二或第三種自行轉換模式來進行相應科研成果的轉換。倘若企業自身的經濟實力較為強大,卻選擇第一種或第二種轉換模式來進行科研成果的轉換,就無法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進行有關模式的選擇時,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如此才能夠選擇出較為適當的轉換模式,推動相應科研成果的轉換。4.2產學研合作轉換模式。除了自行轉換模式之外,產學研合作轉換模式也是一種在企業科研成果轉換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模式。這種模式通常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第一,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缺乏相應的科研能力,需要委托相關研究機構和專業高效來幫助進行科研成果的轉換。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僅僅是委托相關科研機構和高校幫助進行科研成果的轉換,因此,在科研成果轉換完成后,其標準化過程中的一切風險均由中小型企業自行承擔。第二,相關研究機構與高校以專業技術入股的方式來參與相關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高校或科研機構已經以技術的方式進行了入股,那么在標準化過程中的一切風險,便需要由中小型企業與高校或科研機構雙方共同承擔。這種模式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中小型企業本身缺乏相應的科研能力,只能通過尋找合作方,即具備相應科研能力的機構來幫助進行有關技術標準的轉換。但在這一種模式中究竟選用何種方式來達成相應的技術標準轉換效果,仍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企業方而言,倘若相應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風險性較小,那么便可以使用第一種轉換類型來進行轉換過程的委托,后期的風險和利益都與科研機構以及專業高校無關。這種方式的選用可以使得中小企業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對于科研機構和高校而言,在進行相應轉換類型選擇時,必須充分考慮科技成果轉化的難度和風險,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對應的轉換方式。4.3高新產業園區轉換模式。所謂高新產業園區轉換模式指的是科研機構和企業以相對集中的方式,共同進行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發以及經濟利益的獲取。這種模式的存在,能夠加快科研成果向技術標準轉換的速率。就目前而言,這種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組建的高新產業園區。這一類產業園區的形成,為的是幫助地方經濟實現穩定健康發展,使得地方科研成果轉換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與改善。第二類是由于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之間并不存在過深的交集,因此,需要通過產業園區的搭建,使得企業與科研機構和專業高校之間有更加方便的往來方式,使得相應的科研成果能夠迅速地被轉化為技術標準。這兩種類型各有千秋,在第一種類型中,由于相關產業園區是由政府牽引搭建的,因此,其具備各類優惠政策和服務來吸引相應高校和企業入駐。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高校而言,這一類型的產業園區都更具穩定性和安全性。在第二種類型中,產業園區本身起到了溝通橋梁的作用,相關產業園區存在的意義是為相應中小型企業提供創新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的支持。因此,對于相應高校和科研機構而言,這一類產業園區能夠為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帶來較為豐厚的經濟報酬。無論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轉換模式,都具有其特有的優缺點。相關中小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必須按照自身的情況來進行適當選擇。

5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企業來說,科研成果向技術標準的轉換,是使得有關企業實施產業升級、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相關企業必須尋求最為合適的模式來進行相應技術標準的轉換,這也能夠為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以及經濟的全面進步帶來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高京,王德成,李海斌,等.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發展現狀與典型路徑[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8):185-190.

作者:雒勇 單位:航空工業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