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與機械危害危險因素辨識

時間:2022-06-09 11:34:02

導語:設備管理與機械危害危險因素辨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備管理與機械危害危險因素辨識

摘要:設備管理是安全生產的保障,安全生產是體現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的前提。沒有安全生產,一切工作都可能是無用之功。要確保安全生產,必須有運轉良好的設備。因此,辨識生產過程中各類機械的危險有害因素,對整改事故隱患、杜絕安全事故發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設備管理;機械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設備是企業生產的基礎,完善的設備基礎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應用現代技術,開展技術創新,確保設備良好的運轉狀態,提高設備本質安全設計水平,能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企業設備安全管理應貫穿機械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驗收、運行DE整個過程,體現設備周期安全管理的特點。設備管理周期的各個階段,都存在各類危險有害因素。因此,辨識機械各類危險有害因素,對設備本質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機械設備設計階段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機械設計是各類成型設備制造的第一步,直接體現機械設備本質安全的水平,也影響設備使用壽命、經濟效益性和加工產品質量。此階段除必須滿足機械設備應具備的功能外,還應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因此,作為機械設備設計制造單位,應嚴格執行相關國家規范和行業標準,充分研究機械設備的功能,對將來投入使用的設備,在運輸、安裝、運行、維保等各階段的生產環境和運行場景進行有效分析,如采用機械化、自動化和遙控技術,自監測、報警和處理系統,安裝保險裝置和設置冗余系統,安裝緊急停車開關和設計多重安全保障措施等。機械設備本質安全體現在設計階段,需要從根本上消除或防止形成事故的因素,從而保證人員不受傷害、財產不受損失。

2機械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機械設備的安裝非常關鍵。2009年,中國機械行業協會出版了《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對設備安裝的施工準備、設備基礎、放線就位和找正調平、地腳螺栓墊鐵和灌漿、裝配、液壓與氣動和潤滑管道的安裝、試動轉、工程驗收,作出了嚴格要求。國家相關行業部門也出臺了各類安全操作規程,制定了機械設備安裝過程中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標準與依據。特種設備安裝與調試必須由有資質的單位承擔,并嚴格執行國家對特種設備的相關管理規定。在機械設備安裝與調試過程中,專業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應對安裝方案進行審核,進一步確認方案的可行性、操作性,并依據國家對設備安全管理的規范和標準要求,充分辨識和分析存在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應急方案,提出控制危險有害因素的技術和組織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機械設備使用過程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應包括設備維修保養、設備日常檢修、設備改造和報廢等,是一個全員參與的動態周期管理過程。下面僅簡述機械設備經常出現的危險狀態。靜止危險。設備靜止狀態時,安全性是相對的。人體接觸或與靜止設備作相對運動時,可能會引起相應的危險。例如:半成品毛坯、工具、設備邊緣鋒利和粗糙表面;機械設備突出的較長部分,如設備表面凸起的螺栓;切削刀具有刀刃,尤其是平臺有水或油時更為危險。運動危險。運動分為直接運動和旋轉運動。機械設備直線運動危險可分接近式危險和經過式危險。所謂接近式危險,指機械設備相對于人在進行往復直線運動時,人處在機械直線運動相關位置而未及時躲讓造成的撞擊、擠壓等客觀危險。經過式的危險,指人相對于機械設備并經過運動的部件引起的主觀危險。機械旋轉運動危險,具有主、客觀性,通常指人體或衣物被卷進旋轉機械部位引起的危險。機械飛出物擊傷危險。它是指機械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運動或其他勢能的轉化,工具件或加工件飛出,造成人、物的損傷。這類現象很多,如飛出的刀具或機械部件、未夾緊的刀片和緊固不牢的接頭、破碎的砂輪片、飛出的切屑或工件、連續排出或破碎而飛散的切屑以及鍛造加工中飛出的工件。以上所述的各類危險,與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直接相關,主要體現在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以及企業員工安全管理意識淡薄,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到位,未執行機械設備的安全技術標準,企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機械設備使用過程是設備管理周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由于這個過程時間長,所以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呈現多樣性、連續性、突發性、復雜性,且涉及到的范圍廣、階段長。因此,要從根本上辨識和消除這個過程的危險有害因素,需要有專業技術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工程人員。同時,企業應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特點,制定機械設備危險有害因素排查計劃、方案,落實治理整改措施,并責任到人。分析機械設備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技術控制措施和組織措施,與部門、崗位的員工安全工作績效掛勾,形成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隱患風險整改的長效機制,從而全面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4非機械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上文從機械設備使用和管理周期簡述階段性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的關鍵點,這是對各個階段機械設備風險的概括,與機械設備本身具有直接關系。然而,與機械設備具有間接的非機械危害因素可概述如下(共分九大類):電擊傷、灼燙和冷危害、振動危害、噪聲危害、電離輻射危害、非電離輻射危害、化學物危害、粉塵危害、生產環境。此九類危險有害因素雖然與機械設備無直接關系,但作為危險源可能會存在于機械設備相關的設施、場所、裝置,能構成重大事故隱患,直接威脅到人員健康、財產安全。因此,在辨識機械設備危險有害因素的同時,要從環境、場所、管理環節入手,全面徹底地辨識、排查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事故隱患。

5機械事故發生的原因

機械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指與事故發生有著直接關聯的原因:物的不安全狀態,如防護等裝置缺乏或設計有缺陷;無傳動防護罩、無報警聯鎖裝置、無安全警示標志和標識;設備電氣未接地;電線絕緣不良或安全距離不符合規范要求等。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如違章操作、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等“三違現象”。機械事故發生的間接原因。據安全生產事故調查統計:大部分安全生產事故的間接原因都與人的錯誤行為狀態有關。這種行為狀態貫穿于機械設備整個管理周期,可能存在于設計階段、設備制造階段、安裝調試階段、維護保養階段、運行檢查階段等,但都與人的錯誤狀態行為有關。技術和設計上的缺陷。設計錯誤包括強度計算不準,材料選用不當,設備外觀不安全,結構設計不合理,操縱機構不當,未設計安全裝置等。管理缺陷。無安全操作規程或安全規程不完善,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有章不循,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勞動制度不合理,缺乏監督,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上崗。對安全工作不重視,組織機構不健全,沒有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

6結語

2009年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制定和完善了《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09)。該標準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個方面,全面闡述生產過程中各類危險和有害因素辨識的標準,對機械危險有害因素有了明確的辨識要求。生產企業應該在抓設備管理的同時,對照該標準逐項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加強日常設備管理和檢查監督,查找事故隱患。一旦發現事故隱患,應及時分析原因并立即整改,從而有效杜絕生產事故的發生,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

作者:陳征 吳建康 李宗強 單位:1. 江蘇坤宇集團有限公司 2. 江蘇斯德瑞克化工有限公司 3. 江蘇泰康安全環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