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廠運維合一生產管理研究

時間:2022-11-29 04:26:46

導語:水電廠運維合一生產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電廠運維合一生產管理研究

摘要:水電廠的運營生產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的需求,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是業界認同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結合實際應用案例探討該模式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為水電廠的改革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體制改革;水電廠;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

在水資源儲量豐富的地區,水電已逐漸取代傳統火力發電,成為最主要的發電方式。水電的快速發展使水電廠逐漸成為具有高資金投入、高技術支撐等特點的企業,加上電力體制改革帶來的發電側競爭關系激化,給現代水電廠的生產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新形勢下,傳統的生產管理模式存在著機構冗雜、運營效率低等缺點,針對這些不足并結合我國水電廠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學者們提出了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經過實踐證明,該生產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水電廠生產經營效率與安全防范水平,適宜在全國范圍內的水電廠推廣,為此針對現代水電廠中的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進行研究與分析。

1水電廠傳統生產管理模式及問題

1.1我國水電廠傳統生產管理模式。(1)最初階段,水電廠大都采用機電運行與檢修維護分離的生產管理模式,采取“四班三倒”、“五班四倒”等倒班輪換方式,運行人員負責對生產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監視,設備維護人員負責對水電廠各種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工作。工作時間,各專業人員按工作時間安排負責各自崗位工作,休息時間則按值班安排輪流值班。這種生產管理模式下,水電廠存在機構冗雜、人員密集、效率低下等問題,目前大多數水電廠均不采用這種模式,僅在較為落后、偏遠地區的傳統水電廠采用。(2)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我國大多數水電廠采取機電運行合一、檢修維護分離的生產管理模式。為了解決水電廠機構人員冗雜的問題,水電廠設立集中控制中心,運行人員在控制中心內對水電廠內各種設備進行實時在線監控,并根據電廠實際生產狀況對生產活動、人員工作進行實時調度控制,從而達到精簡人員機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下,水電廠設有專門的檢修維護部門,由專業檢修人員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當設備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或故障時,僅靠廠內的檢修人員往往無法使設備及時恢復正常運行,此時需要將檢修工作外包給其他單位。非工作時間內,由運行人員輪流值班,以確保出現緊急情況時有人員進行應急處理與情況記錄與通報。1.2傳統生產管理模式帶來的問題。(1)員工的運維管理意識薄弱。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小,傳統運維分離的生產管理模式導致水電廠員工對運維管理方面的認識不到位,缺乏危機意識與競爭意識,勢必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消極影響。(2)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眾所周知,電力生產是將一次能源轉換為二次能源的過程,水電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傳統水電廠生產管理體系較為寬松,沒有形成嚴格的規章制度,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低,因此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3)設備檢修維護工作不達標。電力生產過程對設備的可靠性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水電廠的設備檢修維護工作格外重要。由于管理體系不完善,傳統水電廠的運維檢修人員可能存在安全意識不到位、檢修維護技術不達標等問題,給設備運行埋下了隱患,不利于水電廠的長期穩定運行與發展。

2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及其特點

上述生產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水電廠機構冗雜副班長兼技術負責每班2人運維值班員每班22~27人總計49~60人圖1運維部組織結構的問題,削減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經營效率,但也隨著電力行業改革的逐步深入而變得差強人意。為了進一步提高水電廠經營效率,相關單位和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分析,提出了“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該模式的關鍵在于將水電廠的運行與維護工作變成了一個整體,不再委派專門的運行人員和檢修維護人員,而是由同一批員工負責水電廠的運行和維護工作。這種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能夠進一步優化水電廠的組織結構,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與水電廠的生產管理效率,是未來我國水電廠生產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目前在國內數個水電廠中得到了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相較于以往的生產管理模式,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具有4個特點。(1)組織結構簡單清晰。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精簡水電廠的組織結構,傳統的生產管理模式導致水電廠機構冗雜,部門眾多,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不方便。但在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下,水電廠的組織結構逐漸向扁平化方向發展。每個水電廠廠內通常僅設立一個部門,負責各種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工作,這一舉措能夠提高水電廠的運維工作效率與決策效率,符合集中管理、統一運營的發展理念。(2)注重團隊協作。提高團隊意識是水電廠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重點強調的內容,也是改善水電廠生產經營效率的必經之路。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注重提升運維團隊的學習與交流能力,強調水電廠應通過各種措施提高員工的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日常任務通常以團隊為單位進行部署,能夠達到優化工作效率、提高團隊凝聚力的目的。(3)員工綜合素質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在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下,同一員工既是運行人員,也是維護檢修人員,每個人都對多項任務負責,承擔多項義務與責任,這就對員工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滿足工作需要,水電廠會對員工進行充分的技能培訓與安全教育,因此能夠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運維工作規范化。傳統生產模式下,水電廠組織機構數量眾多,難以制定相應的制度統籌各部門工作,各部門協作能力與效率均較低。在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下,部門數量得到精簡,有利于企業制定統一、具有針對性的規范與制度,有利于水電廠運行維護等各項工作的開展,從規章制度的層面確保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保障各項工作的完成質量,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與經營效益。

3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在水電廠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采取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的水電廠數量還較少,但根據現階段的應用情況來看,這種生產管理模式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對水電廠的生產工作效率的提升有著顯著的改善作用。可以預見,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運維合一這種生產管理模式必將在我國水電廠內大范圍推廣應用。現以我國某水電廠生產管理模式的實際改革方式為例,對運維合一模式在水電廠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研究。3.1組織機構設置。(1)作為較早實行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的水電廠,該水電廠設立了運維部,負責日常的運行與檢修維護工作,各崗位及工作人員安排數量如表1。組織結構如圖1。(2)從員工人數可以看出,整個水電廠負責運維工作的員工僅有(49~60)人,遠少于傳統水電廠。通過對員工進行系統完善的培訓,達到“一工多能”的目的,減小生產成本,提高水電廠核心競爭力。3.2運維合一的具體實施。(1)管理模式。該水電廠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了運維合一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相關規程,從制度上確保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2)系統培訓。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對員工的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滿足運行、維護兩方面的要求,企業對員工進行了系統培訓,全方位培養員工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建立了學習型、技術型的生產團隊,為企業的正常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3)設備主人制。落實設備主人制,加強監督考核,確保所有設備均有人維護與管理。設備主人通過日常巡視、專業化巡視和技術監督等工作,及時發現并處理缺陷,認真開展缺陷分析,查找問題根源,舉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同類缺陷的發生;對暫時無法消除的設備安全隱患,做好記錄,跟蹤觀察,防患于未然。同時,設備主人及時更新和完善設備基礎臺賬信息;收集、歸檔修試報告、設備說明書、圖紙資料;做好備品、備件管理;加強設備檢修的過程管理,抓好見證驗收工作,提高設備健康水平。

4結語

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水電廠的生產經營效率與核心競爭力,減少生產成本,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水電廠的發展方向。各部門應加大對運維合一模式的分析與研究,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進,促進我國電力行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勇,陳豪,張芳明,黃杰,凌培偉.水電廠運維合一模式的培訓創新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8(2):66-68.

[2]彭章良,楊德芳.淺論現代水電廠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J].四川水力發電,2014,33(3):162-164.

[3]張洪濤,喬進國.運維合一模式下的人員管理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14(4):73-76.

作者:尚廣強 單位: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水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