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造林方法及生產管理措施

時間:2022-05-08 03:47:00

導語:林業造林方法及生產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造林方法及生產管理措施

全社會生態意識的覺醒對林業造林技術進步和營林生產管理水平提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業發展、綠量提升能夠不僅能夠改善當地動植物生態系統,同時可創造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我國林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林業發展大國,同樣也是林業資源消耗大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使林業資源不斷遭到破壞而且依靠現階段的生態建設手段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為促進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以林業造林技術手段的更新和營林生產管理的深入為基本途徑。為此,首先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面臨的主要矛盾做出簡要討論。(一)林業經濟效益和林業資源危機的矛盾。隨著國民經濟社會體量日益劇增,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不斷追求以及消費模式的迅速轉變,這樣的背景為一些木材加工企業、家具制造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從利好角度講,新市場的開拓有利于刺激林業發展和生產上的結構轉型,為待業人員(特別是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其經濟效益優勢顯著;但另一方面,林業資源的產出和消費比例失調,導致我國面臨著嚴峻的林業資源危機,開山毀林等只注重經濟效益的現象普遍存在。(二)傳統產業升級和林業產業落后的矛盾。我國主要社會矛盾的轉變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從傳統產業與林業發展相結合的角度看,近年來生態游、文化游熱潮和生態食品、生物制藥浪潮的興起推動了部分傳統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一大批新型企業也應運而生。但在傳統行業改革和林業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矛盾的現象,有的地區固執己見,對林業發展的對外開放消極對待,產業之間矛盾拉大;或者是由于營林生產管理手段不當,制度落后導致當地林業發展落后等現象嚴重阻礙了生態林業的建設。(三)區域經濟發展和林業發展不協調的矛盾。因地制宜是林業造林中重要的原則之一,但許多地方存在著樹種選育與自然環境不相適應,導致難以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林業產業的情況。另外,地方政府對林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政策優惠傾向力度不足等都會使林業發展難以形成具有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產業集群。林業發展的特殊性導致市場競爭體制難以引入,林木產業上、下游鏈條不完整、斷鏈的現狀也是影響林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林業造林技術內容和造林方法

林業造林技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內容。①種苗技術。包括種苗選育、保存等;②造林技術。包括植苗、播種的等技術;③幼林撫育管理技術。包括松土、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多項技術。常用的造林方法有:①分殖造林。又被稱為分生造林,直接以植株的營養器官為栽培材料的方法,這種造林方法成本低、節省工時,但由于無性繁殖愈合生根的速度慢,僅適合于小范圍區域的造林。根據所選用植株營養器官的不同,又可分為插條造林、插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蘗造林等手段。②播種造林。又被稱為直接造林,該方法同樣不需要育苗過程,能夠有效節省勞動力,有利于植株形成完整的根系,但受種子萌發條件和鳥蟲害的限制,撫育費用較高,適合于人煙稀少和勞動力缺乏地區的造林。③植苗造林。即直接栽種完整的植株,提升育林對環境影響的抵抗力,該方法適用于絕大多數林地的造林方法,特別地,在干旱地區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造林的成功率高。

三、新時期下營林生產管理措施分析

(一)加強林業資源的管理和防護工作,確保林木正常生長。營林生產的主線是生態建設,指導方針是科學的經營理念,目的是為了提高當地林地質量、改善林分結構、以林木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職工收入等。在新形式、新時代下,營林管理和防護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各林業單位要不斷加強林業防護隊伍的培訓工作,以新標準、高標準要求一線工作人員和營林處干部,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快林業生產進度,保證護林管林質量。(二)遵循林木選育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分殖造林、播種造林和植苗造林是人工造林的三種基本方法。在實際的造林工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和不同造林方法的優劣條件科學設計、選用造林方案,同時可結合多種造林技術,例如清理預選林地的整地技術、提升栽種成活率的栽培技術、保證樹種正常生長的防護技術等提升林木選育和林地管理的有效性。(三)健全林業監督管理體制,明確各部門管理職責。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保證林業生產發展、保證林木質量,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林業工程管理面大,涉及到的人員眾多、管理方面、部門眾多,需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職責關系和業務關系,如果僅靠林業單位管理制度很難起到較好的效果。所以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引入第三方監督機構,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創造具有高約束性的制度土壤。另一方面,林業監督管理體制的完善能夠從源頭上防治林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形成具有一定震懾力的管理環境,從而將預防監督作用最大化。(四)在市場發展規律框架下培養苗木。林業造林中樹種的選育不但要依照當地地質和氣候條件,同時要根據整個市場環境和區域市場走向,充分分析當地經濟發展趨勢和對林木種類的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和市場導向的原則,培育出符合市場要求、符合當地生態要求的優質苗木。為了提升我國林木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必須要搭建以“公平、公正、開放”為基本內涵的林木銷售網絡,形成以點帶面的林業發展格局,不但要滿足本土市場的需求,同時要針對區域性市場經濟需求和變化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從而促進我國林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

綜上所述,與時俱進的林業造林方法技術是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科學合理的營林生產管理措施是促進林業部門發展、平衡林業建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的有效保障。各地區在研究造林技術方法、制定營林生產管理措施時要把握因地因時制宜的基本原則,完善林業發展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健全生產監督體系,加強管理力度,促進區域性林業生產和國家層面經濟建設的新發展。

作者:貟蓮 單位:甘肅省小隴山林業調查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