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基建驅動智慧社區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20 10:04:39

導語:5G新基建驅動智慧社區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5G新基建驅動智慧社區建設研究

一、5g、“新基建”新形勢下智慧社區建設背景

2020年在全球經濟受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減緩的背景下,“新基建”再次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了應對疫情、經濟下行和推動改革創新的有力一招。國家發改委近期對“新基建”概括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諸多的技術手段本質上都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技術手段為以網絡化和數字化為基礎的智慧城市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硬件、軟件、應用場景相結合,構建出高效安全的信息網絡系統,將城市的信息系統和服務系統打通,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提升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能夠從根本上變革城市的運行、管理、服務模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國家發改委近期印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同時也明確提出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完善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和感知系統,打通社區末端、織密數據網格,整合衛生健康、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支撐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基于5G、“新基建”新技術和重點任務新政策下的智慧城市建設將有效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程度,智慧社區建設作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將會進一步催化“新基建”的應用落地。智慧社區擁有大量的智能設備終端,并產生海量數據,可以構建出各種適用于“新基建”的服務場景,作為城市數據融合的代表,智慧社區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框架之下整合了居民的醫、食、住、行、消的大量數據,消除了數據孤島,優化了數據融合的資源調配,成為了“新基建”融合基礎設施建設的代表,并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部門的快速決策能力和社區個性化服務能力。

二、5G、“新基建”推動下智慧社區建設的新機遇

當前5G網絡作為“新基建”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其高帶寬、覆蓋廣、能耗低、延時低、高可靠而著稱。5G網絡其峰值速率將是4G網絡的10倍以上,場景理想的峰值速率將達到20Gbps,5G建設將會形成云、管、邊、端的模式,依托邊緣計算,實現社區、城市的區域化自治,使得超高清視頻采集、視頻實時通話、虛擬購物等得以實現。5G網絡不再受空間地域的限制,不僅能夠提供對海量用戶的支持并保障數以億計的設備安全接入,而且能夠將消費到生產的全環節、人到物的全場景覆蓋,達到各種設備通過高速網絡互聯高效協同工作即“萬物互聯”的目標。智慧社區通過5G實現多元化數據采集、分析,可以更好地追蹤和解決社區管理行業的諸多問題,必將有效解決當前智慧社區建設中設備、數據、體驗和服務割裂的諸多問題,實現社區智能設備真正的萬物互聯、萬物智能。5G網絡不僅能夠解決終端分布范圍廣、數量眾多帶來的網絡傳輸問題,而且具備超千億連接的支持能力,滿足100萬/km2連接數密度指標要求,同時還保證終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適合應用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環保、智慧農業、智慧林業等傳感采集點位多、采集數據類型多、數據包數量大、數據文件小的應用場景。智慧社區的智能化是通過各式各樣的物聯網終端、傳感器采集數據來實現的,通過5G全方位的覆蓋,能夠實現萬物互聯的采集數據傳輸,使得通過采集的這些數據經過人工智能技術追蹤解決行業問題變為可能。“新基建”建設的推進將支撐智慧社區落地的大量物聯網技術實現突破,使得以前無法實現的應用得以落地,為社區的交通、創業、健康、教育、鄰里、治理、服務、建筑、低碳等諸多大場景提供信息高速公路。“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將實現城市、社區數據內部融合,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相互賦能、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成為更加強大的智能引擎,有效解決社區治理綜合性、復雜性、創新性問題,從根本上變革城市的運行、管理、服務方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

三、基于5G、“新基建”打造數字化的社區數據中心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城市大數據中心已經成為一個城市信息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社區作為城市最基本構件,其大量的人口數據和傳感采集數據仍未充分完成匯總,形成城市大數據的有機組成,因此構建智慧化的城市首先需要完成跨部門、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的數字化智慧社區數據中心建立。這個數據中心將橫向涵蓋城市內所有社區人員的醫、食、住、行、消的海量數據,涵蓋社區內各類傳感采集設備的采集數據,縱向實現社區與城市相關部門數據標準的統一、數據便捷、即時的聯動共享,讓智慧社區成為智慧城市的基礎支撐。未來智慧社區數據中心的落地必將是在海量的多元數據、智能的算法、強大算力、安全且容量充足的存儲基礎之上的。當前海量、多元、異構的社區數據規范化采集、分析、處理以及在此之上的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仍存在瓶頸困難。5G、“新基建”的提出從根本上為城市智慧社區數據中心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手段支撐,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諸多的技術應用不僅能夠實現深層次、多元化的社區數據采集,更能夠將原有的單一的社區數據采集向深度的數據挖掘、分析、研判進行跨越。當前城市社區信息數據同樣面臨數據標準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導致政務、公共安全、生產、生活數據的采集、傳輸、分析以及數據與場景融合等方面無法提供標準的數據基礎,同時數據質量不高,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不足,也影響城市管理整體決策的有效性,最終也拖住了智慧社區建設的腳步。5G、“新基建”能夠推動技術融合、數據融合和業務融合,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促進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社區管理服務相融合,解決當前智慧社區建設中數據體系的諸多問題。5G、“新基建”將為智慧社區數據中心的建立提供強大的算力和服務支撐。當前海量的數據分析離不開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撐,城市中每一秒鐘產生的數據大到驚人,這對網絡帶寬要求非常大,而且在很多城市應用場景中對數據實時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苛刻。這些就要求數以萬計的信息節點必須實現智能化,每一節點都應具備自主智能計算、分析、處理能力,綜合運用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數據倉庫等多種數字技術,形成一張分布廣且具有自學習能力的智能網絡,5G、“新基建”的建設也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四、基于5G、“新基建”打造多維度的社區管理平臺

1.社會綜合治理方面。當前智慧社區建設主要是以基礎設施智能化、社區治理現代化、社區管理自主化、公共便民服務多元化為目標,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區域人、地、物、情、事、組織和房屋等信息,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資源,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務到位,提升社區治理和社區管理現代化,促進社區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門禁、車輛抓拍、人臉抓拍、視頻監控等多維的信息采集,初步建立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設施完善、技術手段先進、應急處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體的社區保障體系。通過完善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車輛等“一標N實”數據采集來源,實現對社區實有人口、實有車輛信息的實時、精確掌控,實現對重點關注人員的動態管控。同時對各類事件做到預知、預判、預防、預警和有效處置,提高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由從事后研判到事前預警轉變,切實加強社區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為全面建成智慧城市提供了基礎保障。5G、“新基建”新推動下的智慧社區建設將實現社區感知智能化,以社區信息模型為基礎,集成和融合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數字化的智慧社區。利用5G網絡的廣域覆蓋和高帶寬等特點,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手段,建立傳統安防采集與新感知相結合的全新的智慧社區感知系統,借助物聯網、傳感網等網絡通信技術把物業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統集成在一起,實現社區感知系統的整合,對社區內的海量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對物體實施智能化的控制,形成以視頻監控、道閘門禁、智慧物業、智能家居、建筑溫感、煙感探測、危化品監管、家庭護理、個人健康為感知手段的完整感知體系,實現社區治理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提高管理和服務的效能和質量。同時將城市地理信息數據、管網數據、城市空間信息數據、城市地下空間數據、人口、證照數據以及社區物聯網節點數據進行分類、融合、匯總后形成標準的智慧社區數據,依托智慧社區數據中心按照不同職能部門的業務需求以及數據安全的不同級別進行數據的按需分流推送,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5G、“新基建”推動下的智慧社區建設將實現社區管控的無痕化,社區的“感知觸角”采集各個領域的海量數據,實現精準識別新來和外來人員、車輛,統一匯聚社區內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安防設備、安防力量、報警數據等信息,將社區狀態以量化的形式體現給管理者,社區中的各個組織都能對社區中的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對社區中的事件有提前的預測,由此將社區內居民管理、人員出入、車輛通行、消防煙感等情況的管控從局部遲緩模糊變為全面快速準確,且過程非接觸、不停留、無感知,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通過對社區從里到外的層層防護,實現可防性案件數量大幅減少,百姓更感安全。在本次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基于物聯網的非接觸式測溫及信息采集技術手段助力社區高效安全戰疫,有效解決人力參與度高、重點人員監管難、交叉感染風險大等難題,非接觸式識別、自動采集和遠程監控,貫穿于疫情的防、查、控、管、治等環節,有效發揮了“技防”優勢。5G、“新基建”新形勢下的智慧社區建設將實現政務決策精細化,將虛擬網絡空間與實體物理空間融合,將城市融為一體,以數據和事件為脈絡,以時空信息圖層為基礎,通過將社區基礎設施感知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把對社區居民的治理和服務在線化。實時產生用戶數據,洞悉用戶需求,形成貫通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立體化運行全景圖,呈現社區總體態勢,解決社會綜合治理信息匱乏、協同支撐不足、重復采集錄入等困擾,提升社區監測能力,以便于政府職能部門及時調整相應處置方法和政策,科學決策實現“一張圖管到底”。形成“數據說話、數據決策、數據管理、數據創新”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提高政府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從而形成大數據驅動、多主體協同、智能化運行的智慧社區可持續發展道路。

本次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天津普泰自主研發的智慧社區APP、智慧社區平臺等系統通過健康碼生成健康大數據,整合居民信息、出行記錄等信息內容,協助天津市疾控部門、公安部門以及政府其他有關部門進行科學統籌,防控并舉,有效提升了天津智慧城市面對疫情的應變能力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程度。2.居民生活服務方面。智慧社區是體現基層精細化治理能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服務需求的重要載體,因此智慧社區建設應該是利用各種智能化技術手段和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包括政務、商業、餐飲、社交、醫療等各方面公共服務。當前的智慧社區建設在這些方面仍有很多不足,無法把公共服務、居民、服務組織有機的結合起來,導致居民社區服務幸福感一直較低,國家智慧城市科技信息化建設的紅利沒有真正落實到社區居民身上,在5G、“新基建”新形勢下,現存的諸多問題均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在社區管理服務方面,通過5G、“新基建”的建設,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采集和分析手段能夠實時、全面感知和預測社區居民所需的各類服務和信息,及時發現居民熱點需求,從以往被動服務模式向主動服務模式轉變,為居民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便民服務。多元化的數據分析能夠將居民需求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細分,把居民表面需求判斷變為對深層需求細節的感知,使社區服務更精準、更個性化,并能夠將事后響應轉變為事中響應和事前預測,把社區中的安全隱患和給居民帶來的不便減到最少,有效提高社區應急管理能力和居民滿意度。在社區公共服務方面,通過5G、“新基建”的建設,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采集和分析手段能夠便于政府改變傳統的指令導向的公共管理和服務模式,進而轉變為以人本、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服務新模式,為公眾提供更優質、高效、個性化的公共服務。通過優化創新政府社區服務、黨務、政務、公共服務工作模式,將醫療、養老、教育、環保等公共信息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和共享,形成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社區醫療服務、養老服務、便民服務等多種服務智能化。在社區商業服務方面,通過5G、“新基建”的建設,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采集和分析手段能夠提升社區商業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降低社區企業的交易成本,將線下消費向線上消費轉變,通過將獲取到的大量社區居民基礎數據和消費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分析出不同類型居民的行為習慣和消費喜好,可以進一步挖掘細分市場,主動推送服務和商品,利用大數據實現精確化營銷和精細化運營。結語當前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市服務質量、社會治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得到比較大的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2020年的肺炎疫情防控全國多地政府部門依托智慧社區信息系統,通過網格化精準管控、大數據分析研判、移動便民服務構筑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疫情防控和為民服務體系,顯著提高了應對疫情的敏捷性和精準度。未來在5G、“新基建”推動下的智慧社區必將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更進一步發展,新技術融合應用也必將開拓社會治理新局面。在政策紅利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通過運用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打造城市入口,匯聚政務、安全、交通、醫療、教育、社區、民生等惠民服務,形成一個高效的智慧城市體系,從而進一步打造出更完善的智慧城市生態圈。

作者:張志川 楊金偉 單位: 天津普泰國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