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動企業稅務管理的創新發展
時間:2022-08-28 03:07:49
導語:信息化推動企業稅務管理的創新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信息化時代企業稅務管理創新必要性
1.跟進國家稅務信息化發展
我國的稅務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1994年“金稅工程”成為包含金關、金卡和金稅的“三金”國家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之一。9年期間,國家稅務總局統一規劃并實施了“金稅工程”一二期工程。實現了覆蓋全國的稅務系統網絡信息化建設。2016年在“金稅工程”一二期建設的基礎上,國家稅務總局啟動了“金稅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單點的稅務系統,建立一個包含網絡硬件和基礎軟件的統一的技術基礎平臺。成為我國政府各部門中信息化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行業系統之一。國家稅務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可預見,未來稅務信息與工商信息、銀行信息進行互聯互通,稅收監管將在更加透明的環境中實現。
2.滿足國家稅務精細化管理需求
隨著國家稅務信息化的發展,稅局對企業的稅務合規要求也將進入到精準把控的階段。近年國稅總局進行的“千戶計劃”,將稅務管理前置到業務層面。而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司2009年印發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更加詳細的對大企業合理控制稅務風險,防范稅務違法行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各種納稅行為進行詳細要求。
3.解決稅務管理與企業管理不協調
隨著企業管理理念的革新,數據化業務、數字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共識。然而,企業稅務未能與其他業務一樣同步信息化發展,很多企業還停留在使用財務系統完成涉稅會計科目合算,納稅申報、所得稅管理、納稅數據統計等的稅務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稅收文檔和涉稅信息散亂無序。人工取數、手工操作,以及稅務人員變動較快,不僅導致稅務工作效率較低,更令企業面臨很多管理風險。大型企業對企業狀況的全面了解,快速的決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稅務的原有依賴于財務核算,依賴于手工統計,依賴于人為判斷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公司管理層對稅務信息的決策需要。已然影響企業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發展。
二、企業稅務管理信息化現階段
在國家稅務信息化逐漸完成各地區各分散系統的數據統一,使國家對企業的稅收監管越發全面。尤其在發票認證、抵扣全面網絡化,電子發票計劃全面推行,各納稅申報系統接口開放,以及稅局對企業進行稅務風險指標評估,等一系列推進信息化成果利用的舉措后,各行業企業均開始重視立足于企業內部稅務管理的信息系統。通過對各企業的稅務信息系統的考察,目前企業稅務信息系統基本能夠實現以下幾個功能:(1)實現企業涉稅信息的管理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稅基礎信息管理,尤其是對于集團型企業,其成員企業數量多,組織結構復雜。各下級企業使用不同的財務核算科目體系,核算辦法,甚至是不同國家稅法等。其基本內容包括納稅主體國別、適用稅收制度、納稅主體名稱及稅號、主管稅務機關、適用會計科目等等,稅務視角的企業組織架構等信息。涉稅信息的收集梳理成為分層管理的系統權限設置的基礎條件,實現不同層級的稅務組織機構的管理范圍劃分。(2)實現全稅種業務的系統化此功能是稅務工作基層人員對稅務信息系統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發票的開票、認證、抵扣,各稅種稅款計算及納稅申報,所得稅預繳、匯算清繳計算等內容。通過信息系統的與稅局的發票的開票、認證、抵扣等系統建立接口,在面對用戶的唯一的平臺中完成發票的流程管理;通過與人力、采辦、銷售及財務系統間建立數據接口,采集涉稅相關數據,基于稅收法規自動計算或半自動計算應納稅款;通過獲取納稅申報所需的業務或財務相關數據,自動生成法定的納稅申報表。在不同經營地國家稅務系統開放的情況下對接納稅申報系統,實現月度、季度及年度納稅報表自動申報;通過系統自動或半自動判定稅務與會計差異,實現對所得稅費用的準確核算,輔助進行企業所得稅預繳及匯算清繳計算及申報。(3)實現稅務工作流管理借助信息系統的工作流工具,將符合企業內控制度和稅收法規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統中,實現全企業的稅務流程統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辦公方式,節約涉稅事項的處理時間,防止不合規的審核順序或審核遺漏。(4)實現多層級的稅務數據集中按照稅務角度的組織結構,可進行全企業的全稅務信息收集,實現分國別的數據口徑統一。并通過自行定義,進行各類匯總計算,結構化信息展示。如實現按行政區劃、成員企業、稅費種類、業務板塊等多維報表展示、時時查詢應交稅費、實繳稅費、地方財政貢獻情況等;實現集團內各企業納稅信息的橫向分國別對比;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信息的稅務信息參考。(5)實現涉稅法規信息提供信息系統將涉及本企業涉稅業務的各項稅務法律、稅務法規納入至系統中,形成可查閱的稅收法規知識庫。為各層級涉稅人員提供可靠的稅務參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簡單的文檔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詢路徑;也可能將法規固化到稅務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對系統進行更精確的管理。
三、技術引領的稅務管理創新
企業稅務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經可見的對稅務管理變革進行了有效推動,從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組織結構以及經營環境四個方面總結如下:(1)稅務管理理念創新稅務管理理念的顛覆,是信息化帶動的最根本的變化。將稅務管理從老舊的以“搞好政府關系”為手段,以“不讓稅局查出事兒”為最高目標的潛意識里拉出來。真正將稅務管理作為以企業自身的需求為出發點而自上而下的進行管理改革。正視“創新性破壞”對稅務管理傳統的徹底粉碎重建。理念的變革將稅務管理拉到與財務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業也將用知識管理觀念、全球經濟一體化觀念、戰略管理觀念等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稅務管理進行重新審視。(2)稅務管理手段創新稅務的傳統管理以事前強制,事后懲罰為主,通常企業以行政命令下達,自查任務攤牌和強制管理上報等形式進行稅務管理,其管理信息的準確性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人”的崗位職能劃分和職業道德。這樣的管理手段,效率較低,不確定性大,主觀能動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在管理溝通上。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減少重復工作,取消紙質審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時將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將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將硬性管理手段內化為軟性管理手段,以企業管理需求為核心內容,圍繞“人”的體驗,追求“企業管理”與“以人為本”的共贏的現代管理新模式。(3)稅務管理組織結構創新建立企業統一的稅務管理系統可以推進集團企業的稅務管理的組織結構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滲透,和高度的數據集成,決定了集團稅務管理的高度集權。其集權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權,而是表現為管理理念的統一,工作流的統一,數據結構的統一。進而稅務管理的縱向分工和橫向分工發生變革。在縱向分工上,領導層進行稅務管理的統一分析規劃、風險的統一管控,而業務層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而在橫向分工上,稅務與其他業務間的跨部門管理更加權責明確,部門間更能良好的進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認為稅務管理在對其進行“指手畫腳”。稅務管理的向上轉移,將涉稅決策與稅務實際業務分離,可能產生更多的部門內部優化,稅務業務操作的系統固化,稅務專業知識的信息化傳遞,可促使基層單位將稅務和財務人員進行合并。(4)稅務管理推動環境創新在企業進行管理理念變革后,稅務業務的合規,稅務風險的規避,已經成為企業自身的管理需求。在變被動為主動后,企業的管理變革的速度將會趕超國家對企業的稅務要求,其稅務遵從將不再是企業的壓力,稅務的風險自查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本能。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企業的信任度將大大提高,社會的認可度也隨之提高。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將更利于企業的經營發展。
作者:吳迪 單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參考文獻:
[1]譚榮華.《稅收信息化教程》(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中國稅務學會,《稅收信息化建設研究》,2004.
[3]劉惠.稅務系統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形勢與任務[J].涉外稅務,2001.
[4]陳紹國.集中征收與稅務信息化建設[J].中國稅務報,2002.
- 上一篇:油田安全環保管理的思考
- 下一篇:淺談“營改增”對稅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