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實驗室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03 11:23:14
導語:應用型實驗室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藝術實驗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藝術實驗室概念界定模糊
由于受傳統自然學科“實驗室”概念的影響,對藝術實驗室的理解往往簡單的停留在理工科實驗室概念的層面,如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實踐教學為輔,而且在教學方法、時間、地點上兩者不同或者分開[2](P84-85)。這種認識顯然與藝術教學規律相違背,因為藝術專業在教學上與各理工科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小班制或工作室制授課(公共課除外),學生班級一般10人左右,最多也不超過25人,一些特殊的專業甚至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帶有感情色彩,教師教學一般以講授、示范、演示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是以技能的訓練和培養為主,作業形式上以技巧訓練為主,強調學生扎實的基本功,注重對學生技藝能力、專業創作能力和專業表現能力的培養,帶有一種很強實踐性、實用性的專業傾向。還有部分教師以狹隘的藝術定義來理解藝術實驗教學,即將藝術實驗教學等同于純藝術教學,只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創造和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忽視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技術能力的培養[3](P12-15),或者將藝術實踐教學簡單的界定為下鄉寫生、采風、考察等校外活動。這都是不恰當的。藝術實驗室既不是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純理工科層面的實驗室,也不是僅僅局限于狹隘的純藝術教學層面的實驗室,而是融講授、示范、演示、實踐為一體,肩負著培養學生個性創造與藝術表現力以及學生實踐技術能力雙重任務的實驗室。
(二)儀器設備使用和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
1.對儀器設備往往重購入,輕管理,重使用,輕維修,或者雖已考慮設備需定期檢修,但因其檢修成本較高而往往放棄此環節,以致很多設備長期超負荷使用,設備老化、損壞現象普遍。2.重復購置。由于各院系各自為政,其所屬各個實驗室條塊分割,設備爭到手后往往成為“個人或小單位所有制”[4](P31-33),未能實現資源共享。為了滿足各院系的需求,同樣的儀器設備往往重復購置,導致部分院系嚴重缺乏實驗項目經費,不能建立所需要的實驗室,嚴重影響實驗教學和科研[5](P129-131)。3.設備使用率參差不齊。目前各實驗室購置的儀器設備雖然已經改變了以往無規劃而是由計劃有根據的購置,但是,在實際使用中,有的設備使用率可以達到90%以上,有些設備甚至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未對現有實驗室和儀器、設備進行整合優化、重組,統一管理[6](P71-73)。而這種閑置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隨著教學計劃的修改導致教學任務的實現無需這些實驗設備,另一方面就是實驗技術人員水平低,無法正確操作完成任務。4.這里就涉及到實驗技術人員的管理問題。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高校中,重專業技術隊伍建設,輕行政教輔人員建設,而實驗技術人員在高校地位甚至低于行政教輔人員,他們無論從收入上,還是從行政職務或者職稱晉升上都不能與教師相提并論[7](P1-3),導致這一崗位成為冷門,而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了實驗技術人員整體水平偏低和隊伍的不穩定,因此提高其待遇是急需解決的問題[8](P58-59)。
二、山東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發展狀況
2004年我院原美術系與美術教育系合并為美術學院,繪畫專業擴大為包含國畫、油畫、版畫、壁畫與公共藝術、新媒體藝術等五個方向的專業,2005年,我院繪畫實驗中心建立,2007年,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遷至長清新校區,教學條件及環境極大改變,應運而生的2620平方米、設備總價值560萬的造型藝術實驗中心建立。這已超出已往的教學范疇,又擴大了一個領域,由過去分散的工作作坊和部分校外的實習基地而集為一體。在硬件設備逐漸完善的情況下,造型藝術實驗教學中心下設中國畫修復與裝裱實驗室、繪畫材料實驗室、壁畫與公共藝術實驗室、新媒體實驗室、版畫材料實驗室、雕塑實驗室、綜合繪畫實驗室、解剖教學實驗室7個實驗教學場所,1個展覽陳列廳。該中心自成立以來,承擔美術學院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書法、綜合繪畫、新媒體藝術、公共藝術、美術教育、美術批評11個專業方向的實驗教學,涵蓋二、三、四年級不同層次,也承擔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課程,同時也承擔教師科研和實驗項目,肩負著美術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的重任。美術學院的各種項目如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教育部美術學科自主成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省級重點學科建設、省級教學團隊、精品課程等都以該中心為主要實踐創作基地。2012年該中心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普通高等院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從而進一步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
三、造型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管理模式
(一)以美引領時尚、啟迪人生、美化生活的實驗教學理念
造型藝術是一個特殊的學科,有其獨特的規律。藝術實驗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當今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探求、展示造型藝術的獨特規律。教師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要轉化為可視、可觸、可感的“美”的體現,材料的個性與語言,也只有通過實驗才能發掘開拓。造型藝術實驗中心在承擔美術學院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書法、綜合繪畫、新媒體藝術、公共藝術、美術教育、美術批評11個本科專業方向的實驗教學任務以及碩士研究生教學課程的過程中,始終遵循美術教育的發展規律———多學科綜合、系統性組織、直覺性體驗,在學習表現的過程中“再發現”美的形式和語言,進而靈活運用多種材質和手段來創造美。教師在施教過程中,無論從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教學計劃的制定、各單元實驗課程的安排,皆圍繞著實驗教學理念展開逐一相授,手把手相教。在此理念引導下,中心在實際實驗教學管理中,構建了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驗教學方法、監控體系、教學的拓展、延伸到管理梯隊的比較完整的教學管理框架和體系。
(二)三級多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根據各專業培養目標,結合美術實驗教學規律,依據實驗教學培養方案,以“夯實基礎、提高素質、訓練能力、創造思維”為宗旨,我們對原有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將各專業課程設置根據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實踐課、專業選修課對實驗環節不同要求,劃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創新實驗三級多維層面,其中綜合性實驗占85%。基礎性實驗教學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基礎實驗技能,在熟悉、理解美術專業的基礎上,使之具備接受式的實踐能力,實現特定目標和技能,主要針對低年級各專業。綜合性實驗教學主要是在熟悉、理解美術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預約進入實驗使之具備自主創作的實踐能力,靈活使用設備運用技能、實現不同創新目標。主要針對高年級各專業。創新性實驗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實驗設備、工具、材料、技能進行形式多樣的開發與創作,并且運用獨特的語言進行創新和再創造,主要針對高年級各專業。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每級層面都注入以下不等量的成分:1.引入綜合性知識;2.引進前沿性知識;3.補充過程性知識;4.拓展相關性知識;5.重視應用性知識。通過以上5種成分的不等量引入,可以營造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環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更好地服務應用型本科藝術高校建設,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點面結合、多元互動的實驗教學模式
所屬該中心的各個實驗室無論從行政管理上還是在教學過程中既單列又共享,他們對于整個中心來說,相當于各個點,而中心則相當于面。對于點,每個實驗室都有各自的專業門類和體現本實驗室特點的實驗課程,而各實驗室的教學特色最終融匯形成實驗中心的特色,同時,實驗中心總體發展規劃又為各實驗室實驗教學提供向導性思路。例如,為了形成實驗中心的教學特色,中心提出進行具有齊魯地域特色實驗教學的探索,各個實驗室則圍繞各自專業特點從齊魯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中發掘切入點,在三級實驗互動層面中,注入不等量的齊魯文化特色,最終各實驗室再將實驗教學成果進行交融,這樣,以點帶動面,以面促進點,點面結合,從而從整體上形成中心齊魯地域實驗教學的特色。同時,各個實驗室除了承擔本專業課程實驗部分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面向全院的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要求同一專業方向,不允許選修同一專業的課程,其他專業也可跨專業選課學習。在實驗教學中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可以同時上課、相互借鑒、共同提高,雕塑實驗室、油畫材料實驗室、版畫實驗室、壁畫與公共藝術實驗室、綜合材料實驗室、新媒體藝術實驗室、書畫裝裱與修復實驗室聯同實驗教學成果展覽廳成為一體,形成多元互動的實驗教學模式。
(四)一一相授、激勵原創的實驗教學方法
造型藝術的特點是有感而發、同一實驗課題則會創造出不同的面貌,一一相授是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在于激發學生獨特的創新思維,創造出極具個性的藝術品。手把手相教是實驗教學的特點,教師心口相傳、言傳身教,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鼓勵學生”再發現”美的形式和語言,進而靈活運用多種材質和手段來創造美。強調“再發現”是基于將論證、驗證和推理變成直覺意象,再創造的認知體驗,進而顛覆和重構對“表現力”的獨特創造。
(五)基于視頻監控系統的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為實現對實踐教學質量的動態監控,除了進行傳統質量監控外,中心還引入視頻監控,建立局域監控系統。該系統設有1個管理中心、1個總控室、7個大實驗室、4個多媒體教室。管理中心是院教務辦公室,局域網是總控室;7個實驗室分別是雕塑實驗室、壁畫與公共藝術實驗室、版畫實驗室、新媒體藝術實驗室、繪畫材料實驗室、綜合繪畫實驗室、繪畫裝裱與修復實驗室;4個多媒體教室分別是多媒體教室一、多媒體教室二、多媒體教室三、多媒體教室四。視頻監控系統具有靈活、準確、及時、客觀等優勢,無論是源頭監控、過程監控,還是結果監控方面,都是常規監控所無法匹及的,此系統結合局域網而形成的實驗教學網已成為中心網絡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六)實驗教學由校內向校外拓展延伸
美術各專業的實踐教學一直強調實訓、實驗、實習三個內容的梳通與銜接,為發揮造型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彌補造型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的局限性,切實提高實踐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保證每個環節的教學都有所側重,并互為補充,我們對實驗中心進行空間拓展,相繼在校外建立各種實習、實訓基地,如濟南歷城二中建立陶藝實習基地、壁畫創作基地、臨朐華藝雕塑公司、山東藝術學院雕塑教學基地等,帶動學生自主創新發展,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特點。
(七)師生互動管理梯隊
在影響實驗室管理的諸因素中,“人”是首要的因素。傳統實驗室管理隊伍往往由實驗老師、教學管理人員、實驗技術人員組成,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作為實驗教學中最活躍的主體,而實驗室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作能力的重要場所,作為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管理隊伍建設上,必須引入學生這一鮮活群體,讓每一位學生和其他管理人員一樣,真正成為實驗室管理一份子,形成師生互動管理模式。通過學生參與管理,一方面,可以緩解因實驗技術人員緊缺而造成的被動局面,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三,從情感上可以更好地與實驗室其他管理人員溝通,增強主人翁意識,視管理為己任,同時也能更加愛惜實驗室的每一物品,防止對實驗物品的有意損壞。
作者:劉紅唐鳴岳單位: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 上一篇:人才培養下的實驗室管理論文
- 下一篇:藥學綜合實驗室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