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與科研實驗室管理初探
時間:2022-07-09 08:45:27
導語:高校教學與科研實驗室管理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促進人才發展的重要基地,通過加強實驗室的管理以提升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這也是現階段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性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農藥學實驗室充分利用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及實驗手段,有效提高了本科教學實驗的技術水平和儀器設備的利用率,但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仍存在諸多的不安全因素。我們通過強化實驗操作的安全教育,加強實驗室的管理,營造安全、環保的實驗教學和科研環境,確保實驗教學及科研工作順利、有序、高效地進行。
關鍵詞: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實驗室管理;模式
實驗室是高校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工作的基礎條件,也是高校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的重要場所[1]。而實驗室的管理則是高等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充分體現學校教學、科研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加強實驗室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成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室資源,讓其發揮最大作用和功能的重要保障。農藥學實驗室工作任務重、涉及內容廣、使用的儀器設備精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較多,管理工作亟需整合和提升。在對農藥學實驗室長期的管理工作中,我們系統探索了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實驗室管理和運行過程中的經驗與方法,重點對實驗室的人員、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室的制度、實驗室的安全及實驗設備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凝練和總結,旨在探討建立適應教學和科研同步發展的實驗室科學管理模式。
1實驗室的人員
在實驗室的管理系統中,人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也是搞好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及科學研究、充分發揮各類儀器設備效益的關鍵[2]。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實驗室管理人員,在全面保障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同時,還要顧及科研人員的科研需求。而就現狀而言,單純的科研實驗室通常只有少數重點實驗室或大型儀器實驗室配有專職的管理人員。這種管理模式,極有可能造成實驗過程中安全性差,儀器設備故障頻發或損壞嚴重、沒有專人進行系統的維修和維護的局面[3]。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農藥學實驗室,實驗室人員均具備了與其職責相適應的學歷、職稱和專業技術知識等。在實驗教學管理方面,專業教師進行備課,實驗室管理人員協助任課教師與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準備教學工具與技術支持等;校、院分別建立了“督導組”,督導教師、中心主任定期對實驗教學進行監督和檢查,教務處、學院定期向學生進行教學質量問卷調查,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生意見,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科研工作中,實施實驗室主任、副主任負責制,對實驗室工作進行常態化的指導和監督,并不定期對實驗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抽查。且各實驗室設技術負責人及管理人員各一名,分別負責科研業務管理、相關領域的技術指導工作和實驗室實驗教學工作的準備、對學生進行儀器設備操作培訓、實驗技術指導及儀器設備的管理、維護保養、試劑耗材及日常事務等綜合管理。實驗室人員各盡其職,自上而下確保了實驗室的正常運轉和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
2實驗室建設
近年來,很多高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教學實驗室配備的儀器基本仍都處于滿負荷的使用狀態。因此,在實驗室資源的使用上,須對實驗室進行合理建設、規范建設和有效共享,充分發揮高、精、尖類大型儀器設備對提升科研與學術水平的支撐、輻射及推動作用[4],使實驗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實驗室運行的過程中,實驗室對學生實施開放,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教學資源的效益,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激情,對充分發揮實驗室在進行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的重要作用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5]。針對農藥學實驗室,我們采取的就是科研與教學統一管理,同時對實驗室實行有限開放。一方面,既保障了教師科研隊伍使用實驗室的需要,促使其圓滿完成相關的科研課題及科研任務;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科研實驗室進行人才培養方面的良好作用,拓展優化的育人環境,為本科教學見習教育提供相關的見習參觀對象,方便學生理解并與書本內容相聯系,增強見習效果。
3實驗室制度
實驗室規章制度是規范和協調從事實驗的人員以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行為準則。只有從制度的建設入手,依法進行管理,才能真正發揮其使用效益,為實驗教學及科學研究提供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確保其運轉良好[6]。根據學校實驗室管理的規定和農藥學實驗室自身的特點,我們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因地制宜的規章制度,如實驗室人員崗位職責(其中包括實驗技術人員及實驗室管理人員)、實驗室使用規則、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制度、學生實驗操作規則、實驗室開放制度等[7],這些制度的確立為建設一個規范、安全、高效、和諧的實驗室奠定了基礎。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農藥學實驗室,提出了“以嚴格的管理為基礎、方便其工作為目的,實施安全運行為要點”的三項實驗室管理原則,對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儀器、試劑和耗材管理,工作檔案管理、實驗室開放管理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建立了多項規章制度,制定了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編制了實驗室管理手冊等等,囊括了實驗室工作條例、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實驗耗材管理辦法等,初步實現了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及科學化,保障了實驗室的規范化運行。
4實驗室安全
實驗室安全管理是實驗室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人的不安全行為則是引發實驗室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只有通過強化安全培訓,賦予相關技能,培養良好實驗習慣,才能有效避免實驗安全事故的發生。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農藥學實驗室,由于進入實驗室人員較多,知識層次復雜,儀器設備利用頻率高,安全管理更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本實驗室根據學校的實驗室技術安全與環境保護工作細則和實驗室自身的特點,制定了詳盡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實驗人員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前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和實驗室制度的學習;儀器室、重點要害部位、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場所需要進行重點防護,同時設置安裝安全監控預警系統;實驗室內的水電設備和管線設施都必須嚴格按要求進行裝配;在用的各類設備都應保持良好的安全狀態;在有溝、坑、井、臺、洞等特殊地方,應設置蓋板、護攔或者是警示牌;嚴格分類收集和定點存放實驗中產生的廢液和固體廢棄物,定期由學校統一回收;在化學用品的設計生產和應用中,盡量選用無毒或低毒的試劑;嚴格監管化學藥品從購買、儲存到使用和廢棄等各個環節;實驗室配有符合規定的消防器材,并且放在顯眼、易用的位置,同時設有專人負責管理,對其進行定期檢查,隨時確保其有效可用。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對實驗室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及時排查和清除各類安全隱患;做好防火、防盜及劇毒、易燃易爆物品的保管工作,為教學和科研工作營造安全的實驗室環境,從而確保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順利、有序、高效進行。
5實驗設備的采購、維護和維修
隨著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校招生人數和規模的擴大,儀器設備卻得不到及時增加和更新,儀器設備陳舊、資金短缺與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加快儀器設備的不斷更新這一矛盾逐步成為實驗室的主要矛盾[8]。同時,實驗室由于缺少專職實驗人員,使得高技術含量的實驗項目較少、設備的開發利用率較低、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也不到位,整個實驗室的建設、管理、科研及教學始終都處于較低水平。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農藥學實驗室,儀器設備采購統籌考慮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并詳細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如:實驗室主任制定實驗室的規劃和儀器設備的采購計劃時,綜合考慮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廣泛征詢該實驗室的科研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及實驗人員的意見,購買學校指定的有資質廠家的產品;實驗室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都配有專人負責領取及管理,建立帳卡,并進行定期核查,且每學期全面清對一次,保證帳、卡、物相符;儀器設備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和操作,儀器一旦出現故障,及時在醒目的位置貼出安全提示,并按照學校和實驗室儀器設備維修程序及時處理;各實驗室制訂出儀器設備維護保養措施并按期執行等,從而使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形成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協作共用的狀態,充分發揮設備資源的作用。既保證了學院及學校的實驗教學任務,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還極大提高了科研創新水平。
6結語
總之,知識的獲得,技能的培養都離不開實驗,實驗的順利展開和實驗室管理密不可分。隨著實驗教學在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擴大,實驗室管理必須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創新,只有建立了完善獨立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時代對高綜合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只有合理規劃實驗室建設,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才能為實施科學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某種程度上,一個實驗室的水平就是教學質量和科研工作水平的集中體現。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加強實驗室的管理,更有效地將教學與科研完美結合,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谷淑波,賀明榮,樊廣華.高校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幾個重要環節[J].實驗室科學,2013,16(3):193-195.
[2]董基,梁巧榮.高等學校化學實驗室規范管理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7(36):232-234.
[3]趙青山.加強實驗室管理提高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5):146-148.
[4]張慧娟.新形勢下高校如何提高大型儀器利用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3-14.
[5]劉志軍,王澤生.開放實驗室是促進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有效途徑[J].實驗室科學,2006,9(3):83-85.
[6]鄒愛英,劉華,楊青霞.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26):34-35.
[7]龔竟,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學院開放實驗室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10):137-140.
[8]朱素娟,宋曉森,吳劍,等.加強實驗室管理促進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21(6):124-126.
作者:董艷玲,高保衛,馮俊濤,馬志卿,李永強,王智輝,張 興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上一篇:經管類實驗室管理研究
- 下一篇: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現狀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