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專用線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時間:2022-05-17 10:27:12
導語:鐵路專用線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多數的專用線產權屬于地方部門或者企業,所以在設備管理上缺乏專業的知識,造成管理上多數都是按照企業自身的想法去執行,專業化的管理跟不上,缺少系統的模式,出現企業設備管理標準與鐵路管理標準嚴重脫節,加之多數企業只追求運輸的最大需求而忽略設備管理的重要性。久而久之,設備問題逐漸增多,量變發展為質變,安全隱患變成了安全事故。目前,專用線維修按照自主和代維兩種模式進行。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種模式,都存在維修管理不理想的現象。自主方面,存在維修專業化程度不高,有的連最基本的線路知識都不具備,沒有技術資料和臺賬,仿佛維修線路就憑感覺;有的專用鐵路線,線路維修工區只有極個別人員了解線路知識,其他人員知道的甚少,平時的維修管理可想而知;有的單位聘請工務退體人員來進行指導,但是技術只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無法達到維修技術人人都懂的目的。就代維而言,工務段線路工區國鐵維修任務量大,加上專用線線路分散,設備參差不齊,存在干好了正線和站線,卻顧及不了專用線,日常檢查和維修的質量相對難滿足維修要求,設備在維修周期上缺少連續性,常態化。安全管理是所有專用線最突出的問題,也是路局最為重視的問題。由于專用線管理部門缺少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術人員,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與鐵路半軍事化管理要求相距甚遠,所以在運輸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確定的潛在隱患因素,安全管理成為一項擺在專用線面前的一個難題??纯唇甑膶S镁€出現的一些典型事故,如:2009年7月2日湛江站新港專用線調車一般D類事故;2010年10月12日、2011年1月23日南寧重機廠冶礦線調車沖突一般D類事故;2011年7月19日南寧面粉線道口事故;2011年11月12日太陽村站專用鐵路車輛溜逸一般C類事故等,都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或者安全管理缺失造成的。所以,怎樣使安全管理實現專業化、科學化、常態化,以最低限度降低安全行車事故是重點工作,也是難點工作。協調管理是實現安全運輸的很好橋梁和紐帶,然而專用線在管理上協調性顯得較為薄弱,主要原因表現為兩點。第一是產權單位不屬于鐵路系統,與路局在信息溝通和管理協調上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工作協調起來有困難。第二是鐵路運輸涉及的部門多,有時一項工作需要與很多部門協調,程序多而久,給協調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如簽訂安全運輸協議,首先需要與工務(電務)部門簽訂代維協議,才能與車務段(車站)簽訂安全運輸協議。如果涉及一些事項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后續工作很難進行。2011年簽訂代維協議一項工作就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相應的協調工作銜接不上,給運輸管理帶來極大的被動。對專用線產權單位而言,各種規章制度凡乎為零,偶爾有的單位為了應付鐵路部門的檢查,簡單化地編制一點內容,也很難有力度和說服力。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專用線產權單位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要形成一套相對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困難極大;二是鐵路系統對專用線產權單位在規章制度管理工作上缺少指導和幫助。思想意識淡薄是目前鐵路專用線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無論是前述的線路設備和管理質量,還是整個運輸的實施過程,整體意識缺乏全局觀、整體性、責任感、緊迫感和安全感。不象國鐵的運輸管理,整體意識相當強,相關站段一部門連一部門,環環相扣。由于缺乏整體思想意識,則出現設備失修或維修不到位、各項管理欠缺、安全隱患多的現象,潛在發展形勢令人擔憂。
設備是安全運輸最基本和首要條件。路局和站段應該加大專用線設備檢查和監督力度,把專用線設備管理納入日常管理的范疇,而不是抓突擊和搞專項活動。對不良的設備應督促產權單位或企業進行必要的經濟投入,保證設備使用的延續性和良好狀態。對重運輸而輕設備的企業要進行專項整頓,并形成長效的監督機制。路局可以根據本局管轄的情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對專用線產權單位負責鐵路的管理者或技術人員進行鐵路知識的培訓,并且要連續性地推進。通過培訓的方式,讓相關人員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熟悉鐵路的管理,使所屬企業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了,專用線在管理和運輸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相關管理人員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妨把原有自主或者代維管理的模式稍作完善。自主維修方面,相關的工務段參與日常的檢查和維修,監督和指導其正確、科學地進行維修管理工作。代維修方面,讓產權單位參與到日常檢查和維修中來,檢查和維修必須有其技術人員參與和學習,讓產權單位來監督維修工作,逐步實現設備維修管理的優化,減少欠維修和不維修的現象,就是要相互嵌入。怎樣使產權單位樹立“安全無小事,安全責任大如天”的安全理念,牢記“運輸一分鐘,安全六十秒“的意識,切實讓使用單位只重運輸而忽略安全的思想得到轉變,路局可以把安全知識、行車事故案例和宣傳知識在運輸單位的宣傳和警示方式也適用和推廣到專用線部門,同樣要求做到有學習、有分析、有對照和有針對性。路局可以隨機抽查,對安全意識滯后和不理想的單位進行幫扶和整改,逐步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減少或者杜絕安全行車事故的發生。在具備一定基礎和條件下,路局可以把專用線納入路局管理的范疇,而不是對其只是監督作用。可以比照運輸生產單位的管理模式,以路局為載體成立相應的專用線協調管理機構,負責對其進行日常運輸和生產管理,在力度上條件可以適當放寬,可控為適。這樣,專用線的協調工作上就能走上正規化,邏輯化、專業化的管理模道路,各項運輸工作就能順利開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鐵路專用線的管理中,同樣不能缺少規章制度。專用線很多時候不可控,就是缺少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約束和把控,缺乏指導性的理論基礎。所以,可以比照現有國鐵的管理模式,嘗試推行把相關、可行、或者必要的規章制度以專門下達的方式下發給專用線單位,尤其是設備管理和安全運輸方面的規章制度。不求在層次上達到同步,只求在成效上達到目的。整體思想意識的提高和強化不是一蹦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方面,路局和相關站段的管理部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常態化的參與到其中,不是搞一兩次的突擊檢查或者專項整治活動,需從日常管理的細節抓起,從小事入手。通過日常的監督和指導,使其樹立規范和良好的思想意識。
專用線作為鐵路路網建設和發展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有益補充。怎樣使專用線鐵路安全、健康、持續地發展好,就是要在設備和管理質量上采取相應的對策,做到使其在路局的正確指引下既約束于鐵路的管理,又能自主化發展。尤其是安全運輸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上要做到有序卡控,充分使專用線的運輸工作日常化、合理化和安全化。誠然,鑒于專用線的特殊性原因,要實現路局與專用線單位雙豐收是需要一個逐步改進和完善的過程。最主要的是雙方能形成一個相對比較合理的共識,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協調發展”的目標,以“堅持、深化、完善、創新”為主線,不妨把今年全路推行安全風險管理的模式也向專用線試行,正確指引專用線在路局的框架下持續穩定推進,必將對鐵路的發展、對社會的和諧、對國民經濟的促進都將進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本文作者:陳武工作單位:南寧鐵路局南寧工務段
- 上一篇:有關鐵路機械管理的研究
- 下一篇: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認知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