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機管理對策探討
時間:2022-04-16 03:29:38
導語:高校危機管理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高校危機事件呈高發狀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危機管理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從新媒體的概念和特征著手,對高校危機管理展開論述,解析當下新媒體對于高校管理的益處和不利之處。結合近期發生的高校危機事件,分析高校危機管理的現狀,提出未來高校危機管理的新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危機事件;危機管理;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深入,社會矛盾劇增。高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極易因外部敏感環境產生矛盾進而導致危機。同時,我國高校模式一直處于擴招狀態,基本上每個高校都達到萬人以上,成為人員密集區,是危機事件發生的聚集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危機管理更加復雜。危機事件一旦處置不當,不僅影響學校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引發高校動蕩進而乃至影響社會安全穩定。因此,新媒體時代,高校的危機管理研究顯得極為迫切。
一、新媒體的概念和特征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至今仍沒有統一概念。我傾向于這個說法:新媒體是指區別于報紙、廣播、電視等信息傳播方式,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利用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和高速通信網,以各種移動終端設備為主要傳播載體的一種新的技術形式下的媒體形態。[1]新媒體的特征有:傳播主體廣泛、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難控制、受眾復雜多元化等特點。
二、高校危機管理的定義
高校危機是各種危機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由高校內外的某種異常性因素所引發的非常事態。因此高校危機又稱高校突發事件,通常是指發生在校園內或與高校成員有關的,事先未預警的情況下突然爆發的,可能嚴重威脅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帶來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高校危機既具有突發性、緊急性、危害性、不可控性等一般危機的共同特性,又具有高校群體特點賦予的社會敏感性、主體活躍性等特征。[2]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危機管理現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國進入網絡共享時代。同時,高校招生規模日益增大,成為人才培養聚集地。高校安全管理機構壓力隨之加大,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安全管理步伐。新媒體環境下,加大了危機管理難度,不可控風險增強,一旦處理不當,即可導致各種無法預見的棘手的危機事件發生。例如:自殺事件、中毒事件、墜樓事件、交通意外事件等等不斷涌入大眾的視野,嚴重影響了大學校園秩序,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總之,外部新媒體環境的新形勢以及大學生群體不成熟的心態,導致各種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最終導致危機事件。從高校管理的現狀分析,我認為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管理存在以下問題:(一)高校危機管理者危機意識不強。新媒體是近些年逐漸出現的新鮮事物,高校管理者沒有充分認識到新媒體之于高校危機管理的利弊,導致危機事件處理不當,措施不得力。高校注重科研和教學,將危機管理與教研、教學割裂。(二)高校危機管理機構不健全。高校危機管理應該是學校整體的安全措施規劃,組織機構包括全校所有二級單位負責人。而不僅僅是高校其中的一個二級單位。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的危機管理組織機構都放在保衛處。機構的硬件設施以及軟實力培養達不到平均水平。(三)高校危機管理培訓普及率較低。危機事件的出現,考驗的是高校危機管理者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迅速、敏感的應急處置能力。因為忽視了日常常規管理的演練,導致事件一旦發生,管理者處置混亂,措施出錯。以至于不能和平有序地處理事件,在最佳時機耽誤處置,導致危機發生。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對策
新媒體時代要充分利用新媒介的傳播作用,從危機發生前、危機發生中、危機發生后三個階段研究高校危機管理對策。(一)危機發生前:充分利用新媒體作為安全教育與提高危機意識的橋梁。(1)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加強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危機管理意識。從高校管理者的角度來說,除了突發事件以外,一般的高校危機事件都與被管理者的直接利益相關。當下的高校基本創建了校園安全網絡服務平臺,具體表現為校園官方微博、微信(微信干部群、輔導員群)、qq群等。多數情況下,被管理者都會在上述網絡平臺中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因此,管理者要在平臺上及時回復被管理者表達的訴求。如發現平臺中的言論依然存在消極情緒,還應該給予一對一的教育和引導。平時則應通過各類教育講座引導被管理者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同時,加強管理者的危機管理教育,主要包括高校網絡平臺的負責人、輔導員、班主任、二級學院的行政負責人以及學生干部等等,對上述人群要利用網絡平臺多方位開展敏感性培訓,加強敏感性培養,要具備從普通事件窺探事件將可能產生后果的能力。充分利用新媒體傳遞信息,加強教育,提高危機管理意識。(2)完善輿情監控體系,居安思危,做好事前預防。高校的危機管理主要應側重在預防。完善的輿情監控體系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危機,確保高校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危機。輿情監控體系第一組成要素應是高校的宣傳部門和網絡技術中心。新媒體時代下,宣傳部門和網絡技術中心與網絡。聯系最為緊密,因此,這兩個部門應聯合增設輿情監測和處置機構,設立專職人員從事輿情把控,實時掌握高校新動態,將危機扼殺在苗頭中。(二)危機發生中:迅速有關危機的權威消息,占據話語主動權(1)通力合作積極面對媒體,有效回應危機事件。高校危機事件分為三大主題:師生安全、學生學業、師生利益。一旦發生危機事件,輿情監測與處置機構應根據高校應急預案立即成立處置小組。小組成員除了預案中確定的人員以為,可根據危機主題臨時將涉事部門負責人納入進來,確保危機分析及時有效,制定針對性措施并及時落實。危機事件的處置涉及眾多二級部門,處理過程中應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有事不怕事,不能“藏著掖著”,秉著公平公正、以人為本的原則有效回應危機。制定措施后,以高校官方名義第一權威消息,掌握“話語權”,以防各種媒介猜測、杜撰等小道消息產生,避免師生恐慌,積極應對媒體,增強校方向心力、凝聚力,成功化解危機。(2)適當指引輿論導向,正確疏導負面輿論。當下高校危機的化解,必須依靠新媒體媒介。它們傳播受眾廣、傳播速度快,有利于高校輿論引導,當然,前提是我們在新媒體媒介中培養起校方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在網絡輿論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很容易產生群體效應。[3]因此,在危機事件處置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意見領袖”的疏導作用,正確引導輿論,在網絡中逐漸形成有利于校方的言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網絡中生,到網絡中去”,是應對輿論危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三)危機發生后:做好危機評估,吸取經驗教訓,提高危機防范及應對能力。危機事件的完結,并不是以危機的化解為結果。危機事件的評估對于今后危機發生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危機事件化解后,需要校方及時善后,造成哪些方面的損失要積極重建,恢復。預防、處置過程中,需要吸取哪些經驗,需要如何糾正錯誤等等都是危機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對于造成危機的直接責任人還應給予相應懲罰。有錯必改、有責必糾是完善高校危機管理的重要途徑。危機評估過后,高校要進一步完善危機管理體系,確保今后危機發生前能有效預防,發生時能積極處置,發生后能盡快回復。
參考文獻:
[1]榮耕.新媒體下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的管控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4(28):129.
[2]周立新.高校危機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2):34.
[3]江海寧.新媒體視角下的高校危機管理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4(20):48.
作者:沈曉萍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上一篇:建筑施工危機管理意識分析
- 下一篇: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路徑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