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整體統計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05 09:25:00

導語:物流業整體統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業整體統計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物流產業統計指標現狀;框架設計的思路;框架的具體構成;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物流業已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產業統計分類情況、關于物流產業的分類主要體現在國家統計局新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物流產業統計指標情況、在第三產業的各行業的統計指標中有所反映、在物流業管理工作實際中反映、物流產業統計分類框架、統計分類是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和對象的特點、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框架、物流具體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歸屬于部門統計的簡要指標體系、反映物流產業的關鍵指標體系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分析與探討了構建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重要現實意義和當前物流產業統計指標的現狀,提出了在國民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基礎上,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為主線構建物流產業指標體系框架的設計原則和思路,并結合綠色物流的理念,構建了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整體框架,具體包括物流具體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物流產業的簡要指標體系和物流產業的關鍵指標體系。

【關鍵詞】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框架設計

物流業已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物流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服務業。近年來,世界現代物流業呈穩步增長態勢,歐洲、美國、日本成為當前全球范圍內的重要物流基地。中國物流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物流業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09年3月9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2008年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通報》顯示:200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8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增加值為19965億元,同比增長15.4%[1]。現代物流業的快速增長是和國家繼續加強和改善物流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密切相關[2][3],要想切實實現物流業的快速平穩快速發展,就必須對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總體情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要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就必須對整個產業的本底資料進行科學、持續的統計與整理,對整個產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狀況以及社會的認知程度等有明確的了解。本研究旨在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為主線,結合綠色物流的理念,合理分類,構建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框架,為準確和全面地反映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規范物流產業的管理和宏觀調控,促進物流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1物流產業統計指標現狀

1.1物流產業統計分類情況

當前,關于物流產業的分類主要體現在國家統計局新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物流業屬于生產性服務業,其絕大部分統計數據都分散在第三產業的各個行業當中。關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與物流業有關的產業涉及到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倉儲業、郵政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的連鎖配送企業、商務服務業中的包裝服務[5]、物流咨詢服務和物流廣告服務、制造業中的流通加工、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中的物流信息業和物流電信服務、金融業中的物流金融服務和物流保險服務。其中,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中只有連鎖配送企業屬于物流產業。流通加工業屬于生產活動,無法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從制造業中細分出來,統計數據的取得具有相當難度。

1.2物流產業統計指標情況

關于物流產業統計的指標,目前國內外專門對物流業發展情況作宏觀研究的比較多,然而系統進行現代物流統計指標體系進行研究的成果比較少。但是在現實中,由于長期以來,物流業一直處于為各行業服務的地位,統計數據分散在各行業的統計中,加上統計操作中的實際困難,至今尚缺少全面系統地進行物流業的統計工作,現行的物流業的統計指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在第三產業的各行業的統計指標中有所反映。包括九個大類指標[6]:一是社會物流總費用,具體包括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二是物流業增加值,具體包括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倉儲業增加值、貿易業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裝業增加值、郵政業增加值;三是社會物流總額,具體包括農產品物流總額、工業品物流總額、進口貨物物流總額、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四是貨運總量,具體包括鐵路貨運總量、公路貨運總量、水運貨運總量、民航貨運總量;五是貨運周轉量,具體包括鐵路周轉量、公路周轉量、水運周轉量、民航周轉量;六是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七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八是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具體包括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貿易業固定資產投資、配送、加工、包裝業固定資產投資、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九是企業物流的基本情況指標,具體包括物流費用率、運輸費用占物流費用比例、倉儲費用占物流費用比例、管理費用占物流費用比例、利息費用占物流費用比例、包裝費用占物流費用比例。

第二方面是指在物流業管理工作實際中反映。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物流業管理的相關文件和規章制度中。在這其中設計的指標基本是為管理工作的需要設置的,大多都是反映基本情況的一些指標,主要有物流企業的數量、社會物流總額、各行業的增加值等。這些指標多是零散的,為每一次具體的管理工作需要而臨時設置的,并未系統持續的統計運用。

2框架設計的思路

在物流產業形態中,其核心和基礎是物流業的服務功能。因此,在設計物流產業指標體系框架中,以物流業的功能為基礎,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為主線形成整個物流產業的指標體系框架。對物流產業而言,按照國民經濟統計指標類別和物流產業的特殊性,在每個功能的階段設置實物量指標、價值量指標、經濟指標、科技指標、社會指標和綠色指標等6個類別的指標,各部分關系見表1。

3框架的具體構成

依據上述設計原則和思路,進行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框架的具體設計。在具體設計過程中,產業分類是基礎,指標體系是在分類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首先設計物流產業統計分類體系框架,然后在分類的基礎上形成整個產業的統計指標體系框架。

3.1物流產業統計分類框架

統計分類是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和對象的特點,按照某種分類標志,將統計整體分為若干組成部分。物流產業是一個復雜的為其他產業提供服務的綜合體。因此,為了系統、全面反映物流產業的發展狀況,對整個產業進行分類是進行相關統計工作的基礎。物流產業分類體系,是指遵循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結合物流產業發展的現實和特殊性,以物流產業活動為基礎,以物流產業提供的功能為主線進行整個產業構成的行業分類。具體而言,物流產業可分為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包裝業、裝卸搬運業、流通加工業、配送業和信息處理服務業等7個大類。

3.2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框架

物流產業的統計指標體系是反映物流業發展情況的指示器。通過一定的指標來描述和反映物流產業發展情況的數量特征。依照上述設計思路和產業分類的結果,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框架具體為一個由3個層次構成的指標體系群。

第一層次是物流具體產業統計指標體系。依照物流產業分類的結果,在上述設計思路的基礎上進行細化,以物流產業活動為基礎,以物流服務功能為主線,構建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包裝業、裝卸搬運業、流通加工業、配送業和信息處理服務業等各具體產業的統計指標。這是一個全面、詳細反映物流活動各具體行業的基本現狀的統計指標體系,形成整個物流產業統計的基礎指標。

第二個層次是歸屬于部門統計的簡要指標體系。在第一個層次所設計的各具體產業統計指標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設計出反映物流產業各活動過程的簡要統計指標體系,納入到相應的部門統計中進行統計。例如,歸屬交通運輸部門管理的物流活動統計納入交通運輸統計中;歸屬鐵道部門的納入鐵道部門統計中等等,以部門統計的形式反映整個物流產業的基本概況。

第三個層次反映物流產業的關鍵指標體系。在簡要統計體系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統計體系的相關法律和制度,提出納入國民經濟統計體系的關鍵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是對整個物流統計指標體系的高度綜合,通過關鍵的幾個指標來反映物流產業活動的主要階段中每一個階段的總體情況。關鍵指標按照物流活動的階段設計,每一個階段具體包括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兩個部分。在此基礎上提出反映全產業的綜合指標和支撐指標。

4結論

目前關于物流統計指標體系的問題探討了很久,但是將物流產業整體作為一個大的產業進行統計指標體系設計,目前尚不多見。從物流產業管理的角度和整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關聯發展來看,進行物流產業的統計研究又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本研究將物流產業作為一個整體,分析探討了進行物流產業統計研究的重要現實意義和當前我國物流產業統計指標的整體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和包括物流產業的具體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物流產業的簡要指標體系、物流產業的關鍵指標體系等3個層次的指標體系群的指標體系構成框架。這為今后進一步開展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個平臺和基礎,同時也為物流產業相關管理部門進行統計工作提供了一個框架和思路。

參考文獻

[1]2008年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通[J],2009年3月10日.

[2]李衛東,劉延平.我國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基本框架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7,[6]:18-19.

[3]劉延平,李衛東.物流統計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6.

[4]孫敏煒,邵建利.建立現代物流統計指標體系的研究[J].商業流通,2007,20:17-19.

[5]徐霄紅.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J].浙江統計,2005,8:22-24.

[6]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編.中國物流年鑒[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