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網絡合作服務綜述
時間:2022-06-03 09:34:00
導語:物流網絡合作服務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問題的提出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動了商品流通數量與范圍的擴大,對物流服務的專業性與完整性有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一家物流組織很難由自己滿足物流需求者的所有需求。通過物流組織間的協同,進行網絡化運作提供物流服務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但在實際中,物流網絡協同服務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是什么因素影響著物流網絡協同服務,這些因素是如何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產生影響的?都是本文要研究的問題。
2協同影響因素的文獻綜述與假設的提出
國內外學者們從體系研究與因素研究兩個方面對協同服務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兩類研究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少有專門針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進行影響因素的研究,且大部分研究很難做到實證研究與體系研究并重。因此,本文在前人基礎上,基于物流網絡理論,針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通過實證方法,進行了多影響因素體系的實證研究。企業績效對網絡協同的重要性被眾多學者證明,Ganesan,張旭梅[2-3]認為企業績效是否能夠成功是協同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本文提出假設H1:企業績效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知識獲取與信任也是影響網絡協同服務的主要因素。陳效林,張旭梅[3,4]分別驗證了知識獲取對協同績效有顯著地正相關關系,Lyles與Hitt[5,6]也證明了公司獲取的知識能夠提高公司的績效;Judith[7]通過逐步回歸分析驗證了信任因素對于滿意度和績效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主導作用,Spekman、Zhao[8-9]均證明了信任對于合作企業的績效的放大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提出假設H2:知識獲取對企業績效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H3:信任對企業績效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信息共享,物流能力,契約正規化的影響作用同樣被眾多學者證明。陳長彬,萬筱寧,陳云[10-12]證明了信息共享對物流網絡協同的重要性;陳小衛[13]通過實證研究證明物流企業的物流能力對物流企業聯盟的協同關系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PatriciaJ.Daugherty,Ferrin[14,15]也通過實證研究得出,正規化的契約限制了機會主義的行為可能性,有利于彼此的信任。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假設:H4:信息共享對信任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H5:信息共享對知識獲取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H6:物流能力對知識獲取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H7:物流能力對信任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H8:契約正規化對知識獲取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H9:契約正規化對信任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作用。對三家物流企業的訪談式調研不僅論證了以上幾點因素,還發現資源可得性,即通過合作得到物流資源的難易,也是影響物流網絡協同服務的因素。且被調研對象認為較低的資源可得性會影響合作間的信任。因此,提出假設H10:資源可得性對信息共享對信任的影響具有調節作用。
3假設檢驗
3.1問卷設計
研究問卷各部分量表來源如下所示:資源可得性與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兩部分量表為自創量表,分別基于企業調研與已有文獻支持,盡可能保證了其科學性。問卷采用Likert5點尺度設計量表,從1到5分別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能確定、同意和非常同意。問卷引入反問題一道,檢驗問卷的有效性。
3.2數據采集
研究首先在小范圍內進行了小樣本測試,根據信度效度檢驗結果對問卷進行了調整與修正。其后的正式調研針對北京市物流組織的項目主管進行了問卷調研,研究回收問卷316份,有效問卷289份。
3.3數據檢驗與分析
SPSS對調研結果的數據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各項指標檢驗結果良好。說明問卷調研結果真是可信,且問卷結構合理。
4假設驗證
4.1驗證性因子分析
為了驗證指標與因子的從屬關系,本文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如圖2所示),模型擬合指數見表3。可以看出,各項擬合指數符合標準規定,說明模型通過檢驗。且結果顯示,各項因子與指標的載荷均>0.5,說明因子的從屬關系顯著,量表設計合理。說明本研究有良好的數據基礎。
4.2因果關系的驗證
在驗證性因子分析之后,本文檢驗了企業績效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以及業務層因素對關系層因素的直接正向影響(如圖3)。該模型的擬合指數及標準值如下表所示,各項擬合指數結果良好,模型通過檢驗。本文發現,除物流能力對知識獲取的直接正向影響作用不顯著外,其他假設均通過檢驗。
4.3資源可得性的調節效應驗證
將問卷按照資源可得性得分分為高低分組兩組,運用LISRAL8.70對比物流能力→信任影響路徑固定與不固定兩組得分,驗證資源可得性調節效應的檢驗結果如下:當Δχ2/Δdf的比值>1.96,說明在95%的置信區間下,調節效應顯著。檢驗結果說明,資源可得性主要是通過影響物流能力與信任之間的關系影響到物流網絡協同。
5深入分析
5.1影響因素體系分析
本文構建了三階物流網絡協同服務的影響因素體系,體系中各因素的影響關系如下:①物流組織的績效對物流網絡協同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即企業能否從協同服務中提高自身的績效直接影響著物流網絡協同的成敗。②影響協同中物流組織績效的因素可分為業務層與關系層,業務層因素通過關系層因素影響物流組織的績效,進而影響著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其中業務層因素主要是顯性可測度的指標,如物流能力、契約正規化、信息共享,而關系層因素多為不可直觀測量的因素,如信任、知識獲取。通過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影響因素體系的研究,本文為實際的物流網絡運作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①企業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因此,如果企業能夠從物流網絡協同中獲益,提高自身的績效,則有利于物流網絡協同服務的形成。但是影響物流組織績效的因素除了物流組織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交流,契約正規化,信任,知識獲取等因素,不能因為傳統的認識忽略了這些因素。②信任與知識獲取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具有顯著影響作用,物物流組織應該重視這兩個因素,且本文發現了影響這兩個因素的業務層因素,企業可以通過對業務層因素的控制與改進提高這兩個因素的水平。
5.2資源互補性因素分析
研究中發現資源互補性量表信度較低,說明問卷一致性較差,不能用于研究。但是從文獻綜述中可以看出,各類研究認為資源互補性對協同是有顯著影響的,是什么原因使這個問題出現的呢?本文認為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研究對象不同導致的。傳統的研究大多是從供應鏈視角證明了資源互補性對企業間的協同具有顯著影響作用,但是,供應鏈協同與物流網絡協同二者的研究對象不同。供應鏈企業包括生產制造、流通、加工等企業類型,各企業擁有不同的資源,可以說,資源互補性是供應鏈協同的關鍵原因之一。而在物流網絡協同中,部分物流組織可能在倉儲、運輸等具體運作內容上有差異,但物流能力輻射范圍或規模的限制同樣是影響協同的關鍵因素,在物流組織的能力不能夠輻射某一地區時,它會與和自身資源不互補,甚至相同的物流組織合作以完成物流任務。由此,可以解釋資源互補性這部分量表一致性較差的原因。
5.3資源可得性因素分析
將資源可得性部分量表引入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影響因素體系的原因在于,在對某企業調研中發現,因其自身擁有高度壟斷的物流資源,造成了物流網絡協同服務的不穩定,且嚴重影響了合作企業對其的信任,以至于合作企業甚至更愿意選擇高成本的其他運輸方式。由這一事實,本文意識到了資源可得性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的重要影響。認為壟斷行業,地方保護政策,貿易壁壘等會造成物流組織在合作中不易于獲得合作方的物流資源,而資源可得性一般都由行業或宏觀環境決定,不屬于企業可控的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資源可得性會調節物流能力、交流、契約正規化對信任的影響作用。通過驗證,可以發現,資源可得性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對物流能力與信任之間的關系。這與調研的事實相符合。說明資源可得性是否強烈,影響著物流能力對信任的影響水平。而壟斷、行業壁壘或地方保護性政策會降低資源可得性水平,從而影響協同物流組織間的信任,不利于物流網絡協同服務。
6總結
本文通過結構方程模型,論證了三階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影響因素體系,得出以下結論:①企業績效對物流網絡協同服務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②業務層因素通過對關系層因素的作用影響著企業績效;③較低的資源可得性會通過影響物流能力對信任的作用,進而阻礙物流網絡協同服務的形成。
- 上一篇:商行信貸結構調整對策綜述
- 下一篇:鐵礦石供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