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9-19 09:39:38

導語: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醫藥物流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探究本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以培養物流管理專業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為高等中醫藥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醫藥物流人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和“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站上了新高點。2017年商務部我國藥品流通行業上一年度全年銷售總額達1.8393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醫藥物流的發展,對物流人才特別是高級醫藥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然而我國物流教育滯后于物流業發展的需求,造成現代物流人才的匱乏。因此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應整合自身資源優勢,創新性地培養適應物流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

1中醫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對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物流企業求賢若渴,卻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且人才的流動性大;另一方面很多物流專業的畢業生面臨就業難的情境。醫藥物流屬于物流行業的分支,醫藥產品又屬于特殊商品,因此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專業性更強。如何培養既具備物流管理知識又掌握醫藥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高等中醫藥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全國為數不多設立物流管理專業的中醫藥類大學,我校于2005年設立了醫藥市場營銷專業(物流管理方向),2013年正式設立物流管理專業,現已向社會輸送人才800余人。由于我校物流管理專業是由醫藥市場營銷(物流管理方向)轉變過來,成立時間不長,因此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設置上大部分沿用醫藥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模式,原有的課程設置體系重營銷輕物流,重理論輕實踐,并沒有很好地針對物流企業尤其是醫藥物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而進行能力培養,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的畢業生從事醫藥企業的銷售類崗位,物流類相關崗位的就業率較低,造成了醫藥物流人才的流失。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深刻意識到,原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現代物流行業用人需求。我們必須通過制定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調整和優化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充分利用中醫藥大學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著重培養既具備物流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能,同時又掌握醫藥流通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2醫藥物流管理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設立

2.1確立醫藥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為適應醫藥物流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結合我校中醫藥辦學特色,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確立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系統地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理論及醫藥基礎知識,掌握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系統分析、設計、運營、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熟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物流運作,既能在大型連鎖醫藥企業從事物流相關崗位工作,同時又能在物流企業、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門從事供應鏈設計與管理、物流系統優化及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2.2醫藥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結合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原有的物流管理課程體系設置基礎上,注重厚基礎、寬口徑、重特色的思想,為此我們設置了全新的課程設置體系,新的課程體系主要以物流學作為專業知識模塊,中醫中藥作為特色學科以及管理學作為公共基礎課模塊這三個部分組成,以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物流學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兼顧醫藥學、管理學知識和技能。物流學專業知識模塊主要由物流學概論、運輸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采購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應鏈管理等課程組成。醫藥學知識模塊由中醫學基礎、中藥學基礎、現代醫學概論、醫院管理學等課程組成。公共基礎課模塊由管理學基礎、微宏觀經濟學、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課程組成。新的課程體系在設立上不僅體現了物流的“寬口徑”,同時也注重專業深度的培養,去掉了前課程設置上的偏向于營銷類課程,增設了供應鏈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從整體上,包括從上游的供應商到終端的消費者,對整個物流系統的從計劃、實施、協調和控制等能力。區別于普通高校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我校所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特別注重物流學與醫藥學知識的交叉融合,突出中醫藥特色。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具備一定的分析與解決物流運作費用、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方案的選擇與實施等問題的能力。在整體的課程設置體系上,力求注重各知識模塊之間的交叉聯系、循序漸進和融會貫通。

3醫藥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3.1突出特色,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原有的課程體系設置上,沒有處理好物流學、經濟學、管理學與醫藥專業等學科的交叉融合,物流課程的設置深度不夠,在課程時間分配上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述而忽略了實踐教學的作用。新的課程設置中刪掉銷售管理、營銷策劃等偏營銷類的課程,增設了物流系統仿真、物流系統設計與管理等課程,加強了物流學課程設置的深度。在原有的醫藥學課程上,增設了醫院管理學、藥學導論等課程,突出了我校的中醫藥特色。

3.2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

物流是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的專業,在原有的課程設置體系上,調整了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加強了實踐環節的教學。我校通過加大經費投入,購入多套物流實驗軟件,加強了物流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建設。新的課程體系中增設了一門物流系統仿真課程,主要模擬商貿物流系統、生產物流系統、區域物流系統等環節和場景的實際應用,學生通過模擬仿真系統的演練,熟悉了物流各環節的操作流程。我校重視與九州通等企業的合作,組織學生去九州通物流基地參觀學習,觀摩其倉儲環節的實際操作,包括貨物的接收、入庫、盤點、上架、出庫等環節,從而對物流的主要操作環節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與物流企業、醫藥企業簽訂實習協議,由企業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滿足學生頂崗實訓的場所需求,共同建立持久穩定、和諧共贏的多類型、多領域、多層次的實習實訓基地。嚴格按照教學計劃要求,定時、定量、定質地在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專業性或綜合性的實踐技能學習。我校通過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建教學實訓基地,多渠道、全方位地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物流管理創新人才培養平臺。

3.3優化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隊伍為建設

由于物流專業本身具備極強的實踐操作性,應從以往慣有的“灌輸式”以老師為核心的課堂講授模式,逐步轉變成以學生為核心的“引導式”與“啟發式”教學方式上來。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引進和使用“慕課”、“微課”和“BOOPPS”教學法等多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述,應多結合實踐操作與案例去講解,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際的操作步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物流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我國高校此類課程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很多高校物流教師都是從其他專業轉型而來或是直接從學校畢業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通過引進高水平人才,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積極深造,深入企業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與完善教學與科研水平,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

4結語

物流管理專業的設置由于各高校辦學理念與培養目標不同,課程設置上各有千秋。我校堅持創辦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不斷探索與完善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體系,努力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且具備創新精神的、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為高等中醫藥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借鑒與參考。*通訊作者:伍寧杰校級項目:湖北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高等中醫藥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參考文獻

[1]湯中明,周玲.基于能力導向的醫藥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3):85-86.

[2]梁旭,段梅麗,朱民田.高等醫藥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4(40):158.

[3]陳寧.醫藥類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物流教學,2012(10):99.

[4]萬寵菊,陳麗萍,肖麗萍.中醫藥類高校《物流學》精品課程建設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6(25):145-146.

作者:邸江雪 陳 瑞 伍寧杰 江漢美 單位:湖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