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方向開發與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26 08:24:24
導語:國際物流方向開發與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行業供給側改革。近年來,陜西省外貿總值增長迅速,2018年上半年,陜西省貨物貿易總值同比增長43.5%,位居全國第二,西安市增長43.9%,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1]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段的橋頭堡和重要節點城市,西安國際物流業發展優勢比其他中西部城市更大。陜西省國際物流企業基本集中在西安市,這些企業既面臨西安國際物流業日漸繁榮的發展機遇,又面臨現有從業者的經驗和知識結構不符合行業發展要求的人才窘境。國際物流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最關鍵的就是引進優秀國際物流人才,這是本項目開發的基礎。2.院校供給側改革。用經濟學的思維分析高職院校的發展,就是要研究高職學院如何利用社會所提供的教育資源獲得最大化的教育產出及效益。[2]教育活動過程中,供需雙方的平衡關系決定著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等關鍵問題。要擴大優質高職教育資源供給,急需解決的是低效供給過剩和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專業設置是關鍵。[3]各高職院校要靈活設置專業方向,遵循差異化原則,避免專業同構,要體現區域經濟特點,形成高職教育區域特色。從專業實際情況來看,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作為國家級骨干專業和陜西省高職“一流專業”,如果以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教學,將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也無法體現專業實力和建設能力。因此,專業方向就成為學院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最為穩定的合作企業是海程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該企業為全國國際物流行業龍頭),之后又相繼與陜西九倉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等5家國際物流企業進行了合作,這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大。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對開發國際物流方向,培養專門人才既有供給能力,又有供給優勢。人才培養方案:國際物流方向開發的關鍵內容國際物流方向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科學、合理,就要對本地國際物流企業進行大量走訪調查和深入研究,以確定國際物流業務的基本范圍和主要崗位。筆者自2017年至今,先后走訪了位于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國際港務區、出口加工B區和機場口岸等7家不同規模、均有國際物流業務的合作企業20多次,將國際物流業務范圍總結和界定為:國際物流是選擇最佳的方式與路徑,以最低的費用規避風險,保質、保量、適時地將貨物從一國的供方運到另一國的需方。通過調研,進一步細化了國際物流人才的崗位要求,以及學生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作為國際物流方向的主要課程,多數是根據對外貿易需要對物流管理專業相關課程進行延伸和改造的,另有少數課程則是根據行業企業現狀新開或新設的。
創新培養模式:國際物流方向建設實踐與成效
課程管理機制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課程建設的研討機制、課程標準的調整機制、課程實施的流動機制、課程考核的雙元機制。國際物流方向的主要課程均需對傳統課程進行重組、重構和重新命名,在課程建設方面,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將專業教師分批送往合作企業頂崗實習,定期舉行教學研討。在課程標準制訂方面,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克服了傳統學科體系以系統知識為主線對教師教學設計的束縛,克服了崗位工作流程組織教學缺乏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問題,將崗位工作任務有機地融入課程內容,從而滿足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4]在課程實施方面,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將國際物流方向課程教學活動安排在非正常時間,如晚上和雙休日、節假日,解決了校企合作中企業生產經營任務階段性和學校教學任務連續性之間的矛盾。在課程考核方面,陜西工商職業學院避開了正常的學期末集中考試時間,淡化了對學習結果的考評,加強了對學習過程的管理和評價,建立并有效實行了校企雙元考核評價機制。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在國際物流方向學生管理方面具有跨班級、虛擬化、業余性、學分制的特點。第一,跨班級。國際物流方向學生是在物流管理各平行班選拔的,并不單獨組建行政班,由專業骨干教師負責教學管理。第二,虛擬化。為方便教學組建了虛擬化小班,通過微信、QQ群等平臺教學信息。第三,業余性。國際物流方向課程均以專題形式授課,課程主持教師根據教學標準申請課時,一般以36課時為限,具體授課時間由課程主持教師協同學生管理人員商定。第四,學分制。學生需達到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既定的課程教學目標與考核標準,與國際物流方向重復的知識內容可進行學分替換,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與專業活動參與情況會記入學習檔案,畢業時一并封入個人檔案。
診斷與改進:國際物流方向開發與建設的反思
2018年10月22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征求對〈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2018年)〉意見的通知》中,明確了包括物流管理專業在內的物流類7個專業的教學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行業企業和院校專家學者的共識,對保證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通用標準和明確依據。而國際物流方向自開發之日起,就面臨著沒有范例的問題,教育部教學診斷與改進制度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國際物流方向開發與建設兩年來,在無任何標準可參照、無任何經驗可效仿的情況下,主要依靠內部質量保障制度體系來發展與進步,以項目組為單位,以半年為時間節點,以廣泛參閱研究文獻,剖析解讀政策規定和走訪企業,深入調查分析為主要手段,積極聽取學生意見,評價教學效果,反思教學方法。2017年,學院發現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點主要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學安排的密度、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實踐教學的過程等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問題,2018年,學院調整了選拔方式,由原來從各平行班中選拔改為在一年級新生中進行選拔,將筆試+面試的選拔方式調整為完全面試,將面試組成員由兩名專業教師+兩名輔導員調整為兩名企業經理+兩名專業教師+兩名輔導員,并將面試結果由投票制改為打分+投票制。這一變革增進了學生對選擇國際物流方向的肯定程度,淘汰了對專業方向認可度較低或態度模糊的學生。此外,降低了教學密度,增進了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期待感和參與的積極性,并且優化了課程教學內容的“顆粒度”,滿足了專業方向開發的需要及學生補充知識的需要。
2018年12月23日,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長風網與知名媒體職教圈聯合了“2018年中國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競爭力排行榜”,陜西工商職業學院排名第26位,位列陜西省首位。這說明地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西安的陜西工商職業學院,以開發國際物流方向推進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選擇符合政策導向、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因此,國際物流方向的開發與建設不能淺嘗輒止,而應該繼續深入。這就需要全體參與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需要學校和企業擔負起更多協同育人的社會責任,走出一條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特色化發展的路子。
參考文獻:
[1]軒轅楊子:《2018年上半年西安外貿進出口增長43.9%》,《西安日報》,2018年7月25日。
[2]戴國強:《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經濟學分析》,學位論文,武漢大學,2013。
[3]陳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職教育供給的再辨析》,《教育與職業》2017年第22期,第15-19頁。
[4]王振洪、成軍:《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新范式》,《中國高教研究》2012年第8期,第93-96頁。
作者:姚濤 單位: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學院
- 上一篇:農業類學術期刊審稿單的設計
- 下一篇: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模式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