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15 11:12:08
導語: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高速發展,超高層建筑紛紛拔地而起,以北京市CBD核心區為例,該區域占地面積約30公頃,地上規劃建設超高層建筑18棟,在已建成的5棟超高層建筑中就包括首都“第一高樓”。如何做好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僅考驗消防部門消防監管能力,也檢驗物業單位消防管理水平。筆者以北京某超高層辦公樓項目為例,分析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研究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推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建筑稱為超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體量大、人員多、火災荷載大、內部結構復雜,一旦發生火災,火勢蔓延速度快、撲救難度大、人員疏散困難。所以,如何做好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盡可能降低火災風險,落實防火巡查、人員培訓、應急演練等消防安全制度。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提高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本文以北京市某超高層辦公樓消防安全管理為例,介紹超高層建筑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和該項目運營階段火災風險管理,從火災防范、巡查檢查、消防培訓等工作方法,分析研究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加強和促進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一、工程概況
該項目位于北京市朝陽區CBD核心區,東臨金和東路,西臨金和路,北臨光華路,占地面積11478m2,地上建筑高度528m,屬于超高層建筑。該項目地上部分共分9個功能區,其中,Z0區為首層大堂及會議,Z1至Z7區為辦公區,Z8區為功能區,Z1至Z8區底部均設有設備和避難層,Z3、Z5和Z7區設有空中大堂。該項目采用內筒和外筒的雙重抗側力體系,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大樓消防設施主要包括建筑防火分隔設施、安全疏散設施、消防給水系統、防排煙設施、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大空間智能滅火系統、水噴霧系統、泡沫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急廣播系統、消防電話系統、極早期吸氣報警系統、智能疏散指示系統、電器火災監控系統、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防火門監控系統等。
二、超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
(一)火災蔓延速度快
超高層建筑火災蔓延途徑多,導致火災蔓延速度快。以該項目為例,大樓建筑高度為528m,地上共108層,設有電梯100余部,每層根據面積設1-2個防火分區,主要通過4部疏散樓梯進行疏散。大樓每層設有管道井和電纜井等豎向井道,也設有電纜橋架和空調通風等橫向管道。每個防火分區通過防火墻、防火門和防火卷簾進行分隔,小的防火單元通過防火隔墻、防火玻璃等措施進行分隔,如果防火隔墻、防火門等防火分隔措施存在問題,火勢會通過門窗、隔墻、吊頂等途徑進行蔓延。同時,如果防火封堵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火勢通過橋架穿越防火隔墻的孔洞水平蔓延,通過玻璃幕墻縫隙和豎向井道洞口垂直蔓延。在超高層建筑內,煙囪效應是令火災猛烈加劇的主要原因,如果樓梯間前室防火門不能保持關閉狀態,也會增強煙囪效應對火災蔓延速度的影響。
(二)人員疏散困難
超高層建筑層數多、人員多,人們日常主要通過電梯上下樓層。普通電梯不具備消防電梯的防水、防煙等功能,并且一旦發生火災,普通電梯均停運迫降,人員只能通過疏散樓梯進行疏散,由于樓層高,人員迅速疏散至室外安全區域十分困難。超高層建筑使用功能多,人員組成復雜,有大樓內部員工、也有外來訪客,人員對建筑熟悉程度不同、對掌握消防知識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找不到疏散樓梯、不了解避難層的設置情況,沒有合理有效的引導,大大增加了人員疏散至安全區域的難度。
(三)火災撲救和救援難度大
超高層建筑高度高,消防車供水能力和消防器材的耐壓強度遠遠達不到所需的高度,如果大樓高區發生火災,無法依靠消防員沿樓梯鋪設水帶干線通過消防車供水內攻滅火,只能依靠大樓內固定消防設施進行撲救。同時,由于樓層過高,和受玻璃幕墻影響,也無法使用云梯消防車進行外攻滅火。另外,玻璃幕墻受高溫作用,容易碎裂掉落,嚴重影響超高層建筑周邊參與滅火救援的車輛和人員安全。以該項目為例,通過101m登高消防車現場測試,由于操作平面所限,按照設計要求,救援平臺僅能通過大樓6層(高度約49m)逃生窗口實施救援。因此,超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和救援難度大。尤其該項目土建、水、電、電梯、暖通等設施設置復雜,專業技術要求高,只依靠消防救援人員和單位內部微型消防站難以開展滅火救援。
三、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訓
消防安全管理是超高層建筑投入使用后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預防火災發生的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明確提出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內容和重點,要求物業管理單位落實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職責和任務。從安全保障部門、設備維護部門、運營部門、人事部門等都應建立逐級防火責任制,落實各崗位消防安全責任。該項目構建了縱橫貫通的消防責任關系網,縱向責任體系包括與上級公司(集團)及公司內部(各部門),橫向責任體系包括與小業主及租戶簽訂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書。要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和消防宣傳,該項目在地上第6層建立了消防宣傳培訓陣地,通過消防知識展板和專業人員講解,分批次對全體進駐大樓人員進行消防教育培訓。同時,通過大廈微信公眾號、電梯轎廂廣告屏、室外消防宣傳欄等方式推送消防安全知識和近期大廈消防工作重點。物業利用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月為契機,開展有獎問答等豐富多彩的消防宣傳主題活動,營造良好的消防宣傳氛圍。大廈采取各種措施,推動租戶做好本單位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員工消防安全意識。該項目將BIM技術應用于運維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當BIM導入到運維之后,模型中各個設施的空間關系,建筑物內消防設施的位置、型號、口徑等具體數據,也都可以從模型中展現出來,通過與智能平臺完美融合,更好的服務于防火巡查、消防設施維護和消防應急演練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強化防火和控火措施
超高層建筑防火要求高,該項目施工過程中使用了防火材料,裝修過程中采用不燃、難燃性裝修材料,大大降低了火災風險。防火的重點是對用火用電的嚴格管理,該項目在投入使用過程中,單位、人員多,二次裝修多,用火用電數量多,大廈建立了用火用電管理制度和禁止帶入大樓物品清單,對動火作業、現場禁煙、安全用電進行嚴格管理。同時,按照消防部門下發的“三自”專項行動方案開展自知、自查、自改,對照火災風險隱患清單,結合大樓實際情況,開展防火巡查檢查工作。控火,就是要把火災控制在初始階段,通過保證建筑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未被破壞,保證消防設施和器材完好有效,保證防火門保持關閉狀態,保證水平和豎向防火封堵到位,保證應急處置力量第一時間到場,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勢的蔓延。
(三)確保消防設施完好有效
超高層建筑主要依靠固定消防設施進行火災撲救和救援,依靠防火門和防火卷簾阻擋火勢蔓延,所以要按照規范和設計要求設置消防設施,加強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水是建筑火災撲救過程中最重要的滅火劑,而消防供水可靠性,是火災能否成功撲救的關鍵。該項目在103層設置了消防水池,其總蓄水量達690m3,保證了消防用水量,由于采用常高壓與臨時高壓相結合的消防給水模式,提升了大部分區域消防用水的穩定性。該項目利用防火門監控系統更有效的監測防火門狀態,確保樓梯間前室、防火分區、重要設備機房等防火門處于關閉狀態,防止火勢的蔓延。大廈物業還使用了智能運維平臺,基于互聯網科技和移動APP技術,將安全保障、設備運維、設施管理、客戶服務、環境管理等業務板塊的管理工作更高效地緊密銜接。平臺以設備臺賬和BIM為基礎,以工作單的提交、審批、執行、反饋為主線,將消防設施維修、周期性巡檢、計劃性維護等各種模塊集成在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更好的服務于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以及一些動態性消防隱患的發現和消除。
(四)推進超高層公共建筑“一站兩隊”建設
為了能夠在超高層建筑火災初期階段抓住危害較小、蔓延較慢的有利時機,以優勢救援兵力打擊火勢,實現控火、滅火效果,針對超高層的火災防控工作,必須有一支業務過硬、戰斗力頑強的消防救援力量。單位內微型消防站和技術處置隊的建設,正是強化單位主體“自防、自救”提升滅火救援戰斗力的根本舉措,是戰斗力保障性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一站兩隊”,“一站”即單位內的微型消防站,“兩隊”即消防救援隊伍的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以及單位內的滅火救援技術處置隊。而技術處置隊則是由電工、水暖工、機電工、燃氣管道工等技術工種組成的隊伍,與微型消防站、高層滅火救援專業隊協同配合,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戰勤保障。超高層建筑管理單位結合自身特點,根據避難層及樓層防火分區設立值守備勤點,建立微型消防站和技術處置隊專用器材庫,前置滅火救援及技術處置器材,實現“一站多點”,將微型消防站、技術處置隊功能放大,有效提升超高層建筑整體火災防控水平。“一站兩隊”的模式,實現內外聯勤聯動機制、充實超高層建筑初期滅火救援和技術力量,確保科學高效處置超高層建筑火災。該項目內設微型消防站和技術處置隊兩大板塊,共17個崗位98名人員。根據超高層消防管理特點,大廈配置18人專職消防員隊伍,分駐3個微型消防站(1個主站、2個分站、8個消防裝備配置點),配備消防頭盔、滅火防護服、空氣呼吸器、呼救器、背負式細水霧滅火槍、充氣泵等共43項消防救援裝備,與應急消防救援隊伍裝備同規格同型號。負責進行日常24小時巡查、處置火災報警,以及滅火救援。大廈消防隊員全部為消防隊退役人員,具有3年以上服役經歷,有一線滅火救援經驗。該項目共設置5個滅火救援技術處置隊值班室,有技術處置隊隊長1人、副隊長1人,分設施、強電、通訊、暖通、給排水、消防、電梯7個小組,按機動值守和固定值守,24小時值班。設專門值班室,專業技術處置工具,專人專崗。同時,滅火救援技術處置隊在F6、F18、F30、F44、F58、F74、F88、F104設置8處裝備點,裝備統一存放在裝備柜內。
(五)提高人員火災撲救和疏散逃生能力
超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如何第一時間開展撲救,人員如何安全快速的疏散,是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的重點。想要做到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就要求人人都會使用消防設施和器材,“一警六員”消防基本技能實操實訓尤為重要。超高層建筑內工作人員,包括物業服務企業職員、保安員、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及餐飲娛樂等火災高風險場所職員、微型消防站、義務消防隊和社會志愿力量等多種形式消防隊員,這些都屬于“一警六員”。要通過使用滅火器“滅真火”,使用消火栓“出真水”,使培訓對象普遍達到“小火會用滅火器、大火會用消火栓”的要求,確保受培訓人員成為“見火不慌、抬手就滅”的準消防員。超高層建筑消防應急演練要注重質量和效果,要制定不同區域、不同場所、不同人員的滅火應急預案,針對地下車庫、餐廳廚房、施工現場、辦公區域、設備機房等重點區域的消防應急演練,讓員工真真正正疏散至避難層,達到應急演練預定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通過北京某超高層建筑為例,介紹了超高層建筑的結構特點和消防安全問題。結合單位好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工作措施,提出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相關單位應當創新工作方法,落實消防主體責任,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偉.高層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5,34(08):1103-1106.
[2]盧志銘,馮斌.高層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18,4(18):61-62.
[3]田真真,陳光.超高層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研究與應用策略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0,6(12):53.
[4]朱萍.超高層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研究與應用分析[J].居舍,2019(30):77+80.
作者:張逍 侯偉偉 單位:北京市朝陽區消防救援支隊
- 上一篇:消防安全風險評估及火災風險控制措施
- 下一篇:互聯網+消防理念在消防安全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