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與人本主義
時間:2022-01-18 09:31:10
導語:淺談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與人本主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也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口號,將其應用于學生管理中,是我國教育制度發展的必然產物。以人為本理念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能夠改變學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模式和路線。學生管理中的人本主義是目前我國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學校管理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針對目前我國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現狀以及學生管理中人本主義存在的不足,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和建議,從而提高學校學習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以人為本;學生管理;學校人本主義;有效策略
人本主義屬于現代心理咨詢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廣泛應用于教育和管理方面,能夠提高人的自身價值。人本主義十分注重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因此其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根本理念。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現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學生管理中的人本主義就是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的衍生物,只有以學生的根本利益為管理目的,才能使管理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值得廣泛推廣[1]。
人本主義是一種思想理念,是教育和管理學中常用的重要理論之一,其最早產生于著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理論。但其崛起則是上個世紀的60、70年代,與當時的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統稱為三大勢力[2]。自人本主義誕生之日起,其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全世界心理學的贊譽,經過過年的發展,日益完善。人本主義的出現不僅代表了心理資源時代的到來,對教育領域與管理領域都有著重大意義。現代人本主義不僅是一種心理理論,而是一種指導思想,它充分強調發揮人的主體地位和價值,構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同時也是教育領域和管理領域各項活動的指導思想,這體現了教育和管理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基本原則。人本主義就是以人的要求作為基本理念,生命活動的第一個發展階段及時生命個體的存在,因此人類社會的最主要最本質屬性還是人。偉大學者馬克思曾經說過:“人的本質是指社會一切活動和關系的總和,并不是指單獨的某個個體[3]。”由此可見將人本主義應用于教育和管理領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教育中的人本主義思想就是以人為本理念的產物,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教育的落腳點,因此學校教育和管理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的利益訴求,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黨在十六屆二中全會上曾明確指出:“現階段我國要毫不動搖的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樹立全面、可持續、協調的發展觀念,從而實現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4]。”將其運用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中去,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學校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人本思想與管理思想的辯證關系。管理思想應該充分滿足學生的利益訴求,體現學生的意愿,這就要求管理要更加人性化,要以學生作為管理對象,作為學校管理的主體,在此基礎上融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校的人性化管理。這不僅能夠使學校管理工作順利開展,與此同時還能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優化管理效果。其次,是個性發展與管理目的的辯證關系。學校的管理工作不僅包括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管理,還包括學生的日常管理,只有將二者相結合才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管理中的人本主義就體現了這一點,將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作為學校管理的目的,從大體上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活動和學習態度,努力挖掘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最后,是學生服務與管理學生的辯證關系。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校園環境、學科配備、實習研究等教育手段,都體現了為學生服務的人本思想[5]。管理學生的出發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將其擺在一切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根據學生的意愿,不斷更新學校的日常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社會人才的主要組成力量,目前學生的個性都比較鮮明,更加想表達自己的意愿,要求個性解放,充分展示自己的訴求。因此在學生管理中要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學生的利益訴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不僅能夠使學校管理者更加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還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積極對其進行引導和心理疏導,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使學校管理更加趨于人性化。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學生管理的失誤不是在教育方面,而是在于管理思想的錯誤[6]。”因此管理理念對學生管理的意義十分重要,將以人為本理念廣泛應用于學生管理工作中,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學校持續健康發展,使得學校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以人為主的學生管理工作不僅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和管理模式,改變學校只注重成績的理念,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彌補了傳統學校管理的不足和缺點,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管理,而是能夠參與到管理之中,積極發言,表情達意。這不僅是完善學校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習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人本主義對學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現階段,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應試教育已經向素質教育轉變,這對我國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就目前我國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存在諸多弊端[7]。例如:學校學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和方法單一,不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管理方法不科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不平等,教師在日常的學校管理中總是凌駕于學生,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指手畫腳,經常采用強制執行的方法來約束和管理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管理關系錯位,經常是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指揮與服從的關系,這種錯位的關系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思想和情緒;管理中自身素質較低,這會導致學生思想意識缺乏,缺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師生沒有建立一種良好和諧的管理關系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學習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學校學習管理中,將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的又好又快持續發展。
黨和國家針對目前我國教育工作現狀頒布了《以人為本理念與學生管理的相關意見》文件,其中文件中指出:“學校日常管理中要堅定不移的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德育為先,實行人性化管理,把學生培養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作為日常管理的重要制動思想。”由此可見,在學生管理融入人本主義,不僅是完善學校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我國教育制度發展的必然產物。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學校學生管理方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如何才能將人本主義有效的應用于學校學生的管理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針對目前學校學生管理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和建議,從而提高學校學生管理的質量和水平。第一,學校應該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融入日常管理中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隨著我國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更容易受到各種網絡不良思想的侵蝕和危害,嚴重者則會誤入歧途,由此可見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到學生日常管理中,才能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念[8]。學校日常管理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學生,以學生意愿為主,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努力提高學習日常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不再采取灌輸式教學。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積極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構建良好、和諧、平等的管理關系。學校管理者還應該摒棄過去落后傳統的思想,將以人為本的先進思想融入其中,更好的進行學校管理,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三,學校管理中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其管理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只有將以人文本理念應用于日常學生管理中,才能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要切實提高管理中自身的素質,同時還要提高學校師資力量,增強其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其進行再培訓,使其掌握科學的管理手段。第四,學生管理不僅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學校應該將人本思想與學生管理有機結構,科學、合理、有組織、有目的的對學生進入管理,運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協調學生與管理中之間的關系,防止出現管理與學生二者分離的情況,從而提高學校日常管理的有效性和實效性,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結束語:綜上所述,針對目前我國素質教育而言,應該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方法,將以人為本思想與學生管理相結合,不僅是開展學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我國教育制度法的必然參悟。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學生管理工作二者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根與業、源與流的關系,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開展應該以以人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該融入以人為本觀念。總之,將以人為本作為現代學校學生管理的核心理念,能夠實現教育育人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學校、教育學、學生三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蔡丹丹 單位:福建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曲雪玉.葛軍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3.(15):78-79.
[2]陳少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為本[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1):56-57.
[3]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3):46-47.
[4]陶宇,李志林,王穎,潘道廣.以學生為本做好高校學生工作[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0(2):485.
[5]李吳,書許婕.淺談人本主義教育觀在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2010,(9).
[6]游學民.人本主義教育觀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新模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l,(6).
[7]洪流.人本管理的本質意義及實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6):139.
[8]代嘉惠.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人本主義理念[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
- 上一篇:淺談商業銀行的績效管理
- 下一篇:高中數學素質教育論文7篇